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論“林陰道”與“林蔭道”的關系問題"/>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陰”是“蔭”的祖宗
——兼論“林陰道”與“林蔭道”的關系問題

2016-12-23 03:03:27
文化學刊 2016年4期

黃 征 周 慧

(南京師范大學,江蘇 南京 210097)

?

【學林人物】與“林蔭道”的關系問題

“陰”是“蔭”的祖宗
——兼論“林陰道”與“林蔭道”的關系問題

黃 征 周 慧

(南京師范大學,江蘇 南京 210097)

本文針對近期媒體與某些專家提出來的“林陰道”為“林蔭道”之誤的說法作了批駁,用文字學的造字原理和漢字發展史“陰”早于“蔭”“林陰”早于“林蔭”的歷史事實充分證明蘇教版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林陰道”一詞不誤。

林陰道;林蔭道;古今字;異形字;國家標準

近日,筆者聽到個笑話:故宮為了感謝警方破案而贈送一面錦旗,上書“撼祖國強盛,衛京都泰安”,把本想說的“捍衛”之“捍”錯成了“撼動”之“撼”,輿論為之嘩然。*《人民網》2011年5月13日:《故宮博物院向市公安局贈錦旗 網友不解錦旗內容》。問題還不在用錯字,故宮竟然說“撼”字沒用錯,這自然引來了一片噓聲。

也許受此啟發,于是乎全國上下都來找錯,果然找出了許多個“錯字”,并且得到專家肯定。例如,蘇教版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中的“林陰道”,就被有的學生家長甚至專家莫名驚詫地認為是“林蔭道”之誤,或者如事后經過深思熟慮的說法是意義有別、用得很不恰當的字詞。事情果真如此嗎?當我們哈哈一樂之后,再考證考證、琢磨琢磨,是否還能樂得起來呢?我覺得未必。字有古今,音有變遷,義有引申:當我們摸清“陰”與“蔭”

的來龍去脈、查明二者淵源關系、正本清源的時候,也許就沒有人能夠笑出聲了。

蘇教版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教材中

一、“陰”是“蔭”的古字

“陰(陰)”與“蔭(蔭)”看上去好像都是“古已有之”,以至于十三億人沒有幾人能夠一眼看清他們的親緣關系,其實,只要我們一查“家譜”,就會發現:“陰(陰)”其實是“蔭(蔭)”的古字,而“蔭(蔭)”就是“陰(陰)”的后起字,二者是古今字關系。所謂“古今字”,我們的定義就是“一對或一組為了區分一字多義現象而形成的古本字與后起字的關系字”,因此,用形象的比喻來說,“陰(陰)”就是“蔭(蔭)”的祖宗,而“蔭(蔭)”當然就成了“陰(陰)”的孫子。“古今字”必須是一對或一組互相對照的字,必須是先后產生的、用來區別一字多義現象的字;一個“古字”既可以只有一個“今字”,也可以有兩個或多個“今字”,例如“辟”與“避”“僻”“譬”等字都是古今字關系。*參閱王力主編《古代漢語》第一冊《古漢語通論》(六)《古今字》,中華書局1999年5月第3版第170-173頁。王力先生未能對“古今字”作出定義,但是準確地描述了漢語史古今字現象。為了便于理解,我再舉些例子加以說明(在前者為古字,在后者為今字):共供;知智;昏婚;元原;竟境;大太;弟悌;藏臓;弟第;要腰;荼茶;府腑;益溢;莫暮;然燃;原源;受授;任妊。

現在我們就來論證“陰”為“蔭”之古字。東漢許慎《說文解字》:“蔭,艸陰地。從艸,陰聲。【于禁切】”什么是“艸(草)陰地”?《中華大字典》:“蔭,艸陰地也。見《說文》。【注】艸所庇也。”《康熙字典》:“《說文》:‘艸陰地也。’徐曰:艸所庇也。”“草陰地”就是草木覆蔽了地面,“陰”就等同于“蔭”(“于禁切”,去聲),二者誰先誰后已經可以看出來了。對此,清代訓詁大師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解釋道:“《左氏傳》曰:‘若去枝葉,則本根無所庇蔭矣。’《楚語》:‘玉足以庇蔭嘉谷。’引伸為凡覆庇之義也。……《詩·桑柔》以‘陰’為‘蔭’。”因此,“蔭”的本來意義就是“覆庇”,我們現在讀去聲。而“蔭”在《詩經》中則用“陰”來表示,說明“陰”字出現更早。再從字形結構來分析,“蔭”字是個形聲字,從“艸”“陰”聲,當然是先有“陰”才可能再有“蔭”,“陰”早于“蔭”是絕對的,不容置疑的,哪怕只早一秒鐘也是早。

