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猛
摘 要:傳統物理學習以“會解題、會拿高分”為最終教學目標,學習過程枯燥,積極性較低。將探究性學習模式融入物理課堂,顛覆了傳統教學模式,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知識發掘中來,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發展,培養創造型人才。
關鍵詞:探究性學習;物理;策略;學習動力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34-0098-01
探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某個課題或領域內,選取特定問題作為突破口進行研究,通過質疑、討論、實驗等方式,得出相應結論,從而掌握知識,獲得思維能力提高的一種學習方式。新課改背景下的物理學習提倡學生勤動手、多動腦,利用知識學習過程促進學生能力發展,培養創造型人才。探究性學習作為一種學生通過自主探究或實踐解決問題獲得知識的學習方式,強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契合當前物理教學要求。經過近年來的不斷發展與完善,探究性學習模式在物理課堂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有較大進步空間。進一步發掘探究性學習模式的潛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仍然是當前物理教師研究的重點。
一、創造學習動力
傳統的物理教學以灌輸式教學為主,輔以題海戰術,學習過程枯燥乏味,升學成為學生僅有的學習動力。而探究性學習要求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需要學生在長期學習過程中緩慢積累,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同時,還需要學生擁有強大的學習內動力,能在長期學習過程中持之以恒,不斷提高能力。傳統的學習方式、學習狀態已不適用于探究性學習,需要教師通過一定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創造學習動力、維持學習熱情。首先,教師要從思想上轉變學生的學習理念,不再以升學為唯一學習目的,而是認識到思維能力提高對自身發展的重要意義,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讓學生積極配合教師教學工作,提高教學效率。其次,教師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在興趣的推動下,學生才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探究活動中來。最后,要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情感體驗,在課堂上教師要創造平等、開放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沒有壓力地進行學習,同時要多鼓勵、表揚學生,幫助學生建立學習信心,催生強大學習內動力。
二、建立問題探究情境
問題是探究活動的開端,建立問題情境,能讓學生思維處于特定環境之中,有利于激發學生物理思維,提高探究學習質量。情境的建立不是盲目的,教師要依據一定原則,建立有效情境,最大化發揮情境作用。其一是目標性原則,教學情境至少能實現三個教學目標,分別是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及情感目標,有目的地開展教學步驟。其二是主體性原則,情境建設的目的是優化教學環境,突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因此,教師創設情境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考慮學生各方面的發展需要。其三是多樣性原則,學生若處于單一、程序化的教學情境之中,往往會感到枯燥乏味,學習情感體驗不佳,思維不活躍,學習效率較低。教師要結合教學實際,靈活運用教學策略,建立恰當的問題探究情境,實現教學效率最大化。
三、重視過程,小組合作
課堂時間有限,由學生獨立完成課堂探究學習任務是不現實的。因此,必須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高效、快速地完成探究過程,達到學習目標。教師要建立和完善學習小組,以小組為單位,完成探究過程。例如,在學習“電流與電壓和電阻的關系”一課時,教師先提出探究實驗目標:得出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在自主探究的前提下,小組合作設計實驗電路,交由教師審核完成后開展實驗,并分析得出結論。一方面,探究過程是培養學生團隊協作能力、探究能力、科學思維意識等多方面思維能力的平臺,教師要重點關注探究過程,強調小組明確分工,自主完成探究過程;另一方面,在探究性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深入到小組中,幫助學生解決某些疑難問題,優化探究方案,提高探究學習質量。
四、定期組織交流
有組織的交流,是擴大探究成果、實現進一步提升的重要方式。一方面,通過有組織的發言,讓學生講述自己的探究學習過程,其余學生能夠對比自身,吸收他人優秀的探究精要,取長補短,實現共同進步、共同提升。另一方面,學生能夠交流在探究過程中遇到且不能自主解決的問題。每個人對問題的看法都不盡相同,通過共同思考,學生往往能得到啟發,既解決了問題,又獲得了不一樣的思維發展。例如,進行“測量物質的密度”實驗中,有的學生雖然是按照步驟進行測量,但存在較大誤差。反復測量同樣如此,或是量筒壁上有水珠,又或是稱量不準確等原因。學生自己很難意識到問題的存在,但若是跟他人分享這個問題,集眾人智慧,往往能夠順利地解決問題。還有,教師與學生進行交流,能夠發現教學方式上的缺陷及教學內容上存在的不足,便于教師查漏補缺,及時進行調整,為下次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有效指導。
五、結束語
探究性學習作為一種積極的學習方式,能突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給予學生良好學習情感體驗,使學生更好、更全面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實現知識、思維能力的雙重發展。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運用教學藝術,不斷完善教學方式、探究內容及教學目標三者之間的關系,充分發揮探究性學習的作用,提高物理課堂教學質量,推動物理教學發展。
參考文獻:
[1]馬建國.初中物理探究性學習教學模式的探索[J].物理教學探討,2005(17).
[2]黃佳羽.淺談初中物理探究性學習模式的構建策略[J].數理化解題研究,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