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守福
摘 要 當前基礎教育改革正在沿著高效的行程前進,學校的管理具有新鮮管理模式。作為新時代下的學校管理者,我們要開闊視野、更新觀念、汲取科學管理方案為己用。要明晰當前學習文化建設與本校管理間存在的矛盾沖突,實施科學建設學校文化管理制度,讓其更好地為課程改革的深化和學校特色發展服務。對學校獻出愛心,力爭讓我們耕耘下的“九年一貫制”學校凸顯新面貌。
關鍵詞 學校管理 創新 文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G6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23-0093-02
伴隨國家基礎教育改革的春風,學校管理真所謂“百花齊放”。就大多鄉鎮學校來看,好多都實行了中小學分家的管理的新形勢,中學自有一套代表本校利益的管理制度,小學的管理也各有所長。那么,還有部分中小學沒有分家的學校——“九年一貫制”學校應該如何才能使管理科學化呢?這就需要管理階層認真根據本校特點實施創新管理策略。就從我們中心學校來說,其是丘北縣唯有的兩所“九年一貫制”學校之一。而我校距城大約十五公里,教師多數家在城中,多為兩地分居。中小學共同合并建校才有幾年的時間,各種條件欠缺,學生有百分之九十多是少數民族。下轄附設一所中學外還有六所村完小,其交通一般,學校條件不是很好,師資力量不足。面對這樣的情況,科學管理化的策略需要我們認真尋思一套針對“九年一貫制”學校的管理方案發揮了優勢,其主要實施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轉變管理觀念,實現教育機制創新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學校管理需要不斷的變革,而學校管理制度的變革需要相應的符合變革的科學理念與之相適應。可以說科學的管理觀念是管理政策和管理制度的“土壤”。教育管理政策和制度的實施是否達到預期的效果關鍵是看這“土壤”能否提供合宜的生長環境。我們在“九年一貫制”學校管理過程中要實現觀念的創新、制度的創新、實踐的創新和業績的創新。實施在科學合理的情況下進行大膽的嘗試打破常規的管理。
教育機制是學校的心臟,一般由“三處一室”(德育處、教務處、總務處、辦公室)組成,其組織分工大多實行“金字塔”式的形式。這種方式對學校的管理起到相當大的作用。但為了進一步激活學校工作、彰顯學校活力,改變學校和學生利益得不到全面考慮和開展的模式,我們可以實行創新改革,嘗試實施“扁平”式分工組織機構,實現組織機構由僵硬的“剛性”模式趨向能適時進行組織目標、人員職責調整的“柔性”模式。同時,創新學校管理機制、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可以走項目管理機制。可以把課改實驗下的學校經營、形象設計、品牌營造等問題實行項目管理機制運作。這樣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同時,這種“以人為本”的管理方式可以為有創新能力的中青年教師提供展示能力的機會,既增加了選拔干部和優秀人才的途徑,又給負責人提供實現自我價值的機會。為逐步實現人力資源優化配置打下基礎,提高了教職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二、與時并進,注重教育技術創新
在新課程大力推行改革實施的今天,學校必須實現在教學手段、方法、教育過程的創新改革。實現創新教育下的學生學習積極性得到提高,課堂充滿活力。在教育管理方面盡量使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管理,為教育教學服務。盡量創新生活環境,提高教師的工作激情。加強“培優”工作。例如在我校可以在七、八、九年級各設一個培優班,讓一些骨干教師擔任課程,盡量實施科教創新教育。
教師是整個教學過程的核心,他們素質的高度直接影響學校的教學質量。因此,學校應該多找機會給教師外出提高教育技能。同時多增加在本校或者鄰校開展教育技能交流的活動。
三、特色學校,科學管理
1.實施集中生源辦學以提實效
由于這里中小學在一起,有許多相互影響的方面。那么為提高小學畢業考試的成績和為七年級打下基礎,我們可以把各個完小的六年級學生集中到中心學校這里上課,實施寄宿制管理。同時,實施公開選拔優秀教師上六年級的課。這樣,讓學生在小學畢業考之際共同學習,共同奮進。學生之間有競爭力,老師之間也有競爭力,對提高成績有很大的好處。同時,這樣做的優勢還能為學生進入中學階段打下基礎,讓他們提前適應環境,在進入七年級時順利步入正軌,容易適應教學。同時,也會減少流失生的量等等。
2.教師分工注重專業化的同時根據能力靈活調整
為了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率盡量按照專業定所教科目的原則。這樣能提高教師積極性,同時為其晉級等提供便利。但是有些教師出現知識老化和其它一些原因,往往會對教學產生一定的阻礙,對學生的知識基礎有很大的影響。特別是小學教師我們可以實行選優教一年級和五年級,其他能力差點的教二、三、四年級。這樣對打好學生基礎相對要好些。
總之,“九年一貫制”學校雖然特殊和文化建設起點低,只要我們管理者不斷提高管理理念,實施科學化管理方式,大力抓好學校文化管理建設,充分發揮管理者、教師、學生課堂學習研究的重要作用,對學校的成長獻出真正的愛心,我們就一定能夠耕耘出令人羨慕的成果來。
(責任編輯 全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