不僅從造字原理可以確認“陰”與“蔭”誰早誰晚,而且我們通過對《中國基本古籍庫》和《瀚堂典藏數據庫》的檢索,根據數據庫查獲數據的細心分析,我們還得出下面結論:從先秦至明清“陰(陰)”和“蔭(蔭、蔭)”*“蔭”從“廣”,與“蔭”從“艸”,表示“覆蔽”的意義是一樣的,所以屬于異體字。長期并用,但在表示“覆庇、遮蔽”等的動詞義時多用“蔭(蔭、蔭)”字。“蔭”作為名詞,用例極少。為了一目了然,我們把所得數據庫例證制表如下:

時代yìnyīn備注春秋戰國1.夫為人君者,蔭徳于人者也。(管仲《管子》卷第十,四部叢刊景宋本)2.桃棗蔭于街者,莫有援也。(韓非《韓非子》卷十一,四部叢刊景清景宋鈔校本)3.庇其蓬室,若廣廈之蔭;乘其蓽輅,若文軒之飾。(列御寇《列子》卷六,四部叢刊景北宋本)4.石上不生五谷,禿山不游麋鹿,無所蔭蔽也。(辛銒《文子》下明子匯本)1.樹成蔭而眾鳥息焉。(荀況《荀子》卷一,清抱經堂叢書本)

時代yìnyīn備注漢1.枝葉落則本根無所庇蔭。(漢班固《漢書》卷三十六,清乾隆武英殿刻本)2.內蔭我宗,外及有生(漢孔鮒《孔叢子》卷七,四部叢刊景明翻宋本)3.夫孔甲之入民室也,偶遭雨而蔭庇也。(王充《論衡》論衡卷第十七,四部叢刊景通津草堂本)4.蔭西海與幽都兮,涌醴汩以生川。(揚雄《揚子云集》卷五,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1.廣屋蔭,惟幄暗;房櫳虗,風冷冷。(劉向《古列女傳》卷八四部叢刊景明本)三國1.豈腐化之久,之子之孫,始資蔭庇,當錫之福。2.奉襄配祀,理義昭然,景純好異則謂反氣納骨以蔭。3.托土蔭木,水之壅滯導水沃土。4.先人之蔭,或杳或 ;后人之光,可期可矚。5.或奇長異骨之蔭庇孱頑;或豊檜茂松之枝條芟剪。6.安其本而蔭其末。7.重耳之仰君也,若黍苗之仰陰雨也,若君實庇蔭膏澤之。8.君鎮撫群臣而大庇蔭之。9.木有枝葉猶庇蔭人。10.玉足以庇蔭嘉谷。11.琳條萬□可蔭仗,三魂自寧帝書命。(佚名《上清黃庭內景經》,明正統道藏本)1.澤不容于骨脈,氣不鐘于蔭薈。(管輅《管氏指蒙》卷上明刻本)【yìn】1—6例皆出自:管輅《管氏指蒙》卷上,明刻本;7—10例出自:韋昭《國語韋氏解》卷十,士禮居叢書景宋本。晉1.浮竹,亞節、虗軟、厚肉,臨溪覆潦,棲云蔭木,洪筍滋肥,可為旨蓄。(晉戴凱之《竹譜》,宋百川學海本)2.去之,則本根無所庇蔭矣。(晉 杜預《左傳杜林合注》卷十六,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3.既到,見父上有紫云覆蔭。(晉 葛洪《神仙傳》卷二,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4.播大明乎九垓,勲蔭當已。(晉 葛洪《抱樸子內外篇》抱樸子外篇卷十九,四部叢刊景明本)6.人受體于父母,本骸得氣,遺體受蔭。7.父母骸骨為子孫之本,子孫形體乃父母之枝,一氣相蔭,由本而逹枝也。8.枯骨得蔭,生人受福,其理顯然。9.其何能蔭之有而不知人之心通乎?10.義絶則蔭亦絶,故后母能蔭前母子。11.反氣入骨以蔭所生之法也。12.置蓬蒿中,蔭蔽之經月而成。(晉 嵇含《南方草木狀》卷上,宋百川學海本)13.回嶺帶髙云,懸精蔭八垂。(晉 蔣宗瑛《上清大洞眞經》卷一,明正統道藏本)1.庇、庥,蔭也,今俗語呼樹□為庥。(晉 郭璞《爾雅》卷上,四部叢刊景宋本)2.以其不材,故能久而無傷其蔭十畝。(晉 嵇含《南方草木狀》卷上,宋百川學海本)3.臣聞聽極于音,不慕鈞天之樂;身足于蔭,無假垂天之云。(晉 陸機《陸士衡文集》卷八雜著清嘉慶宛委別藏本)4.矯陵霄之高閣,秀清暉乎云表,騰藻蔭之奕奕。(晉 陸機《陸士衡文集》卷八雜著,清嘉慶宛委別藏本)【yìn】6—11例出自:晉郭璞《葬書》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時代yìnyīn備注5.憩蔭若暫乖,止日終不別。(晉 陶淵明《影答形一首》,陶淵明集卷第二,宋刻遞修本)6.榆柳蔭后園,桃李羅堂前。(晉 陶淵明《歸園田居》,陶淵明集卷第二,宋刻遞修本)7.動風無榮木,此蔭獨不衰。(晉 陶淵明《飲酒二十首》,陶淵明集卷第三,宋刻遞修本)8.悲高樹之多蔭,慨有時而不同。(晉 陶淵明《閑情賦》,陶淵明集卷第五,宋刻遞修本)南北朝(以《水經注》為例)1.樹枝如昔,尚蔭石像。2.南蔭黃河,左覆金城,青壇承祀,高碑頌靈。3.翠柏蔭峯,清泉灌頂。4.對郭臨川,負岡蔭渚。5.弱柳蔭街,絲楊被浦。6.竹柏蔭于層石。7.夾水層松茂柏,傾山蔭渚,故世人以名也。8.水次綠竹蔭渚。9.建牙洲上,有紫云蔭之,即是洲也。10.寒松上蔭,清泉下注。11.披溪蔭渚,長川徑引,遠注于沅。12.上蔭修木,下瞰寒泉。13.高山帶江,重蔭被水,江閱漁商,川交樵隱。14.言山徑委深,峯阜交蔭,故可以避風雨也。15.水上雜樹交蔭,云垂煙接。16.左右雜樹交蔭,希見曦景。17.寺側林木交蔭,叢柯隱景。18.夾塘之上,雜樹交蔭,郭南結兩石橋,橫水為梁。19.左右深松列植,筠柏交蔭。1.華宇連蔭,茨薨交拒,方塘石沼,錯落其間。2.長櫟聯蔭,扶疎里修整。3.枝葉扶疎,垂蔭數晦。此處例證皆出自:酈道元《水經注》,清武英殿聚珍版叢書本。

