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蕓波
立冬,夜幕, 山區氣溫驟降。一陣陣轟隆隆的機器轉動聲打破了河北省保定市易縣小蘭村多年來沉寂寒冷的冬夜,村廣場上一派熱火朝天的熱鬧場景:村民搬運分揀紅薯、送入洗薯上料機,導入分渣磨漿,清理廢渣,引流沉淀池,兜粉掛漿成團,村民在為一排鋼架結構的廠房打樁焊接上頂,一座占地兩畝的紅薯粉條加工廠正拔地而起。為搶抓制作紅薯粉條的時機,小蘭村村民不惜加班加點,晝夜勞作……
“再有一周,這個紅薯粉條深加工的廠房就建起來了。小蘭村富民脫貧的‘三位一體產業也將形成一條良性生態循環鏈……”一說起省高速公路衡大管理處工作隊幫扶的核桃紅薯粉條“三位一體”產業,小蘭村支書宋立升就興奮地算起了年終即將到手的第一筆收益賬。
“小蘭村118戶貧困戶通過土地流轉金、股金、林下經濟收入、紅薯粉條深加工等年底分紅項目,每人可獲多重收益2000多元,其中土地租金一年1200元/畝,每戶入股分紅每股折合約725元,再加上有勞動能力貧困戶的勞務薪金,年底小蘭村基本就可以實現全部脫貧?!?/p>
聽了這筆賬目,“第一書記”董秋運站在已投入使用的小蘭村村民服務中心前,遠眺著近千畝的核桃種植基地,不由得想起了2016年2月剛駐村時,工作隊三人許下的那份諾言:“這兩年,一定要讓小蘭村在我們手里徹底變個樣兒!”
越干日子越紅火
四面環山,出路阻隔。從下車踏上小蘭村這片土地的那一刻起,工作隊就暗暗下了不脫貧不脫鉤的決心。一諾千鼎,從此,一個不變的承諾,一份肩負的責任與擔當,緊緊凝合在一起。
小蘭村人口只有210戶,而貧困戶就有118戶,工作隊陷入了沉思:怎么辦?怎么干?
“好日子都是干出來的!從今天起,我們三個也是小蘭村的村民了,大家齊心合力脫貧致富奔小康!”工作隊在小蘭村第一次村“兩委”會上鏗鏘有力的話,和臉上堅定執著的神情,讓村支書宋立升、村主任宋立勇深受感染,現在說起來還內心澎湃、涌動著激情。
駐進來,攻上去??朔礁呗冯U與貧瘠不適,工作隊夙興夜寐,當起了小蘭村脫貧致富的“領路人”。深入118戶貧困村民家中,開展“一懂一摸二走五看五訪”調研工作,掌握了第一手真實資料。把解放思想、打開思路、破舊立新作為破解小蘭村落后的關鍵之舉,把發展支柱產業、扶志增智作為工作重點,把走出去開拓視野作為突破口,實施“四個一”工程,推行“六項制度”,工作隊決心交給村民一把精準脫貧的“金鑰匙”。
組建“思想扶貧宣傳隊”,組織扶志研討會、勵志課,籌建小蘭村“農民夜?!?,開展扶志教育課,讓鄉親們從心底鼓足拔除窮根的心勁兒。走出去考察取經,現場專業培訓,學習山區果木栽植,開展免費職業培訓,培養實用技術人才,邀請專家下地指導,精準謀劃確立“核桃林果種植+林下紅薯經濟+紅薯粉條深加工”三位一體的脫貧支柱富民產業,開展各項豐富多彩的黨建活動……一系列活動就像密密實實鋪墊在脫貧攻堅路上的一顆顆石子,在小蘭村父老鄉親腳下延伸。
百姓心里有桿秤
萬事開頭難。面對有些村民最初的不理解,工作隊駐下來,耐下性子,一而再、再而三地做工作、講道理,與村民交流談心。向各部門協調爭取246萬元“真金白銀”投入,360度真情實意幫扶,小蘭村貧困戶紛紛受到感染,全力支持并投身到脫貧攻堅中來。
“老百姓心里都有一桿秤!”董秋運欣慰地說,“現在走在村里,就像走在自己的家鄉,小蘭村的父老鄉親老老少少都迎著盼著我們呢?!?/p>
產業是龍頭。要想富,必須有實實在在的產業作為支撐,要敢干、真干、實干。
“家里這一畝多地,原來只能種點玉米,種點自家吃的菜,一年下來也掙不了幾個錢,還搭著辛苦和化肥錢?,F在好了,村集體統一進行了流轉,俺們不僅省了心,還有股金、租金可以拿,比自己種地強多了。俺老了,干不動了,正發愁今后咋種地呢?!苯耸畾q的村民宋澤榮現在一說起家里的地就如釋重負,笑逐顏開。
