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林
【關鍵詞】 語文課堂;預習;參與;質疑;探究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22—0060—01
為糾正語文課堂學生參與度不高的情況,不少語文老師做了很多努力和探索,我的實踐和思考有五點:
一、落實預習,有備而學是提高語文課堂參與度的前提
如何做好預習,我覺得有三個方面值得注意:預習布置要具體;預習督促要跟進;預習活動要經常。預習的任務要很具體,只有具體化了的預習任務學生才好下手去做,尤其是剛開始養成預習習慣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消除學生想預習但不知從何下手的問題,布置的預習任務一旦具體且針對不同學生具有層次性,學生就會想預習、能預習、愛預習。“導學案”其實就是很好的范例。對于學生的預習情況一定要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重點涉及,要有抽查和督促環節的體現,要讓學生在思想上重視預習并把它當做學習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可以在課堂上小組先展示預習情況,再結合預習情況進一步組織教學活動。預習活動一定要經常性持續開展,要圍繞教學內容和進度天天有預習、課課必預習,慢慢就會養成預習的好習慣。在語文教學中預習的“功課”做好了、做足了,學生就能面對文本靜心思考,就能潛心思考深入文本,走近作者,深入文本主題深處。才能把握文章的語言結構的文學美、誦讀音韻的聽覺美、圖畫意境的視覺美、理解認知的成就美。
二、小組合作,質疑探究是提高語文課堂參與度的基礎
建立學習小組,通過小組合作可以創立多維動態教學模式,提高課堂參與的深度和廣度。如何讓小組合作真正地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它的作用呢?關鍵就在于組織,小組合作并不是自由市場,還需要有組織有目的有重點地進行,可以讓組長組織,其他同學輪流發言,互相補充,觀點一致的可以不再重復。如果遇到難以下定論的問題,可以在組內開展有序的討論并把討論結果記錄下來再與其他小組交流共享學習成果,在組內合作學習時一定要督促學生用雙色筆做好筆記和補充,特別要關注后進生在組內學習中的收獲。只有經過有序組織的小組合作才能在課堂教學中真正發揮作用,才能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三、分層施教,激趣引導是提高語文課堂參與度的關鍵
我們在課堂上要更多地關注那些中下學生,對他們提出不同于那些優秀生的學習任務,并督促他們完成落實,對他們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要及時幫助解決,讓他們在課堂上能真正有所得并以此法幫助鼓勵他們不斷進步。只有做好分層施教,才能讓每一個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真正有收獲有進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除了要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提出不同的學習任務和要求并及時做好督促指導外,還要注意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教材內容用趣味性的語言,設計能激發學生興趣的情境開展教學,盡量避免課堂教學枯燥無味,想方設法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對于具有濃厚人文性和人情味的語文課來說做到這點并不難。只有做到了這些才能更大限度地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
四、激勵期待,點撥解疑是提高語文課堂參與度的保障
參與課堂不僅體現為說、做、討論這些行為的顯性參與,而且體現為積極思考、感悟、探究等思維投入的隱性參與,還包含一些質疑、反思、創新等心智參與因素。教師不僅要具備豐厚的專業知識素養和人文情懷,以及一名教師所應有的耐心和包容心,對于學生的點滴進步要鼓勵引導,對于學生的疑難要鼓勵他們大膽探索積極思考,要以非常的耐心等待學生的成長,切忌包辦代替,當遇到學生自己實在解決不了的問題時,教師可以以合作者的方式和學生共同探討解決,這樣我們教給學生的是方法是思想是一種新的理念,這樣的課堂學生肯定會喜歡也必然會積極參與,又何愁課堂教學效益不能提高呢?
五、情感滲透,融入課堂是提高語文課堂參與度的抓手
作為語文老師,必須靜下心來解讀文本,以自己的人生閱歷和知識積淀與眼前的文字產生共鳴,在靈魂的碰撞中也許就會有新的收獲,這時候在課堂上我們就會有情感的起伏變化,就會有情不自禁的抑揚頓挫,在我們創設的這種氛圍中學生也就會不由自主地被我們感染帶動,走進文本理解文本。這樣的語文課師生在情感上是有共鳴的,心靈是想通的。這樣的語文課才是學生所期待的,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的參與度自然而然地就高了。要做到情感滲透融入課堂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有良好的專業素養更要有良好的職業情操,愛崗敬業,排除各種干擾,在這個紛雜的社會中靜下心來讀文章教學生,這看似簡單但要做好卻絕非一日之功,需要我們長年的靜心堅守。
編輯:劉於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