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朗措姆
摘 要: 和諧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小學教育活動開展的重要保障,同時能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文章在闡述小學班主任和學生和諧關系內涵的基礎上,針對小學階段的教學發展情況及學生校園學習生活的情況,對如何實現小學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和學生和諧關系的構建進行策略分析。
關鍵詞: 小學班主任 師生關系 和諧關系
班主任和學生之間的關系問題在教育界具有長期的探索價值,對增強小學階段的教學效果具有重要的意義。文章從小學班主任的角度出發,根據小學生發展的心理特點,針對現階段小學班主任管理和學生關系構建存在的問題,對如何構建小學班主任和學生之間和諧關系進行探討。
一、小學班主任和學生關系和諧內涵分析
和諧主要是指事物和現象之間的配合、統一、協調。小學班主任和學生之間的和諧關系具體包含以下幾方面的內容:第一,展現民主、尊重的新型師生倫理關系。班主任和小學生是兩個不同的獨立個體,具有不同的人格特點和尊嚴要求。和諧師生關系是指班主任充分尊重小學生的個性、想法,引導學生進行班級管理。第二,建立師生之間全面交往的新型合作關系。班主任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個性特征,關愛學生的日常生活。第三,班主任要做到和學生之間的心意相通,在教學活動中彼此都能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二、小學班主任和學生和諧關系構建存在的問題
(一)對小學班主任的崗位接納程度較低
經過調查研究,某小學班主任不喜歡自身的崗位,在班主任工作中缺乏工作的積極性,導致班主任這種思想的原因是班主任的工作辛苦、待遇優勢不明顯。在這種隊自身崗位認可度低的情況下,不利于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二)存在狹隘的發展觀
農村小學班主任保持原有片面的發展觀,認為在學校中學生的學習成績是最為重要的,一味地追求學生的學習成績,忽視小學生興趣的培養。另外,小學班主任忽視班級中等生的學習發展,這種片面的發展觀導致學生對班主任印象不好,導致自身和班主任關系的疏遠。
(三)不具備教學管理的耐心和愛心
小學生的學習自制力不強,在學習中很容易犯錯誤,且錯誤的出現具有反復性的特點。一些班主任對待學生的這種學習習慣缺乏耐心,往往采用不當的學習方式教育學生,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和學習自信心。
三、構建和諧小學班主任和學生關系的策略
(一)樹立正確的師生發展觀
班主任以居高臨下的態度對待學生,導致師生關系出現隔膜,不僅影響教學效果的實現,而且不利于學生的發展。為此,小學班主任要樹立正確的師生觀,堅持以人為本,在進行班級管理的時候,不能對學生采用極端的方式進行管理,尊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在民主、平等的觀念下建構和諧的師生關系。
(二)樹立良好的班主任形象
良好的班主任形象是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基礎。小學生的發展體現了很強的向師性,在學習生活上以自己的老師為基本模范。為此,班主任要在日常教學工作中嚴格要求自己,在思想政治、道德觀念、文化知識等方面成為學生的表率。班主任形象的良好樹立包括自身的儀表、舉止、言行、文化素養、道德品質等多個方面。在儀表上,班主任要落落大方,著裝得體。在舉止言行上,班主任要懂得以身作則,注重自身的談吐。
(三)加強對學生了解
班主任和學生之間和諧關系前提是加強對學生的了解。對學生的了解包括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思想動態等,班主任在了解學生之后更好地促進師生之間的心理交流,從而找到適合學生的教育方法,做到因材施教,達到好的教育效果。
(四)班主任要學會和學生進行溝通
班主任的日常教學活動要放低自己高高在上的身份,從學生的角度看待問題,加強和學生的溝通交流。班主任要充分認識到和學生進行溝通交流的重要性,通過交流促進和諧的師生關系。班主任在進行和學生溝通的時候要做到以下幾點內容:第一,積極深入班級管理,加強了學生的接觸,通過溝通交流拉近和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第二,在和學生進行交流的時候要注意用詞,不能用語言傷害學生。
(五)采用剛柔結合的教育教學方式
小學生的思維發展較活躍,為此,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充分關注學生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學習習慣,采用剛柔并濟、嚴松結合的方式對學生開展教學活動及班級管理活動,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
綜上所述,小學班主任和學生之間和諧關系的構建對增強教師的教學效果,實現師生之間的共同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小學班主任要注重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改變自身傳統、局限的師生觀,加強和學生的日常交流,關愛學生的學習成長,在平等的師生關系中開展教學活動,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實現教育教學發展目標。
參考文獻:
[1]姜曉英.淺談小學班主任如何與學生構建和諧關系[J].課程教育研究,2015(12):92-93.
[2]周燕.增強崗位意識關注細微變化——淺談小學班主任與學生關系的構建[J].小學生(教學實踐),2014(6):121-122.
[3]潘麗芳.小學班主任與學生和諧關系構建方法的研究探討[J].學生之友(小學版)(下),2013(5):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