王孝孝
[摘 要] 自2012年在上海開展了營改增試點之后,增值稅改革的步伐就在進一步的加快,營改增被視為自2009年增值稅轉型改革之后的又一次結構性減稅改革,它對于各行各業都產生了影響,交通運輸行業也不例外,隨著營改增的推進,交通運輸企業的稅負和財務指標等都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其改變了營業稅存在重復征稅的現狀,加強了稅收的監管。營改增的決策對交通運輸業來說是正確的,能夠降低交通運輸業的繳稅負擔,調整產業結構。交通運輸業必須牢牢把握這次機會,采取積極的對策,最終實現行業的跨越發展。
[關鍵詞] 營改增;交通運輸業;財務指標;必要性;影響;策略
[中圖分類號] F270 [文獻標識碼] B
前言
增值稅改革的重要內容就是營業稅改增值稅。我國自2012年起正式步入營改增的隊伍中。事實表明,營改增對交通運輸業起到了明顯的減稅效應,對于提升交通運輸業的盈利能力有著積極的意義。
一、交通運輸業“營改增”概述
(一)“營改增”概述
營業稅改征增值稅簡稱為營改增,就是將先前應當繳納營業稅的一部分納稅項目改收增值稅。我國擁有多個稅種,最主要的是營業稅和增值稅,這兩個稅種都屬于流轉稅。營業稅指的是發生在中國境內的營業行為,針對應稅勞務、無形資產額轉讓以及不動產的銷售行為的單位或者個人,對其營業收入征收費用的一種稅收。增值稅指的是銷售貨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勞務以及進口貨物的個人或者單位就其實現的增值額征收的一種稅種。營業稅和增值稅的征收依據不同。營業稅的征收依據是全部的營業收入,成本費用無法參與抵扣,因此營業稅的多少與成本沒有關系。增值稅屬于價外稅,銷售額是稅收的依據,而且對新增值的部分進行逐步抵扣和逐步征收,征收的連續性較強。這種征收方式有利于形成良性的競爭環境,有效降低漏稅的發生的可能性。營業稅和增值稅的征稅范圍不同。營業稅的征稅范圍是在我國境內提供的針對應稅勞務、無形資產額轉讓以及不動產的銷售行為的單位或者個人。增值稅是針對銷售貨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勞務以及進口貨物的個人或者單位征收的。營業稅和增值稅的稅率設置不同。營業稅由于不能對成本進行抵扣,因此稅率較低,一般為3%和5%。增值稅可以對成本進行抵扣,因此稅率較高,一般為13%、17%、11%、6%,交通運輸業的稅率為11%。營改增的進行能夠對產業結構進行調整,使其更加合理。營業稅的稅收制度,會進行重復征稅,無疑會增加納稅人的繳稅負擔。企業在繳納營業稅時,需要對每筆收入全額繳納稅款,各個部分的稅款無法進行抵扣,不利企業的長遠發展。增值稅對增值部分進行征收稅款,對相鄰環節的稅款進行抵扣,對解決交通運輸行業中的重復征稅問題頗有成效。在營改增實行的初期,營業稅和增值稅同時存在,這種情況下,責任和權利的劃分不明確,加大了稅收管理的難度。因此,迫切需要我們建立起科學有效的稅收制度,推動產業的升級。
(二)交通運輸業“營改增”的意義
營業稅改收增值稅的變革能夠避免營業稅重復征稅問題,有利于保證稅收的公平。經過總結,交通運輸業“營改增”的重要意義如下:
一是能夠完善稅收制度,實現公平稅收。二是能夠活躍市場,為企業的發展提供契機,保證交通運輸業的產業優化。經過改革,交通運輸業的設備費用能夠參與抵扣,保證企業的設備隨時根據需要進行更新,提升企業的工作效率。對企業征收增值稅之后,能夠規范發票的管理,改進企業的生產經營方式,確保管理水平的提升。同時還能夠降低企業的稅收負擔,鼓勵企業進行投資。企業繳稅的減少,擴展了企業的經營渠道,鼓勵企業進行創新,促進企業的轉型,能夠有效節約資源,實現環保的目標。營改增的實施,大大推動交通運輸業的發展。三是經濟發展方式會發生變化。營改增能夠適應經濟發展的大趨勢,建立起交通運輸業與其他行業的聯系。由于發票能夠進行抵扣,所以會有更多的企業加入外包運輸的隊伍中,將分工進行細化,經濟發展方式產生一定的變化。營改增之后,各個企業之間的聯系更加密切,有利于拓寬交通運輸業的市場,實現共同進步。四是,稅收的征管趨于清晰化。增值稅在征收的過程中,每個環節的聯系非常密切,因此,納稅人想要偷稅漏稅的可能性較小,有利于凈化我們的經濟市場。
(三)交通運輸業“營改增”政策
