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慶 李君平
摘 要: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學校、教師、家庭都有責任和義務針對新形勢下青少年心理發展的特點,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增強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農村初中學生由于受到社會、家庭、學校、經濟、文化等各種條件的限制,特別是學生家長陳舊觀念的影響對教育者來說帶來了新的課題與挑戰,強化初中學生的現代心理健康教育已迫在眉睫。
關鍵詞:農村;初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素質教育是我國現代教育的指導思想,是中華民族走向未來,實現偉大復興的教育旗幟。積極主動、科學全面地推進素質教育是每一位中國人的責任,更是教育界人士的神圣使命,而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開展素質教育的基礎。
一、農村初中學生的身心特點
(一)破罐破摔心里(自卑心理大)。在學校班級管理中,特別是后進生往往由于成績、操行方面弱于其他學生,很容易在心理上產生一種自卑心理,行為上也常常表現為孤獨、羞怯。同時,由于種種原因,或是基礎差,或者學習方法不當,或是因為環境不佳,經過努力后仍然得不到改善,于是責怪自己,怨恨自己,最后破罐破摔以求心理負荷的釋放。
(二)耐挫能力差。由于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如父母的過分寵愛、激烈地學業競爭、學校教育的欠缺,當代初農村中學生都不同程度的心理疾患,抗御挫折的能力比較低,缺少戰勝困難的勇力和信心,經受不了批評,遇到挫折不是勇于戰勝困難,而是逃避困難,失去信心,甚至遇到挫折后感到壓抑、想不開,嚴重影響了他們的身心健康。
(三)學習方式的不適應。中學的學習生活比小學緊張,而且在學習方式和方法上有所不同,相當一部分學生的自學能力差,缺少自信心,特別是當學習成績表現不佳時,更缺乏抗挫折的能力,往往無所適從。
(四)情緒起伏變化大,調控能力差。初中學生情緒豐富而強烈,情緒起伏變化大,很不穩定,容易沖動。初中學生往往不善于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緒。
(五)人際交往不適應?,F在農村初中學生有少部分是獨生子女(約占2%左右),在父母的呵護下成長,部分學生以“自我為中心”偏激、固執,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能力差。
二、農村學生需要具備的心理素質
(一)抗挫能力??勾炷芰κ侨藗儗ν饨鐗毫Φ倪m應能力,或人們對挫折的抵抗能力。抗挫能力是競爭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具有良好心理素質的人,在不利的環境中或遇到困難、失敗時,始終能保持穩定的情緒和平衡的心態,以高昂的精神狀態和正確的態度去面對環境的壓力,主動向挫折挑戰,勇敢戰勝挫折,保持正常的心理活動,從而體驗成功,增強信心。
(二)堅強意志。堅強意志是人們行動的強大動力;是克服困難的必要條件;是成就事業的重要保證;更是現代心理素質的突出表現、是一種勇氣。初中學生正處于長知識、長身體的階段,處于心理發展的可塑期,有進取心但有時往往有始無終。因此,培養初中學生堅強的意志力尤為重要。
(三)競爭能力。競爭能力是現代心理素質的關鍵。培養具有競爭精神的人才成為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只有具有競爭精神,才能激發個人的潛力,調動自己的積極性,在學習中敢于冒尖,在困難面前不灰心喪氣,勇往直前,不斷攀登,從而促進個人進步,增強自身實力。
(四)創新精神。創新精神是現代心理素質的核心,創新思維是創精神的重要內容。創新思維具有積極的求異性、敏銳的觀察力、創造性的想象、獨特的知識結構、活躍的靈感五大特征。只有具備了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才能不斷地發展和完善自我;才能適應現代化的要求;才能以不斷地創新來迎接未來社會的挑戰。
三、培養農村初中學生心理品質的途徑和方法
(一)在農村中學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幫助學生了解心理科學知識,掌握一定的心理調節的技能技巧,提高應對挫折與挑戰的能力。
(二)優化心理品質,建立良好的自我觀念。每個人都有受到他人肯定和尊重的心理欲望,初中學生更是如此,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弱點和不足,這就需要教師幫助學生正確了解自己,建立良好的自我觀念;需要教師用“放大鏡”看待每一個學生,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并及時地鼓勵和表揚,以增強學生的信心。并以此作為他們自尊自信的支點,從而逐步樹立自尊心和自信心;需要教師助學生正視缺點,通過學生自己的努力改正缺點,完善自己的人格。
(三)提高耐挫能力。由于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如家長的過分寵愛、激烈的學業競爭、學校教育的欠缺等,當代農村初中學生普遍存在著不同的心理疾患,抗御挫折的能力比較差。對此,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提高學生的耐挫能力尤為必要。
(四)培養競爭精神。沒有競爭機制的社會是惰性的社會,缺乏競爭精神的個人也只是消極的個體。競爭能力是一種具有遠大抱負、一種不斷追求、不斷攀登的精神。當代初中學生具有一定的競爭意識,但又往往缺乏耐力,表現為開始做某件事情時,信心十足,斗志昂揚,但一遇到困難、失敗,又失去勇氣和信心。為此,在中學教育中要通過多種途徑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構筑一種你追我趕、相互競爭、既團結又友愛的環境。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具有競爭精神,才能激發個人的潛力,在學習中敢于冒尖、敢為人先、努力向上,永不自滿,從而促進個人進步,增強自身實力。
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忽視,我們應重視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工作中,不能僅僅停留在了解問題,分析問題的水平上,而且要能夠解決問題,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實際意義,從而推進素質教育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