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平陽
加快推進扶貧開發、如期完成脫貧任務,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的應有之義和基本標志。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區作為國家秦巴山片縣(區)、省定貧困縣(區)和革命老區,要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必須全面貫徹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堅持扶貧開發與經濟社會發展相互促進,堅持精準幫扶與連片扶貧緊密結合,堅持扶貧開發與生態保護并重,堅持扶貧開發與社會保障有效銜接,在明晰工作路徑、強化政策保障、創新工作機制上不斷創新扶貧工作思路和辦法,發動群眾一起干。
巴州區總人口82萬,現有貧困村114個,2015年底,有貧困人口17013戶56035人,貧困發生率10.6%。當前,實施新居建設、產業發展和基礎設施同步整體推進,進展有序,可望達到預期目標。但要使貧困戶一方面增加收入,另一方面減少支出,確保持續穩定增收不返貧一直是我們努力的方向。鑒此,巴州探索推行“統分結合、多元聚力”推進模式,強化各類政策措施落準落細落實,決勝到村到戶到人“最后一公里”,確保貧困群眾扶得起來、穩得下去、兜得好底。
集中力量辦大事
巴州區緊扣貧困村銷號目標,聚焦村民的普遍關切,著力破解村域發展的共性難題,把治貧大事辦實辦好。
支委統領。充分發揮支委的核心領導作用,各級到村幫扶力量的調度、各項工作期量進度的安排、村內各類重大問題的決策等均在支委統一領導下進行,避免各自為政打混仗,確保村域脫貧攻堅整體協調有序。
規劃統定。緊密對接區、鄉(鎮)相關規劃,組織各級掛包干部、行業專家、村“兩委”干部和群眾代表,集思廣益制定村域骨干產業、基礎設施、公共服務、新村聚居點等實施規劃,做到順民意、接地氣、可操作、能實現。
資源統調。村域骨干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和新村聚居點建設等,涉及跨村民小組和作業班的土地、山林、水面等資源調配問題,由村“兩委”統一制定操作辦法及補償標準協調解決,避免因局部梗阻而影響全村進度。
資金統管。凡屬應由村級管理使用的各類資金資產,統一實行專人專賬專用陽光化管理,支委會集體決策、村委會執行落實、監事會監督核查,并及時按程序向村民公開公示,確保一分一厘都用在刀刃上。
項目統建。凡屬應由村級負責實施的項目,均通過招投標等公開競爭方式確定承包方,采取專業隊伍或專群結合等方式統一施工建設,同步制定交付使用后的管護措施,以保證工程質量進度并充分發揮效用。
精準發力拔窮根
巴州區堅持因戶施策、分戶驗靶,有效解決發家致富力不從心的個性難題,確保扶到點上、扶到根上、扶到心坎上。
處方分開。準確把握貧困戶勞動力、生產資料、技藝專長等實際情況,因戶因人“對癥下藥”。一戶一卡、分人建賬,將適用對路、長短結合的脫貧計劃落實到戶到人頭,并逐一對應歸入“五個一批”,防止籠而統之一齊上。
歸類分管。由村“兩委”干部和各級駐村干部對“五個一批”實行分類管理,分線落實專門力量負責宣傳指導、協調聯絡、矛盾化解、督促推進以及業務辦理、信息反饋等工作,防止眉毛胡子一把抓。
績效分評。區里按季度、鄉鎮(街道)按月對每村每戶的每一項脫貧計劃實施績效進行考評,督促政策落實和項目建設,對推進不力的分項通報到各級各部門掛聯幫扶責任人,防止敷衍塞責鉆空子。
賬目分記。每戶建一個家庭收支明細賬單,幫扶干部每旬入戶幫助記賬,全程全面真實反映其家庭經濟狀況。年終考核不搞“抽樣+估計”,當面算賬、公開曬賬,讓群眾真正認賬,防止平均算賬“被脫貧”。
進退分核。按照幫扶干部申報、群眾代表評議、鄉鎮(街道)逐戶驗收、區里按標核查、結果公開公示的程序,搞準退出、保留和返貧3類對象,進退精準到戶到人頭,防止大而化之失公平。
多方上陣打硬仗
巴州區堅持多元聚力、一線建功,通過心貼心地幫、肩并肩地干、手拉手地帶、現過現地評,眾志成城決戰貧困。
干部駐幫。落實“五個一”+“一”全覆蓋,其中駐村干部和第一書記實行全脫產。第一書記當好“八大員”辦好“九件事”,其余駐村干部協助村“兩委”做決策、搞協調、抓服務、促推進,幫助貧困戶協調資金、落實政策、改善住房、發展生產、聯系就業。全面實行責任清單、駐勤清單、績效清單“三單”管理制,確保沉得下、干得實、有成效。
業主帶動。采取招商引資、回引創業、干部領辦、能人創辦等方式,引進和培育龍頭企業、專合組織、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推行“企業+基地+專合組織+農戶”“專合組織+園區+農戶”“專業大戶+農戶”等發展模式;構建入股分紅、訂單收購、租賃轉包、反租倒包、契約雇工等利益聯結機制;發展規模化標準化種養、加工、旅游、電商等產業,通過產業鏈帶動貧困戶增收致富。大力促成村企合作,支持企業定向招工或直接參與貧困村項目建設,優先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
鄰里互助。弘揚友愛互助傳統,在鄰里之間以及貧困戶之間建立勞務互幫組調劑勞動力余缺。在村發展互助資金使用中建立若干互助小組,成員自愿簽訂互助聯保協議,緩解貧困戶生產投資短缺問題。建立富戶幫窮戶資金拆借擔保機制,由村組和幫扶干部核實監證,財政以預期到戶資金擔保,解決貧困戶短期資金周轉問題。
自力更生。強化教育引導,消除懶漢思想和宿命觀念,激發勤勞致富能動性,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采取以工代賑、以獎代補、先建后補、先賒后扣等辦法,調動貧困群眾建家興業積極性。建立貧困戶互評互促機制,對干勁大、成效好、先脫貧的農戶給予獎勵,營造你追我趕、感恩奮進的濃厚氛圍。
巴州區探索實行“統分結合、多元聚力”推進模式,有效解決戰斗一線工作無序、力量分散、抓而不實以及精準不到位、村戶“兩張皮”等問題。通過壓實幫扶責任、落實扶持政策、夯實發展基礎、做實產村相融、抓實農村改革,強力推動各類專項方案和脫貧計劃落地見效,確保脫貧銷號目標如期實現。隨著農村“三資”逐步盤活以及幫扶措施漸次落地,村集體經濟不斷壯大,貧困戶收入渠道全面拓寬,大多兼有生產經營、租賃、務工、股權、社保等項,收入總額將大幅增長;隨著村域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公共服務和貧困戶住房、就業、收入水平加快提升,貧困群眾生活質量將顯著提高;隨著生產生活方式的轉變和宣傳教化的加強,貧困群眾的精氣神全面提振,精神面貌將極大改觀。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的美好愿景正在變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