上海于2012年實行“營改增”政策。“營改增”政策于2013年8月1日在全國范圍內推廣。從2014年開始,“營改增”的試點行業中增加了鐵路運輸和郵政,這就表明交通運輸行業中的鐵路運輸,航空運輸、管道運輸、水路運輸、陸路運輸全部在“營改增”的范圍中。當納稅人的應稅服務年銷售額超過500萬元時,屬于一般納稅人,納稅稅率為11%。不符合此項規定的則認定為小規模納稅人,納稅稅率為3%。對于一些新開業的單位,如果會計核算健全,即便是應稅服務未超過500萬,也能夠申請成為一般納稅人。一般納稅人一旦確定則不能變化成小規模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如果是境內代理人,則試點地區為代理人和接受方所在地,如果企業不符合要求,則繼續征收營業稅。一般計稅方法和簡易計稅方法是計稅常用的方法。一般情況下,交通運輸企業一般納稅人選擇一般計稅方法。小規模納稅人選擇簡易計稅方法。
我們結合上海“營改增”的過程對“營改增”政策進行簡單介紹。上海于2012年1月1日正式實行“營改增”,積累的經驗可供其他地區參考。事實說明,“營改增”是正確的,科學的。通過“營改增”,政府在人們群眾中樹立起威望,對政策積極推進,改革取得了初步勝利。上海實行的“營改增”政策大體上分為三類,分別是基本政策制度、補充政策制度和過渡政策制度。
基本政策制度包含了營改增的適用范圍、納稅對象和稅率等內容。通過增添鐵路運輸和郵政業營改增試點,全部的交通運輸業都在營改增的范圍內。按照有關規定,對納稅人進行劃分,分別是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并對稅率進行了規定。一般納稅人的稅率為11%,小規模納稅人的稅率為3%。
補充政策制度主要包括即征即退、零稅率政策。即征即退指的是在保稅港口,納稅人針對提供存儲和裝卸方面的服務才能享有即征即退的優惠。一般納稅人如果提供管道運輸服務,超過稅負3%的部分享有即征即退的優惠。零稅率政策指對一些國際運輸服務實現零稅率。零稅率適用于境內的個人或者單位提供的一些往返于港澳臺的運輸服務。
過渡政策制度是在營業稅轉向增值稅的過程中,由于經濟結構的不同,一些實行政策地區的稅負增加。為了確保改革的順利進行,確保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需要采取一些過渡政策,激發企業改革的熱情和主動性,實現企業業務的整合。稅制的改革有利有弊,雖然過程很坎坷,但是能夠實現經營模式的轉變。對那些稅收增加的企業需要填寫稅負變化表,采取有效對策,分級設立扶持金,對收稅增加的企業進行扶持。企業必須定期上繳資料,審查合格后,政府會進行財政補貼。
二、交通運輸業進行“營改增”的必要性
(一)改變營業稅存在重復征稅的現狀
營業稅指的是發生在中國境內的營業行為,針對應稅勞務、無形資產額轉讓以及不動產的銷售行為的單位或者個人,對其營業收入征收費用的一種稅收。增值稅指的是銷售貨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勞務以及進口貨物的個人或者單位就其實現的增值額征收的一種稅種。增值稅的核心是進行費用的抵扣。在計算納稅稅額時,能夠實現對外購貨物和勞務所負擔的增值稅款的抵扣。運輸不僅轉移了貨物的位置,同時實現貨物價值的轉移。在現在的流轉稅中,增值稅征稅范圍不包括交通運輸業,導致抵扣環節出現中斷。如果將交通運輸業納入營業稅的征稅范圍中,在計算時,不將材料和服務中的增值稅額抵扣,會導致征稅的重復,增加納稅負擔。
(二)征收營業稅不利于稅收征管
現在的稅制,采用3%的營業稅。但是取得交通運輸業發票的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能夠抵扣7%的增值稅,這樣算來,稅率差額達到4%。改革的目的是為了減少企業的負擔,但是改革的過程中會出現弊端,增值稅納稅人和運輸單位通過開假發票的方式偷稅漏稅,國家遭受損失,大大降低了稅收改革的效果。在進行營改增之后,一般納稅人需要開具增值稅發票,運輸的相鄰環節能夠進行抵扣,整頓經濟市場的秩序。
三、“營改增”對交通運輸業的影響
(一)對納稅人的影響
納稅人可以分為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對于一般納稅人而言,營改增能夠抵扣其設備的采購費用和勞務費用,但是短期內會使得企業的負擔加重。這是由于交通運輸業的營業稅的稅率為3%,經過調整后增值稅稅率變為11%,稅率出現大幅度上升。在實行營改增之后,企業的實際增值稅稅率會上升。同時,能夠進行抵扣的進項少。由于在購置成本高的工具后,企業在短期內不會購買較為昂貴的設備,能夠抵扣的固定資產就很少。現在的營改增還處于試點階段,并不是所有行業所有企業都在改革。一些有業務往來的企業可能不具備開具專用發票的資格,運輸公司無法拿到發票,因此,無法實現抵扣。
