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勇泉


摘 要 目的:探討MICM(形態學、免疫學與細胞遺傳學)分型在白血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方法:收集2015年2月—2016年1月我院治療的103例白血病患者,比較分析單一的骨髓細胞形態學分型,單一細胞免疫學分型與MICM分型3種檢查方法對白血病診斷的符合率。結果:骨髓細胞學聯合免疫學分型診斷白血病的符合率(94.17%)明顯高于單一骨髓細胞學分型(76.69%)和單一細胞免疫學分型(78.64%)(P<0.05),而單一骨髓細胞學分型與單一細胞免疫學分型診斷白血病的符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結論:MICM分型在白血病的診斷中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值得臨床進一步實踐。
關鍵詞 骨髓細胞學 免疫學分型 血液病 診斷
中圖分類號:R733.2; R73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533(2016)23-0059-03
Value of MICM classification in the diagnosis of leukemia*
PENG Yongquan**
(Department of Laboratory, Ji-an central hospital, Jian 343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MICM (morphology, immunology and cell genetics) classification in the diagnosis of leukemia.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three cases of leukemia patient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5 to January, 2016 were selected as subjects, and the coincidence rates to the diagnosis of leukemia were compared among three detective methods including single bone marrow cytology classification, single cell immunology classification and MICM classification. Results: The coincidence rates to the diagnosis of leukemia were higher by bone marrow cytology classification combined with immunology classification than by single bone marrow cytology classification and single cell immunology classification (94.17% vs 76.69% and 78.64%) (P<0.05). The comparison of the coincidence rates to the diagnosis of leukemia between single bone marrow cytology classification and single immunology classification showe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The MICM classification has a higher value in the diagnosis of leukemia and is worthy of further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bone marrow cytology; immunology classification; blood disease; diagnosis
血液病是指造血系統發生的生理或病理性疾病,臨床表現為貧血、出血、發熱等癥狀,常見的血液病有白血?。╝cute leukemia, AL)、再生障礙性貧血等[1]。白血病是常見的血液病,在造血系統疾病患者中占首位[2]。目前對白血病的分型診斷標準是根據細胞形態學進行分型,但該分型方法常因白血病細胞形態不典型而出現誤診,診斷符合率有待提升[3]。本文探討MICM(形態學、免疫學與細胞遺傳學)分型在白血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2月—2016年1月我院治療的白血病患者103例,所有患者均經病理學檢查初診為白血病。納入標準:①符合WTO關于白血病的診斷標準[4];②患者對本研究知情同意且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不同意納入本研究的患者。其中男53例,女50例,年齡5~72歲,平均年齡(41.21±4.57)歲。
1.2 方法
1)樣本收集 采集骨髓標本2~3 ml于抗凝管,置于15~25 ℃保存,制備樣本待測,所有樣本在獲取6 h 內處理。