以做好產業支撐、構建“三位一體”脫貧富民支柱產業循環鏈為重心,工作隊扶持小蘭村注冊成立了“易縣久益核桃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118戶貧困戶土地全部實現了流轉。栽植完成的1000畝核桃樹成活率在95%以上。入冬前,600畝林下紅薯已喜獲豐收,總產量近50萬斤。
工作隊和村“兩委”通過與易縣“正四方”牧業公司多方接洽,建立了“品牌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產銷一體合作運行模式,又投資近20萬元,開工搭蓋紅薯粉條深加工廠房大棚,砌筑8個粉漿沉淀池。單紅薯粉條深加工一項,年前就可持續帶動小蘭村近百名貧困勞動力實現家門口就業,并大幅提升年底分紅,較單純的紅薯收成至少多出了三成收益。
在工作隊的幫扶下,目前,小蘭村核桃紅薯粉條“三位一體”精準脫貧支柱產業已形成了一條完整、可持續、良性發展的產業循環生態鏈。
工作隊的真心付出逐步換來了小蘭村的日新月異,贏得了村民們的支持和好評。走在村里,時不時就會有村民熱情地打招呼,停下來說上幾句話;還不時有村民趕到工作隊駐地串門子、拉家常,反映情況、訴說困難,帶上自家種的紅薯、土豆、大白菜表達謝意。村民們真正把工作隊當成了“娘家人”“自家人”。
百姓要的就是盼頭
依托“依靠集體、用好紅利、合作互助、定居供給”工作理念,工作隊創新總結提煉了“一戶一檔一錦囊”精準脫貧工作法,定期會診,動態管理,量人把脈,綜合施策,精準制定了小蘭村貧困戶階梯脫貧時間進度表,確保在脫貧攻堅路上不落一戶不少一人,并著力精細化扶貧實施系列溫暖幫扶。
工作隊的這套工作思路、理念、目標要求和工作方法、經驗,得到了河北省交通運輸廳黨組、保定市委市政府、易縣縣委縣政府等各級政府的充分肯定。保定市委書記、市長先后兩次對工作隊駐村幫扶工作做出批示,工作隊的經驗做法正在保定市宣傳推廣。
那個最初許下的承諾,正在工作隊用心去扶、用情去幫、用力去做的“四+”全方位精準脫貧路上踐行著。
“老百姓的盼頭就是我們的目標!有了富民產業,老百姓的心里才踏實!脫貧必須要有實實在在的富民產業作為持續的財力支撐,‘四+聚力三位一體產業,牢牢墊實了這個根基。”說起當初這條艱難的產業脫貧攻堅路,董秋運一時感慨萬千。
“理念+方法”,脫貧方略精準了攻堅目標;“輸血+造血”,支柱產業夯實了脫貧根基;“扶志+增智”,多彩黨建凝聚了內生動力;“打造+提升”,“美麗小蘭”培育了多種經濟。一條500米靚化提升穿村河、一條40余幅脫貧致富宣傳主題街,讓小蘭村換了新顏。兩年林下經濟發展,三年核桃掛果成熟,邊坡次地種植板栗、冬棗等附屬產業發展規劃,又可持續增加集體收益。
攻堅在路上,熱情“暖”寒冬。有了這個讓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體產業一天天發展壯大,小蘭村村民整體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干事和主動參與熱情高漲,多少年都一片沉寂的土地煥發出了前所未有的希望和活力。
提及內心那個指日可待的承諾,董秋運卻說得樸實而平淡,“扶貧就是要扎下身來,真扶貧、扶真貧,始終把造福百姓和百姓冷暖放在心上,脫貧攻堅才會有成效,有盼頭。老百姓要的就是這個盼頭!”
是啊,“暖”冬來了,承諾許下的“春天”,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