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艷麗
信息技術學科是所有學科中最年輕的工具性學科,同時又是知識技能更新最快的學科,深受學生的喜愛。但是目前,農村初中信息技術課堂管理現狀不容樂觀。那么如何有效管理農村信息技術課堂,從而達到高效課堂,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效率,總結自己六年的課堂教學改革實踐,我覺得做到以下兩點非常重要:
一、硬性管理
由于信息技術的特殊性,其成績基本都是由授課教師自評給予的,這樣的打分模式可以說缺乏公平性。所以我打破了傳統的打分模式,由學生自己來給自己“打分”。我制定了一個詳細的微機室管理規定,并嚴格、公正實施規定。第一節課我會詳細講解微機室管理規定,同時公布成績的計算方法。成績分為兩個部分:考勤和課堂評分。通過考勤既可以促使學生準時來微機室上課,同時又可以方便教師隨時掌握學生出勤動向,以及時做出應對之策。而課堂評分,通過對課堂細致化管理,既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和學習習慣,同時又能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而這些還不足以管理課堂,我還進行分組,小組之間每隔一段時間進行一次pk,按照總分高低進行排名后,再按照名次的不同,進行小組加分,而這個加分針對的是整個小組的每一個成員。這樣小組的榮譽就與小組的每一個成員息息相關,迫使每一個成員都會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盡量不要觸碰微機室管理規定的“底線”,同時又積極參與課堂,為自己小組爭分奪名。這種硬性管理最重要的是教師要做到公平、公正、透明,一視同仁。
二、“軟”性管理
硬性管理雖不是最好的管理方法,卻能在一定程度上督促學生,特別是農村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學習習慣,但是俗話說:“金過鋼則易折,玉過硬則易碎。”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管理學生也不例外,只有軟硬兼施,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1.提升課堂的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想辦法為學生創設新穎或者貼近學生生活的情景,由此吸引學生注意力,再由該情景過渡到課本所展現的情景中,同時,合理地運用實物、圖片、多媒體課件等,讓所要呈現的情景更加直觀而富有情趣。通過生動形象的、真實的畫面、優美動人的語言和音樂,來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刺激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增強學生的記憶效果,從而實現教學目標,達到教學目的。
例如在教“PPT中自定義動畫”這一內容時,我首先以1分鐘以內的PPT為例,告訴學生運用PPT自定義動畫我們能夠做出什么樣的作品,引發學生思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以“尋寶”為例,讓同學們知道什么是自定義動畫,并依次了解什么是進入動畫、強調動畫、退出動畫、動作路徑動畫,并讓學生嘗試完成簡單的自定義動畫,既能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又能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最后我設計了一個 “孫大圣翻跟斗”的活動,在這個活動中,孫大圣有兩個動作需要同時發生,以及在翻跟斗這一過程中,配上主題音樂,這樣從視覺、聽覺深深吸引學生的眼球,激起學生想要嘗試的欲望后,我讓學生采用小組合作模式,探討共同完成這一個活動,從而實現教學目標,達到拓展操作技能的目的。
2.增進課堂互動
課堂互動包括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進行互動過程中,教師要注意一些問題:互動之前說明互動的過程,也就是給出活動的指導語,比如說“搶答”要進行扣分,舉手的同時又大喊大叫的,也要進行扣分。而在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規范自己的課堂用語,盡量避免口頭禪出現,口頭禪會使講話的速度大打折扣,隨后又會影響到課堂的活力和節奏,導致學生注意力缺失,并且把精力投入到沒有成效的和干擾性的活動中;同時,盡量避免匿名和懸空的問題,比如我們教師經常會在講解完后,問:“同學們,都聽懂了嗎”?這就是一個匿名和懸空的問題,問題懸浮在空中,等待著某個人來做出回答。學生的確對問題做出了回答,但他們的回答毫無秩序意識,也沒有表現出對他人的尊重。教師應該使用學生的名字來避免懸空的問題所導致的后果。對于那些害羞或不愿意參加課堂互動的學生,我們可以采用結對子學習的方式,鼓勵生生互動的進一步發展,使課堂聯系得以產生和加強。最后如果條件允許,可以嘗試讓學生來當回老師,進行一次授課,授課時間的長短可以由學生自己而定,由學生講一道題或者講一個知識點,這種新的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的授課模式,對促進師生之間的關系也有很好的幫助。
3.了解和使用學生的名字
任何人都渴望在第一時間被別人認識并記住,我們的學生也不例外。如果我們能在開學伊始就能很快記住學生的名字,并在整個學年都能快速、自如、頻繁地使用這些姓名,對于構建積極的課堂環境而言,是很重要的。這向學生表明你在意他們并努力記住他們,你很在意與他們進行個人間的互動交往,這對于有效管理課堂是一個基礎的關鍵,能夠創造與學生初始的、重要的、持續的互動關系,為營造積極、充滿關愛的課堂環境奠定基礎。
(責任編輯 曾 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