2) 骨髓細胞形態學檢查 常規使用瑞氏過氧化物酶(POX)染色,光學顯微鏡下對血細胞進行細胞形態學分型診斷。
3) 細胞免疫學檢查 取抗凝骨髓液2 ml,常規分離單個骨髓核細胞,采用熒光顯微鏡間接免疫熒光法測定,單克隆抗體購自美國貝克曼公司和BD公司,流式細胞儀由BD公司生產,嚴格按說明書操作。 判斷標準:淋系抗陽性細胞>30%, 髓系及干組系抗原>20%,非系列特異性抗原及其干組抗原>20%為陽性,分型判斷標準根據國際白血病歐洲協作組 (EGIL)標準[5]。
4)檢測方法 根據檢查結果,比較分析單一的骨髓細胞形態學分型,單一細胞免疫學分型與MICM分型這3種檢查方法對白血病診斷的符合率。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軟件,計數資料比較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分型結果
檢測結果顯示,急性髓細胞性白血?。ˋML)檢出率最高,其次是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ˋLL)和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CML),急性白血?。ˋL)最低(表1)。
2.2 單一骨髓細胞學分型、單一細胞免疫學分型與MICM分型診斷比較
MICM分型診斷白血病的靈敏度、特異度、陰性預測值和陽性預測值均較單一骨髓細胞學分型、單一細胞免疫學分型診斷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3 討論
白血病是造血干細胞異??寺⌒约膊?,至今仍有40%左右為難治性病癥,且其發生機制目前尚未明了。患者的臨床表現、細胞形態、對化療藥物的敏感性各不相同,因而正確識別和診斷不同特征的白血病患者,對于指導治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6]。骨髓細胞形態學分型是白血病分型的基礎[7],它可以按不同的血液病的細胞形態學特征,結合臨床表現做出肯定性診斷,有利于各種血液系統疾病的早期診斷,尤其是對各型白血病,多發性骨髓瘤等,為治療方案提供客觀依據[8]。作為基礎的診斷方法,它常由于細胞形態不典型而難以明確診斷。細胞免疫分型應用多種熒光標記單克隆抗體對細胞行標記檢測,由于其對某些形態特征不典型、單克隆抗體反應特異性不靈敏的白血病的診斷確診有困難,故單獨使用符合率不高[9]。
本文通過研究單一骨髓細胞學分型、單一細胞免疫學分型與MICM診斷白血病,比較這3種方法診斷白血病的價值。結果顯示,在如M2等某些特定的白血病分型中,形態學和免疫學診斷各有優劣,然而總體診斷的準確性,特異性均較低,故目前臨床上很少單一使用。相比之下,MICM分型在白血病各類分型中診斷的價值較高,診斷結果符合率因而也較高,因此成為目前臨床上常用的診斷白血病的方法。本文通過研究MICM分型臨床應用現狀再次驗證其應用效果,明確其廣為推廣對于患者臨床分型的重要指導意義。MICM檢測,可供的標本種類有骨髓外周血腦脊液及其他體液,既克服了傳統形態學和細胞學分型方法上的缺點,又具有簡單快速計數細胞量大靈敏度高及結果準確度高的特點,對提高白血病診斷的靈敏度及分型的準確性起到極大的作用[10]。隨著近年該檢測技術的推廣,操作技術日益嫻熟,MICM分型為白血病患者的診斷提供了準確的結果,對深入研究其發病機理,進行個體化治療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
綜上所述,MICM分型在白血病的診斷中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可為白血病的診斷提供準確結果,值得臨床進一步實踐。
參考文獻
[1] 胡炯. 血液病/惡性腫瘤患者侵襲性真菌病的診斷標準與治療原則(第四次修訂版)解讀[J]. 中華內科雜志, 2013, 52(8): 710-711.
[2] 吳克復, 鄭國光, 馬小彤, 等. 白血病的克隆性演化[J]. 中國實驗血液學雜志, 2015, 23(1): 1-5.
[3] 劉志祥, 姚忠紅, 李瑞明, 等. 129例急性白血病流式細胞術免疫分型的特點分析[J]. 中國實驗診斷學, 2013, 17(1): 124-126.
[4] 蔣錦文. 慢性粒單核細胞白血病診斷的近期進展[J]. 實驗與檢驗醫學, 2013, 31(2): 149-150, 177.
[5] 江毅, 張蔓莉, 李志斌, 等. 伴髓系抗原表達的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免疫分型特點與療效分析[J].中國癌癥防治雜志, 2009, 1(4): 338-339.
[6] 莊文芳, 盛慧明, 馬駿, 等. 急性髓系白血病干細胞及靶向治療的研究進展[J]. 上海醫藥, 2015, 36(3): 64-68.
[7] 范立權, 陳偉琴, 王劍飚, 等. 12例急性雙系列白血病細胞形態學與免疫表型分析[J]. 檢驗醫學, 2015, 30(5): 446-449.
[8] 李保才. 貧血兒童治療過程中骨髓細胞形態學動態分析[J]. 河北醫學, 2013, 19(11): 1739-1741.
[9] 萬婷, 孟闖, 陳祥, 等. 結核分枝桿菌CFP32蛋白的原核表達及其細胞免疫學檢測價值評價[J]. 中國人獸共患病學報, 2014, 30(6): 578-582.
[10] 李墨林, 方龍, 付紅勇, 等. 趨化因子CXCL8/IL-8與急性白血病關系的研究進展[J]. 細胞與分子免疫學雜志, 2013, 29(2): 218-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