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明義
摘 要:化學是自然科學的一種,是高中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化學是一門歷史悠久而又富有活力的學科,它代表著人類文明的發(fā)展程度,是人類認識和改造物質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把生活現(xiàn)象引入化學課堂當中,拓展學生視野。教師在教學內容上要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社會、學生實際,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實現(xiàn)課堂生活化、社會化和實用化。教師用生活化的內容來解決化學問題,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xiàn)教學的目標。
關鍵詞: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有效途徑
高中化學課程標準指出:高中生會接觸到很多與化學有關的生活問題,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聯(lián)系實際,幫助學生拓展視野,開闊思路。然而很多教師在進行化學教學活動時重視傳授抽象的概念,不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踐。教學中出現(xiàn)科學世界與生活世界相分離,讓學生沉浸在題海之中,造成了很多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很差。要改變上述的情況,就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及觀念,把抽象的概念與生活實際相結合,讓習題回歸生活、回歸自然。這樣才能發(fā)揮習題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讓化學課變得更具有趣味性。
一、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必要性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運用社會生活中的化學現(xiàn)象學習化學知識,貼合學生生活實際,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鞏固課內知識,不斷的拓展課外知識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學習二氧化硫知識時,引入現(xiàn)在常見的霧霾天氣,提高學生探究霧霾天氣的興趣,而展開對二氧化硫的學習。化學與生活密切相關,生活當中的各個方面都需要化學知識來解決。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將生活實際與化學知識相結合,有利于學生接受和理解生活化化學知識,解決生活當中遇到的化學問題,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教學的目標是服務生活、服務社會,高中化學教學中滲透生活中化學,有利于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于今后的工作和學習當中。當今頻出的食品安全、環(huán)境保護等問題,都與化學有著重要的聯(lián)系。在生活中靈活地運用化學知識,能夠很好地幫助學生趨利避害,使學生今后更好地服務于社會[1]。
二、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有效途徑
(一)引入生活現(xiàn)象理解化學知識。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常常從科學的角度提出問題。這樣的方式讓學生覺得化學知識與他們很遙遠、很生疏,讓學生不容易理解和接受化學知識。高中學生已經具有了很豐富的生活經驗,這些生活經驗可以作為他們學習化學的切入點。利用生活經驗教學,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能夠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的化學知識,有助于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學習化學知識[2]。如學習《乙醇》時教師將生活中很多“假酒中毒”的事件展現(xiàn)給學生,引導學生主動去探究白酒的度數(shù)及成分;探究假酒的成分及度數(shù);探究中毒的原因。因此將生活中的現(xiàn)象引入到課堂教學當中,有利于學生提高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化學知識。
(二)聯(lián)系生活實際解決化學習題。學習化學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化學知識服務生活,推動社會的發(fā)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很多難以理解和解決的化學問題,把學生熟悉的生活現(xiàn)象引導化學知識當中。讓知識回歸生活、回歸自然,有助于學生理解習題和解決習題。化學教師可以對習題形式進行研究,改編一些充滿生活氣息的題目,注意習題的趣味性,加強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增加學生對化學的情感。教師可以通過現(xiàn)代多媒體有聲性、再現(xiàn)性的特點,將生活中的化學現(xiàn)象用生動的形式展現(xiàn)給學生,幫助學生通過生活現(xiàn)象來理解和掌握化學知識,解決化學習題[3]。如解決關于《磷》的習題的時,可以聯(lián)系生活中讓人生畏的“鬼火”現(xiàn)象,通過多媒體手段播放鬼火產生的環(huán)境,讓同學們觀察鬼火產生的地方、顏色、燃點等,再向同學們介紹人體的元素構成。讓學生根據(jù)這些情況來考慮產生鬼火的條件環(huán)境因素,然后教師引出磷的概念。讓學生通過鬼火的現(xiàn)象更好地理解學習磷的化學知識,解決關于磷的化學習題。例如在解決關于“氯”的習題時,可以將生活中游泳池里撒漂白粉這一現(xiàn)象展現(xiàn)給學生,讓學生來說出漂白粉的作用。教師再引出漂白粉的成分,從而讓學生學會氯的化學知識,解決關于氯的習題。
(三)創(chuàng)設實驗環(huán)境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很多化學結論的得出都需要實驗來證明,實驗是化學學習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根據(jù)學生愛動手愛動腦的心理,創(chuàng)設寬松的實驗環(huán)境,引導學生利用生活中的生活資源做實驗。指導學生運用身邊的一些生活用品,巧妙地進行化學實驗,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消除學生對化學的神秘感。學生經過思考,大膽探索、設計新思路,尋找新途徑、新方法來完成實驗,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探索真理的精神。例如可以采幾朵路邊的喇叭花,把喇叭花分別放在酸性、堿性和中性的水里看看能變成什么顏色,通過這個實驗來理解花朵中含有顯色劑的知識。例如給醋加熱后倒入白酒,就會聞到很香的無色氣味,通過這個實驗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酯的產生。
化學不是單純的理論科學,它是需要生活實踐來支撐和檢驗的。新的課改要求教師把化學的根基深深地扎在生活的沃土中。生活是永不枯竭的知識源泉,教師和學生根據(jù)生活經驗,把現(xiàn)實生活引入化學知識中。將抽象的化學知識變得簡單易懂。讓教師和學生一起聯(lián)系生活實際,挖掘身邊化學資源,研究生活中化學現(xiàn)象、解決身邊化學問題。從而讓學生加深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陳景娟淺談由生活經驗導入高中化學新課[J].寧德師專學報,2011(8).
[2]鄭挺誼.生活化教學:高中化學新課程的價值回歸與應然選擇[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0(8).
[3]蘇香妹.高中化學教學生活化的策略[J].教學與管理,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