對于小規模納稅人而言,當納稅人的應稅服務年銷售額超過500萬元時,屬于一般納稅人,納稅稅率為11%。不符合此項規定的則認定為小規模納稅人,納稅稅率為3%,這與原來的營業稅稅率相比差距不大。增值稅屬于價外稅,營業稅屬于價內稅,在其他條件一樣的情況下,由于計稅依據減少,導致企業的繳稅數額減少。因此,對于小規模納稅人而言,營改增的好處更為明顯。對于一般納稅人而言,由于稅率的上漲,對抵扣項目的限制,會導致一部分企業在實行營改增之后出現稅收增加的情況。
(二)有利于專業化的分工
營改增的實施,企業重視對發票的管理。增值稅的征收需要對各個環節進行考慮,對運輸業務的增值稅進行抵扣,企業能夠進行專業化的細分,避免重復征稅,從而減少企業的稅負,一些企業愿意采用外包的方式進行運輸。
(三)對企業會計核算的影響
在營改增實施的初期,會存在一定的困難,短時間內會出現財務以及發票管理不規范,增值稅計算不正確的情況。營改增主要改變了收入確認、支付成本及計提營業稅的方式。企業要想真正發揮出政策的作用,就要改變會計核算的方式,這無疑加大了交通運輸企業成本核算的難度。會計核算時,在計入主營業成本時需要計提進項稅。營改增之后,不需要繳納營業稅,流轉稅額改變了,但是會計的處理沒有發生改變。營改增對交通運輸業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需要企業適應稅制的變化,采用科學管理的模式,同時,對財務經辦人員的會計處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完善交通運輸業“營改增”的策略
(一)擴大經營范圍
擴大經營范圍對推動交通運輸業的營改增有著積極意義。首先,能夠提升營改增的有效性。在交通運輸行業中,很大投資集中在房屋建筑、碼頭建設以及道路橋梁中,這部分屬于固定資產。在進行營改增之后,這部分進項稅額是無法進行抵扣的。一部分加工、修理費用可以作為進行稅額進行抵扣,但是其他服務無法抵扣。這樣加大稅收管理的難度,不利于經濟的發展。如果交通運輸業在實行營改增的過程中可以抵扣更多的進項稅額,這無疑會提升交通運輸業營改增實施的有效性。因此,必須將與交通運輸業關系密切的資產融資租賃業務納入到增值稅的征收范圍中。其次是要減少稅收洼地效應。稅收洼地效應指的是實現稅收優惠地區的稅收負擔比未實行政策的地區低。這就會導致區域發展的不平衡。我國的營改增分為三個階段,每個地區實行的時間不同。一些先實行此項政策的地區由于能夠對進項稅額進行抵扣,因此稅收的負擔較未實行政策的地區低,這樣由于地區的差異,造成不公平的現象,不利于整體的發展。
(二)推行電子發票管理
隨著網絡的普及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電腦辦公是人們工作的主要形式。人們將注意力轉移到對工作的完成效率上。相關部門應當順應時代的發展,利用網絡開展稅收工作。例如,對稅務部門而言,可以推行電子發票的管理模式,這樣大大降低發票的使用成本。紙質發票在使用時,企業必須購買相關的設備。盡管政策規定購買設備的增值稅能夠在當期進行抵扣,但是這還是會增加納稅人的負擔。同時,納稅人需要承擔紙質發票的印刷成本,人們只有借助國稅局的特定網頁對發票的真偽進行辨別。同時,紙質發票需要納稅人定期去申請、認購,在使用時有金額的限制,程序較多,這給納稅人增加了負擔。但是電子發票的使用,能夠有效的解決上述問題,節約納稅人的時間和費用,有利于對發票的管理和真偽辨別,有利于稅務機關的監管,大大縮短了辦事流程,提升辦事效率,同時還能夠規范經濟市場。電子發票有很大的優勢,我國的信息化水平足以實現電子發票的應用。
(三)完善配套財政補貼政策
在營改增的過程中,每個企業的稅收負擔發生不同的改變。對于那些稅收降低的企業,能夠更好的激發企業生產的主動性和熱情。對于那些稅收增加的企業,政府應當對這些企業給予一定的財政補貼,對于繳稅增加的企業可以采用增多少補多少的政策,調動企業的生產積極性,主動適應企業的變革。對一些審批手續進行簡化,建立起營改增便捷渠道方便納稅人獲取補助,從而更好推動改革的進行。
五、結語
作為國民經濟中的基礎行業,交通運輸業發揮著重要作用。營改增的決策對交通運輸業來說是正確的,能夠降低交通運輸業的繳稅負擔,調整產業結構。交通運輸業必須牢牢把握這次機會,采取積極的對策,最終實現行業的跨越發展。
[參 考 文 獻]
[1]楊雋.“營改增”對交通運輸業稅負的影響分析[J].會計之友,2013(13):120-122
[2]雒艷.營改增對交通運輸業及其上下游企業的影響分析[J].商業會計,2013(4):43-44
[3]紀金蓮,祁成軍,曹薇等.“營改增”對交通運輸業稅負影響實證分析[J].會計之友,2014(19):97-100,101
[責任編輯:潘洪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