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滄
摘要: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時期,高等職業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政府作為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主要管理者,在職業教育發展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提出,明確政府、企業、學校之間的多元辦學主體關系,明確政府的職業教育職能是建立政府主導的職業教育體系的關鍵。
關鍵詞:政府職能轉變職業教育管理
在三十多年改革歷程中,政府職能發生了巨大的轉變。“積財千萬,不如一技在身”,關于職業教育的思考也從未中斷。政府轉型,必須推進新戰略,使政府與國企、國有資產管理所有者、社會組織分開,簡政放權。在我國,政府是推動職業教育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我國職業教育將“建立健全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的辦學機制”。當前職業教育改革發展處于關鍵機遇期,中國制造2025、一帶一路、“互聯網+”等戰略的提出和實行,對職業教育創造了新環境,也提出了新的任務。
一、政府在職業教育中的職能轉變
我國政府一直在努力進行職能轉變,從過去大包大攬的全能型政府逐步轉變為一個“有所為而有所不為”的服務型政府。我國現行的職業教育培養人才的方式缺乏高層次院校的支撐,以至于在中低層次的基礎培訓上花費過多精力,學生技術水平難免參差不齊。這需要政府主管部門的監管和政策支撐。政府的強力干預有自身的優勢,比如可以控制職業教育的發展規模、結構,把握發展方向,使其在框架內可以有效利用資源取得較好的成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無序競爭以及盲目發展帶來的混亂。但是,政府過度干預、介入到職業教育中的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應改變政府職能的范圍和管理方式,而更多地關注學校自主辦學的主動性以及企業有效參與職業教育體系等。
二、政府對職業教育進行管理的建議
政府在履行職業教育管理職能時通過加強依法治教、規范辦學行為、政企分開等手段,對職業教育進行管理。首先,按照依法治國、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強政府職能體系的政策指導和法律保障,實現政府職能運行的法制化。制定相關政策制度,引導職業教育部門調整行政組織結構,加強執法監督,保證職業教育各項工作制度化、規范化。其次,按照權責一致的原則,調整行政部門的職責權限,統一規劃。對計劃招生、師資配備、教學管理等工作進行明確分工,相同或相近工作由同一個部門來負責,防止政出多門,規劃不一。同時,加強多部門之間的協調管理,統一運行體制,提高工作效率。第三,促進校企合作辦學的有關法規和激勵政策,立足產業,面向企業。企業作為重要的辦學主體,在職業教育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因此,很多高職院校已經或正在建立與企業相聯系的實訓實作基地。只有建立產教深度融合、校企緊密合作的體制機制,才能辦出有特色的職業教育。
正確理解政府主導的涵義是尤為重要的。綜合運用法律、政策、經濟、管理等手段進行職業教育發展的頂層設計,切實引導各種要素參與職業教育,并使之形成一種合力,進而逐步形成一種成分多元、結構合理、導向明確、監督有力的職業教育發展體系。同時,政府運用信息化、媒體等手段,讓尊重職業教育在全社會蔚然成風,避免人才培養路徑新的不公平,避免在學歷教育與職業教育中,前者競爭壓力大,而后者出現生源少、投入不足等問題,為實現中國經濟提質增效升級、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有力人才支撐。還應該逐步提高一線技能型人才的社會地位和收入,提高優秀技術工人的生活待遇,保證措施加快打造高技能人才培養的綠色通道,鼓勵技能型人才以智力資本入股或參與企業分配。
三、小結
綜上所述,職業教育是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全面提高勞動者素質,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提升綜合國力促進就業的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中國夢的重大舉措。努力建設中國特色職業教育體系,使“中國制造”更多走向“優質制造”“精品制造”,職業教育大有可為,也應當大有作為。各級政府應學習貫徹習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轉變職能,擴大學校辦學自主權,該放的放掉、該管的管好,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錯位,激發學校的辦學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