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英 許華 曹建華 譚忠
學生學習組織形式的變化,呼喚管理結構的改變,扁平化的分布式管理優勢逐漸凸顯。于是,文華國際學校走進了管理變革的新時代。更多的人參與到管理崗位上來,真正實現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它實現了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有專長的人做自己喜歡的事,極大地調動了教師的積極性,教師走向了自主自覺發展。它有效地界定了工作范圍,彼此獨立,又相互依托,從而使面向個體的教育成為可能。
白自習不僅是“自習”
前幾天,我在白自習值班。課代表過來說道:“老師,王老師通知我去找她默寫,可是我想按照規劃自習,怎么辦?”“按規劃自習!”我毫不猶豫地回答。現在的白自習,學生已經能夠很好地安排和利用,我們不能剝奪他們自主的權利。
但是,在剛剛接手白自習項目組長一職的時候,我是不會這樣斷然拒絕的。學期初,各個項目組都“招兵買馬”,我也吸納教師精英,組建了白自習項目組。那時的我認為,白自習項目組的職責就是看管學生自習,維持紀律。于是我們制定了針對學生行為規范的要求和守則,并安排團隊成員分區看管,保證白自習的紀律。
強有力的約束雖然帶來了好的紀律,但是,學生們在白自習時毫無計劃、漫無目的,隨意地從書包拿到什么書就看什么書、拿出什么作業就寫什么作業,能看幾頁算幾頁,能寫多少算多少,更有學生把白自習當成放松休息的機會。這不是我們想要的白自習。
理想的白自習應該成為學生自我消化、自主學習、自覺練習的平臺,也應該是學生查漏補缺、促強補弱、整體提升的機會。學生應該全面了解自己,合理安排自習內容。因此,我們走近學生,提出了如下的問題:哪些學科的作業希望在學校里完成?哪些學科的知識最好在學校里復習?要不要預約某學科老師進行問題答疑?怎樣有效安排白自習有最大學習效率……有效引領實現了計劃先行,學生們把思考的結果填寫進白自習計劃表。現在的白自習,每個學生都非常明確這節課要干什么,哪幾分鐘具體干什么,學習效率明顯
提高。
白自習終于贏得了同行的認可,家長的贊揚,也深得學生喜愛。短時間內有如此大的成效,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這些最了解學生的人,擁有白自習管理的最高領導權,所以才有了我的“斷然拒絕”。可以毫不謙虛地說,我已經是白自習管理的專業人員!現在的白自習已經基本不需要項目組成員做太多事情,學生已經能夠自我規劃、自我約束、自我發展。我們的終極目標是:解散白自習項目組。我堅信,這一天很快
到來。
“午休”可以不午休
2015年10月,我受聘擔任午休項目組組長,獲得了午休項目組管理的最高領導權。廣泛招募致力于午休工作的盟友,成立了午休項目組,并充滿激情地投入到管理工作中:貼海報造氛圍,定制度作保障,做調查摸情況,談感受交朋友,等等。午休管理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午休項目組成為宿舍管理的中堅力量,把導師從這些煩瑣事務中解放了出來……
10月底的一天,我檢查宿舍紀律,發現有3名學生用被子蒙著頭。掀開被子一看,他們沒有休息,而是在被窩里復習呢,準備迎接11月上旬的期中考試。跟他們詳談,才得知許多學生中午是不午休的,他們有時候偷偷看書,有時候只是瞪著天花板,輾轉反側。于是我們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顯示大約15%的學生沒有午休習慣。成人的期望不代表學生的需求,我們必須循著學生的需要走。
于是,我們項目組對午休方式進行了大膽改革,讓學生根據自身情況,進行自主選擇:宿舍午睡,午間自習。午間自習又包含3類,第一是小聲討論自習室,第二是無聲自習室,第三是圖書閱覽室。這樣一來,孩子們就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選擇適合的午休方式。結果出奇得好:小聲討論自習室,學生以交流困惑和問問題為主;無聲自習室,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進度,合理安排學習內容;圖書閱覽室,學生則徜徉在書的海洋中。自主選擇的力量在午間
綻放!
項目組不斷跟進各類項目及學生,發現有學生在宿舍睡不著的,我們會適時建議,引導其選擇適合自己的午間自習;發現選擇午間自習,而在下午上課時無精打采的,我們會引導他選擇回宿舍午休。不再一個標準要求學生,也不再一把尺子量學生,學生基于實際的自主選擇,造就了一個溫馨安寧的文華
午間。
在項目推進過程中,我們遇到很多問題和挑戰,但每一次我們都實現了自我突破。事實一遍遍告訴我們:只要基于學生,為了學生,發展學生,學生的力量就會綻放!選擇是承擔責任的開始,學生如是,我們項目組亦如是。午休項目組是我們選擇的,我選擇,我
負責!
