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了天目山,要買小香薯吆,不買算白來?!薄翱靵碣I啦!好吃又健康的天目山小香薯嘍!”前不久,在浙江省臨安市舉辦的天目山小香薯文化節上,“千人同品香薯宴”活動吸引了眾多游客,各種賣小香薯的吆喝聲不絕于耳,紅皮黃心的小香薯讓品嘗者嘖嘖稱奇。小香薯到底什么來歷,竟會如此受青睞?
香薯“名紫番薯、番薯、甘薯、地瓜,原產中美洲。番薯的塊根既是維生素的“富礦",又是抗癌能手。在2002年世界衛生組織確認的最佳食品榜中,番薯位于最佳蔬菜組中的榜首。天目紫香薯由浙江省農科院副研究員季志仙培育而成,具有早熟、口感好、適應性廣、豐產、商品性好等優點。學名叫富硒紫番薯“渝紫263”,別稱“心香”小香薯,味甜糯,富含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硒。它是從幾千個甘薯品系中精心篩選的珍稀品種類型,小型化、優質化、彩色化和營養化是天目山紫香薯的主要特點,按口感可分為粉甜型、軟甜型、水果型等幾個種類,口感略異,其中粉甜型口感香、甜、糯、細膩,深受消費者喜愛,售價較高。
臨安是“心香”番薯最早的種植地之一,當地土質疏松、晝夜溫差大,十分適宜番薯的生長。經過多年努力,當地的種植技術已非常規范、科學。當地不少村民,也依靠種植小香薯走上了致富路。
甜甜小香薯 富了九里村
“今年小香薯受天氣影響,產量有所下降,價格卻上去了,市場上供不應求。”天目山鎮九里村香薯種植戶褚水林笑著說。他原是開布料廠的老板,2006年嘗試種了13畝小香薯,賺了五六萬塊錢,之后便全身心投入到小香薯種植中,還鼓勵親戚回家種番薯。
劉美鳳,九里村村民,2006年時還是公交車上一名售票員,由于丈夫種植小香薯,她便辭職回家,夫妻倆同心協力干起來?,F如今,她聯合21戶種植戶成立了臨安市淼楠小香薯專業合作社,并擔任合作社理事長。
提起當初種小香薯的經歷,劉美鳳打開了話匣子:“想當初和丈夫兩人決定種小香薯時,家里人投的都是反對票,尤其是家中的老人,在他們看來番薯就是拿來當豬飼料的,哪里能賺到什么錢。事實證明,香薯與傳統番薯不同,賣得上價錢。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沒種香薯前,家里一年也就掙個兩三萬塊錢,現在可不一樣了,自從種了小香薯后,家里買上了新車、蓋起了小洋樓,生活越來越好了。”
“九里村是臨安最早開始種植小香薯的村子,截至目前,整個村子有20%的村民種植。村子總耕地面積在2000畝左右,其中500畝左右的土地用于香薯種植,種植戶還向周邊村子發展,租用土地面積達500畝左右?!本爬锎宕逯煲鎰俳榻B,香薯畝產在750公斤左右,產值在1.5萬元/畝,為全村年創收1500萬元。
會種還會賣 創業前景好
小香薯,不僅農民愛種,大學畢業生也喜歡?!?012年我大學畢業那會兒,沒資金、沒人脈、沒經驗,留在大城市創業很艱難。農家出身的我,發現村民種植小香薯利潤可觀,就決定種小香薯?!本爬锎宓暮懜嬖V記者,剛回家創業時,村里人都說他“父母白培養、自己白讀書”,現在村里人卻夸他“有知識到底不一樣,頭腦就是靈光”。
聯合四位志同道合的小伙伴,胡冰銘開始了他的小香薯種植之旅。“一開始資金少,就通過網絡渠道進行銷售。隨著資金的積累,成立了臨安金指農產品專業合作社,開起了實體銷售店。合作社不僅賣小香薯,還賣香薯干、香薯粉等精加工產品,以及臨安當地其它有名的農副產品。”胡冰銘自豪地說。就在7月24日,合作社聯合博多客食品專營店在網上舉辦了“淘搶購”活動,活動開始一小時就賣了5000公斤香薯。
胡冰銘告訴記者,鮮銷的小香薯要講究外觀、個頭,一些“顏值低”、塊頭大的香薯就淪為殘次品,盡管口感好,卻不值錢。怎么辦?為處理這些香薯,他們做起了精深加工,把這些香薯送到加工坊加工成香薯干、香薯粉、香薯面等產品,香薯粉可以賣到40元/公斤。
品牌要做大 產業要做強
“我從2006年開始種植香薯,至今已整整十年,這十年來香薯的價格整體呈上升趨勢,僅今年就有150萬元左右的收入。”臨安群意家庭農場的陳群說,近年來,香薯效益好,種的人越來越多,隨之而來的是種植成本不斷提高。以前雇一個工人一天工資在60-70元,現在100多元還很難雇到工人;以前一畝地的租金在400元,現在卻要每畝800-1000元。
陳群只好先縮減種植面積,由原來的300多畝減少到現在的100多畝,集中力量把香薯產業做得更精、更細。他說,農場每2-3年更換一次省農科院出品的脫毒薯種來保持品種的口感及抗病性,同時,注冊“新穎”商標,發展品牌。
對于如何發展香薯產業,朱益勝有著自己的想法:“一方面通過宣傳片、小香薯文化節等活動擴大對外宣傳,提高九里小香薯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創立品牌,注冊‘九里小香薯商標,把九里村的香薯統一包裝、統一商標進行銷售,形成品牌效應。同時,要發揮九里村是臨安最早種植香薯的地方優勢、歷史優勢,挖掘其內在文化價值。”
如今,小香薯已成為臨安市主打特色農產品之一,引導好香薯產業的發展成為一項擺在面前的重要工作?!跋闶懋a業的發展不能僅僅依靠‘心香這單一品種,而要引進新品種,豐富產品類型,給客戶更多的選擇。”臨安市技術推廣中心主任毛偉強介紹,依托省農科院的薯種脫毒技術,他們將在臨安建立種苗培育基地,培育脫毒番薯苗,供給香薯種植大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