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崢+常真
【摘 要】舞蹈表演是一種浸透著“情感”的藝術動態形象,而且只有把握住內外統一和情形并茂,才能完整塑造出人物形象,達到一定的藝術審美效果。舞蹈表演是通過舞蹈作品感情的抒發去達到藝術效果最佳境界的動態形象。而現在很多演員在塑造人物和表達情感方面,以及將內心之情化為外觀形象的時候,常常會遇到許多問題。本文從作者自身的體驗出發,對這個問題給予理論闡述,使舞蹈表演逐步得到重視,并且希望通過自己的經驗對這個問題給予系統的理論探討,以期對形成一種舞蹈表演的規律有所幫助。
【關鍵詞】舞蹈表演;情感體驗;分析;借鑒;塑造
中圖分類號:J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12-0126-01
一、舞蹈表演的情與形是雙重表現性特征
舞蹈表演是情與形的雙重表現。只有內外統一和情形并茂,才能完整塑造出人物形象,才能與觀眾產生共鳴,達到一定的藝術審美和藝術效果。對于舞蹈演員而言,想要通過舞臺表演的形式打動觀眾,必須要在表演中融入更多的情感。這樣才能夠通過情感的表達來引起觀眾的共鳴。縱觀許多著名舞蹈家,他們在進行舞蹈表演時,非常注重動情并茂的表演技巧,而且將其技巧運用得非常到位。在欣賞這些著名舞蹈家的表演時,可以從其表演中感受到一種以內向外的美,這正是一種情與形相結合的藝術形象,也是能夠吸引觀眾審美意識,讓其產生情感共鳴非常有效的表演形式。想要達到這種感人的藝術效果,需要舞蹈表演者在日常訓練中加強自身形體訓練,讓其表演能夠將一種規律化的美轉化成為一種自然的形體美。人類的行為本身就是動態的,每一份感情的波動都是動態的形式。特別在進行舞蹈藝術表演時,同樣需要用“動”來進行藝術表達,這是舞蹈表演者最常使用的一種無法用語言來表達自身內心情感的手段。通過“動”的表演,讓整個舞蹈產生了極強的感染力,為觀眾帶來更強烈的情感浸透,將其所想要表達的藝術形象表達得淋漓盡致。舞蹈這種表演形式,在表演過程中為了體現出最高意境的動態形象,必須要在表演中滲透情感于其中。這就需要在進行練習時,要結合舞蹈內容,將具有規律的動律與內心情感進行結合,并通過“力”來表現出具有時代感的舞蹈特色。在此過程中,舞蹈演員需要通過不同類型手勢、肢體動作、步伐等,通過節奏、律動、音樂、肢體語言等來進行表現。在表演中要注重剛柔結合、虛實襯托,從而才能夠形成一種即對立又統一的藝術形式。此外,舞蹈表演應該利用豐富的律動來讓其藝術形象得到功能性的延伸,讓觀眾在欣賞其舞蹈作品時更好地感受到其作品所應該具有的意境及內涵。演員在舞臺上的表演,還需要與觀眾之間形成情感交流,通過溝通激發觀眾的審美興趣,并且能夠滿足觀眾對美的需求,讓其舞蹈作品的意義得到體現。
舞蹈演員在排練一個節目時,一般都是先學動作。學完動作后,要求形體表演動作的神態和表演動作的規范性。演員在舞臺表演中要有一個健康的穩定心態,以及穩定的表演情緒,演員自身要進入劇情和人物,并且在表演時不能有任何雜念,要有進入表演環境和表演角色的思想情緒,要有表現角色的天賦靈感。作為一個演員在進行二度創作時,首先是要深刻挖掘劇本內涵,正確理解掌握角色豐富的思想感情,通過情感體驗與分析用藝術化的表情、語言和動作,表現出人物獨特的性格特征,塑造出情真意切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
二、舞蹈人形神兼備的人物表演特征
舞蹈展現和舞蹈表演的特點不止是僅僅對人物的塑造,它包含了這一人物塑造的全過程。在舞劇藝術實踐中,筆者真正理解到舞蹈表演藝術一定要苦心追求形似和神似,做到“動于表,形于外”,善于把人物的內心活動和精神氣質轉化為具體而鮮明的外在形象,達到以形傳神、形神兼備、把握性格、舞蹈舞人的藝術效果。為了把人物的感情轉達給觀眾,其中更多的必須是舞者自己先在內心體驗這種感情。因為任何一種舞蹈表演的方式和舞蹈肢體的形態都必須由情感作為它的支撐點,只有舞者完全將自己投入到舞蹈所需要的情感中,其舞姿和表演才能更有表現力與感染力,才能完全打動觀眾。因此,舞蹈表演一定要把人物的心里活動和感情節奏積極轉化為外在的形體表現。人的動作應當是心理和形體的統一,藝術性的夸張充分地表現,可以使舞臺形象更清晰、更鮮明、更優美、更動人,使觀眾在舞蹈審美的情趣中得到藝術美的享受和思想啟迪,作到“內在外化,充分表現”。
舞劇不同于舞蹈,它既然是劇,就會有人物、感情線、情感起伏和矛盾沖突等多方面因素。作為一名舞者,需要多方面去學習,從各個方面不斷充實自己,不管是在專業中還是在平時的生活中都應該抱有一顆謙虛學習的心態。作為一名演員,想要在專業上更上一層樓,只有通過各種學習,才能更久地站立在舞臺上,才能將所飾演的每一個角色完成好。
參考文獻:
[1]安娜.把握性格演活人物[J].當代戲劇,2002(1).
[2]黨樹仁.花臉行當表演及其它[J].當代戲劇,2002(1).
[3]楊秀玲.基礎訓練—從課堂到舞臺[J].舞蹈雜志,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