“小學段”爆發自主的力量
2015年9月,學校開始了選課走班的實踐和探索。為了更全面地滿足每個學生的成長需求,我們把每學期期中考試后的一周設置為“小學段”,目的是給學生一個調整的時間,讓他們及時認知自我、完善自我和發展自我。“小學段”開設學科課程和游學課程,學科課程有援助課程和拓展課程兩類,游學課程設近百個研究小課題,多條不同的游學線路。所有課程都由學生自主選擇,學生在“小學段”的表現讓老師們震撼,原來,自主的力量如此強大!小學段課程也成為孩子們最喜歡的課程
之一。
教師:全員參與,精準開發
小學段課程,特別是學科課程的課程模塊,只在期中考試后的第一個周末研發。此前,雖然各學科教師根據預期做了大量的資源準備,但真正確定開出什么樣的援助課程、怎樣的拓展課程,必須對學生的考試情況進行精準分析后才能確定。那是一個忙碌的周末,各個教研組都是全員參與,匯總、分析并生成一些共性的、突出的學生需求,從而開設出有針對性的學科援助課程和學科拓展課程。
橫跨幾個教研組匯總分析情況的是游學項目組,項目組也在忙著開發學生在“小學段”期間的研究性學習課程。這一課程重在將書本知識運用于生活實際,關注跨學科學習,此前項目組雖然已多次調研過教研組,但期中考試后還是愿意傾聽各教研組的反饋,以便更好地通過研究性學習助力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思考。
學生:自主選擇,自我規劃
登錄選課平臺,面對教師開發的諸多課程,學生有些眼花繚亂,一時不知道如何選擇。第一次選擇游學課程時,學生很興奮,但是他們沒有領會游學的真正目的,看看這條線路很好,那條也不錯,不知道該如何選擇,最后竟然問:“哪條線路更好玩呢?”這可不符合游學的初衷。于是教師引導學生查閱資料,分析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仔細甄選出符合自己需求的游學路線。現在,面對初二上學期的“小學段”,學生們再次忙碌起來了:遠近不同的9條游學線路,是選擇去曲阜接受孔子文化的洗禮,還是去天津參觀基輔號航母呢?同是去天津,是去探究航母的制作材料、航母入海如何防銹及保護,還是去調查目前世界范圍內海運的經濟實業形勢如何……他們忙而有序,有條不紊。因為他們學會了仔細研讀每一條游學線路方案,會認真地分析每一個游學課題,會靜心地思考自己的興趣和需求,從而做出準確的、理性的選擇,真正做到為自己選擇,為自己負責。
隨著學生自主選擇課程結束,自主規劃“小學段”成了學生自動自發的一項工作。結合日常學習,每個學生對“小學段”進行自主規劃,生成個人“小學段課程表”。課程表還包括學生安排的自習。
小學段課程的實施是最激動人心的。“我喜歡,我選擇”“我選擇、我負責”,孩子們用行動證明了自主的力量,“給我選擇的機會,我給你驚喜”。
自習室不用教師看守,每個學生都奮筆疾書,教室里鴉雀無聲;援助課程的教室里,聽課的學生瞪大了眼睛、伸長了脖子,生怕錯過一個字;閱讀教室內的學生坐在地上、蹲在墻邊,如饑似渴,下了課也全然不知;拓展課程的教室里,學生們在老師的引領下遨游在更加廣闊的知識海洋里。特別是游學課程,小課題是自主選擇的,游學線路是自主選擇的,同伴也是自己選擇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研究課題,8個人組成一個研究小組,研究小組的組成或者是某個學生發揮個人魅力,“游說”7個人和自己組成一個團隊;或者被其他同學“游說”,這都是協商溝通、達成共識、自主選擇的結果。因而游學課程中,孩子們的笑臉是最真實燦爛的。
“小學段”的總結自然也是自主選擇,各美其美。學科課程,可以選擇書面測試和現場答辯以及各種形式的展示;游學課程,可以采用研究報告、課件展示、展板、電子書、攝影展等形式。因為可以自主選擇,所以總結過程也是百花齊放,爭奇斗艷。
學生的狀態點醒了我
經歷了第一次“小學段”,學生獲得了更多的自主權,在過程中表現出的自信、自律和創新意識,教師受到了強烈的震撼。
基于課程校本化的選課走班的實踐,深受學生喜歡,因為它符合學生發展規律,能滿足學生個性發展需求。在實施“小學段”之前進行的關于選課走班的問卷調查顯示,99%的學生表示喜歡走班上課,但是,90%的教師表示理性上理解,行為上還是無法完全支持。一定程度上,選課走班是對過去不走班的否定,是對過去教師賴以生存的職業經驗的否定,教師必然會感到痛苦。經過了“小學段”,當教師看到離開教師的控制和包辦,學生們也可以做得很好甚至更好,教師見證了自主的巨大力量的時候,他們從內心接受了這場改革,開始積極投身到改革中。用一位老教師的話說就是“學生的狀態點醒
了我”。
于是,一切都在向前發展。游學課程,線路從5條到8條,時間從一天到兩天一夜,每條線路就是一個項目組,項目組長就是總負責人,負責路線的設計、方案的制定、小課題的挖掘。教師們也在實戰中迅速成長。這些從前只有部門負責人才能干的工作,現在教師們人人能行,“小學段”也給教師搭建了自主成長的平臺。
感謝“小學段”,它給了學生自主和尊嚴;感謝“小學段”,它給了我們信息和力量,它讓資深教師找到了不竭的職業動力,它讓年輕教師有了迅速成長的平臺。
(作者單位:山東省濰坊廣文中學)
責任編輯:胡玉敏
huym@z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