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永紅
摘 要: 中職英語大綱提出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學生在日常生活和職業場景中的英語應用能力。為了貫徹這一目標,體現能力本位、學生主體、實踐導向的原則,越來越多的老師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應用到中職英語課程教學中。然而實踐發現:優等生成了課堂的主角;學困生則成了配角。那么,如何提高學困生在中職英語課堂小組合作中的實效性,真正參與到小組合作中呢,文章從教師和學生兩個層面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應對策略。
關鍵詞: 中職學困生 小組合作 實效性
《中等職業學校英語教學大綱》提出:“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學生在日常生活和職業場景中的英語應用能力。”為了貫徹這一目標,體現能力本位、學生主體、實踐導向的原則,越來越多的老師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應用到中職英語課程教學中。然而,如果細心觀察小組合作學習的場景,就會發現看似熱鬧的課堂背后卻隱藏著不和諧的音符,那就是學困生群體。
這些中職學困生大部分文化基礎尤其是英語差別很大,學習興趣缺乏,動機不足,且學習習慣較差。有相當比重的學生到職業學校學習的目的是混張文憑以便就業,所以在學習時他們不愿下工夫。再從當前中職學生的就業方向來看,大部分專業對英語的要求都不是很高,有些專業甚至沒有要求,這樣一來,降低了學生對英語的學習欲望。針對這些情況,如何使學困生能真正參與課堂小組合作,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本文從教師和學生兩方面出發,分析總結了學困生在小組合作中低效的原因,提出了具體的解決策略。
一、學困生在中職英語課堂小組合作中低效的原因分析
(一)教師方面。
1.教師布置任務時不夠清楚。小組合作學習前,有的教師沒有結合中職學生的基礎和實際水平進行必要的講述,導致任務布置下去,學困生猶如熱鍋上的螞蟻,不知所措。
2.教師在學生角色分配上指導不夠。教師在進行合作學習分組時,往往隨意性大,沒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考慮各小組成員學習能力、性格等個性差異,使小組成員不能均衡搭配,分工不明或角色落實不到位,往往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成了各小組名副其實的常任報告員,形成小組活動被一二個“積極分子”壟斷,而其他學生“陪坐”的局面。
3.教師對時間的掌控不到位。教師有時在組織小組合作活動時,因為教學內容多、任務重,擔心完不成教學任務,不敢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和討論時間,致使許多問題的討論僅僅停留在表層理解或缺乏深度。或要求過高,學困生根本無法完成所布置的任務,只好被動接受別人和教師的觀點和看法。長此以往,學困生對合作學習就失去興趣。
4.教師評價主觀化。在評價小組學習時,教師習慣把肯定的眼光、贊許的言語、發言的機會投向有優秀學生的小組,那些學生在教師的表揚聲中信心百倍,發言積極,甚至為教師的公開課增光添彩。相反,一些學困生因為基礎薄弱,參與性、主動性欠缺,思維的敏捷性稍遜,往往在無形中失去發言、表現和被肯定的機會。
(二)學生方面。
通過近幾年的小組合作學習實踐,筆者發現中職學困生的參與狀態大致可歸納為以下幾種:
1.形式性協作。能夠傾聽別人的爭論和觀點,但不能提出質疑。在整個小組活動過程中,能把小組成員的答案寫到小組作業紙上,樂于為同伴服務。
2.被忽視。在小組討論中能夠部分接受別人的觀點,自己對問題的沒有任何獨特觀點,發言不能切中要害,多數不能引起同伴關注。
3.最小參與。在小組合作活動中,雖然表現出參與熱情,但對別人提出的大部分觀點缺乏判斷能力。不能加入有效的討論之中,但又不想拖小組的后腿。對自己不懂的問題,就抄襲組內別人的答案。
4.完全游離。不關心小組討論或爭辯的問題,整個活動過程都游離于小組活動之外。即使別人主動提出幫助,也不愿意或沒能力接受。在小組中表現出消極情緒,對小組能否進步持無所謂的態度。
二、如何提高學困生在中職英語課堂小組合作中的實效性
如何提高學困生在中職英語課堂小組合作中的實效性呢?要引導學困生主動參與,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策略著手:
(一)激勵參與,消除自卑心理。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激勵優等生學會聆聽。當學困生發表自己的意見或建議時,讓優等生能靜靜地傾聽,給學困生表達的機會。這樣一來,學困生的自卑感隨之消失,心扉打開了,信心也就慢慢培養起來,參與合作學習就不是一件難事。
(二)精心搭配,加強組員溝通。
精心構建學習合作小組是加強組員溝通的保證,讓每位學生明確本人和小組的職責任務是決定小組合作質量的前提,讓每一位學困生產生集體榮譽感和競爭力是合作學習的動力。因此,在小組合作學習前,教師先要費心思地劃分學習小組,做到科學合理。我們可以這樣構建:小組以4人為單位,搭配比例為一個優生、一個中等生、兩個學困生,這樣利于同學間的幫助與競爭。其次,教師要把合作任務具體分解落實到小組和學困生頭上。
(三)主動交流,激發交流欲望。
交流對學困生來說是個難點,因為他們的基礎差,無話可說;表達能力差,怕交流;自卑感強,怕笑話,不愿意交流。為了克服這些不良的想法,教師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開展“我會聽,我會說,我會寫”的專題會,讓學生大膽發言,克服以上這些毛病。如:班上有個叫趙軍的學生,天生有點口吃,在小組合作整個過程經常一言不發,學生平時也不大愿意和他交流。可自從開展了“我會聽,我會說,我會寫”這一活動后,趙軍在小組合作時也愿意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慢慢地自信起來,加強了和同學的交流。
(四)創造機會,體驗合作成功。
成就感是積極的情感體驗,是人們實現自我價值的心理需求,學生體驗成功的概率越多,獲得的成功感就越強。創造成功感就越強,創造成功的積極性越高。為此,教師要經常給學困生創造成功的機會,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快樂。例如:本班學困生劉瑞,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表現很積極,經常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表揚,為此他很自信。有一天他找我說:老師,我有能力當組長,您能讓我試一試么?我當時很震驚,也很激動,欣然答應了他的請求。結果在實施過程中,他積極工作,認真學習,學習成績有很大的提高。
(五)提高實效,評價傾斜策略。
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我對學生采取評價傾斜策略,即對能有效幫助學困生的小組實行評價升級制度。各小組作為一個整體團隊進行組間競爭,幫助學困生的業績作為小組間競爭的一部分,與小組的成績掛鉤。教師要比較學困生在組內和課堂上不同時段的表現,在這方面表現出色的小組可以得到獎勵(加分、小紅花等)。這種評價傾斜能使每個學生更具責任感和成功感。
總之,只有使學困生真正參與到課堂小組合作中,才能實實在在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學困生雖為課堂教學帶來了一定困難,但對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起到了促進作用。只要教師心中有他們,樂于為他們的進步動腦筋、想辦法,相信野百合也會有春天。
參考文獻:
[1]喬秀蘭.對兩次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的反思[J].中小學外語教學,2006(29).
[2]夏谷鳴.正確把握英語課堂交互活動的走向[J].中小學外語教學,2002(6).
[3]黃金巖.實用英語教學論[M].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239).
[4]黃遠振.新課程英語教與學[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