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世雄
2008年11月,浙江省扶貧辦、浙江省財政廳、浙江省國土資源廳聯合印發了《浙江省下山搬遷項目管理辦法》,要求全省各縣市扎實推進下山搬遷工程。這對山區百姓來說是一件大好事,有搬遷需求的各家各戶都摩拳擦掌。
為了更好地推進此項工作,2009年4月份,龍泉市人民政府辦公室下發了《關于加強完善萬名農民下山脫貧工程建設的補充意見》,要求各鄉鎮人民政府進一步加強和完善萬名農民下山脫貧工程建設,認真實施5年2萬生態移民總體規劃。
2012年下半年,龍泉市上垟鎮人民政府決定實施社口村石華坑自然村整村搬遷項目,該項目業主單位為上垟鎮人民政府,業務主管部門為龍泉市農村工作辦公室(簡稱市農辦),同時由社口村村兩委干部協助政府負責該項目的實施。社口村石華坑自然村整村搬遷項目補助款的申報必須同時符合以下條件:戶籍和房屋均在扶持范圍內的農業在冊人員,且房屋必須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拆除。
2012年下半年至2013年間,社口村村委會主任夏某乙、村黨支部副書記兼村監會主任夏某甲利用協助鎮人民政府審核、上報社口村石華坑自然村整村搬遷實施對象申報材料的職務便利,明知其二人在石華坑自然村1號的老房子早在2005年已被拆除、并在2006年進行了土地復墾,虛構石華坑自然村1號的老房子系在此次整村搬遷過程中被拆除的事實。兩人在填寫《龍泉市生態移民舊房拆除申請審批表》、《龍泉市2012年度整村搬遷實施對象申報表》時,將房屋的拆除時間虛報為2012年5月8日,又在審核申報材料時對上述虛報的內容審核通過并予以上報,從而騙取整村搬遷實施對象專項補助款共計6萬元。其中,夏某乙分得補助款4萬元,夏某甲分得補助款2萬元。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二人的這一小伎倆最終被發現。2015年12月4日,夏某乙、夏某甲分別將貪污的整村搬遷專項補助款4萬元、2萬元退繳至龍泉市財政局財政國庫支付中心賬戶。12月9日、11日,夏某乙、夏某甲先后到龍泉市人民檢察院投案,并如實供述了自己的犯罪事實。
一審法院根據上述事實及相關法律規定,作出判決:被告人夏某乙犯貪污罪,判處拘役4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10萬元,上繳國庫;被告人夏某甲犯貪污罪,判處拘役3個月,并處罰金10萬元,上繳國庫;被告人夏某乙、夏某甲的違法所得共計6萬元予以沒收,上繳國庫。
一審宣判后,夏某甲提出上訴。他認為自己沒有主觀故意犯罪,其獲取的2萬元補助款符合當時文件規定且經過合法程序發放,且2014年1月7日才頒布《關于加強和完善易地搬遷工作的若干意見》,晚于其申報日期,不應作為認定其違法領取補助款的依據,故其不構成貪污罪。
二審法院認為,龍泉市人民政府辦公室2009年頒布《關于加強完善萬名農民下山脫貧工程建設的補充意見》,文件中明確生態移民工程扶持范圍對象為戶籍和房屋均在扶持范圍內的農業在冊人員。2014年頒布的《關于加強和完善易地搬遷工作的若干意見》進一步明確生態移民工程扶持范圍對象為戶籍和房屋均在扶持范圍內的農業在冊人員。夏某甲、夏某乙共有的房屋于2005年已拆除,二被告人明知自己不符合整村搬遷專項補助款申領條件,仍共同商議,利用職務之便,互相配合,虛構拆除時間,騙取整村搬遷專項補助款,夏某甲、夏某乙的行為已構成貪污罪的共同犯罪。被告人夏某甲對本案定性提出的異議不成立,不予采納。
根據相關法律法規,二審法院裁定駁回夏某甲的上訴,維持原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