隋唐之后,“蔭”的用例就更多,但仍多作“覆庇”講。由此可以確信,現代作名詞講的“林蔭道”的“蔭”,在古代多用作“陰”。

我們再看現代大型辭書的收釋情況。《漢語大字典》*《漢語大字典》,四川辭書出版社、湖北辭書出版社1986年10月第一版。引《說文解字》“草陰地”之語而將“蔭”標注為平聲字,顯然牛頭不對馬嘴了。我們現在能夠看到較早的“蔭”字實例是《荀子·勸學篇》的“樹成蔭而眾鳥息焉”,這個“蔭”才讀平聲,才是“林蔭道”的“蔭”。可是“蔭”字再早也早不過“陰”,據《漢語大字典》所收字形來看,“蔭”字就《說文解字》和《石門頌》漢碑為早,而“陰”字則早在金文、甲骨文時代就已經廣泛使用。試比較我從《漢語大字典》掃描下來的“陰”“蔭”二字的早期字形圖:

“陰”的字形顯然早于“蔭”字,而且可能早得有近千年,可是近來關于是“林陰道”還是“林蔭道”的問題已經鬧得沸沸揚揚。據《揚子晚報》報道:“在中國社科院語言研究所2005年修訂的第五版《現代漢語詞典》記載中,將‘林蔭道’作為推薦詞條,而‘林陰道’為非推薦詞條。”蘇州大學語委委員、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漢語言文學學科帶頭人曹煒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解釋,“林蔭道”意思是樹木遮蓋太陽而形成的路,“林陰道”意思是背著太陽的路。兩個詞都可以用,只是意義有些差別,一個強調樹木遮陽,一個強調背著陽光,現在已經被混淆成通用了。

曹煒說,兩個詞很難說對錯,但嚴格來講,應該用“林蔭道”,首先林蔭道被《現代漢語詞典》列為推薦詞條,而林陰道列為非推薦詞條,這說明林蔭道的使用社會頻率高于林陰道,中國社科院語言研究所在選擇混淆詞匯作為推薦詞條時,詞匯的使用頻率是第一參考標準。

再就據文化傳承而言,“林蔭道”自秦漢就出現了,而“林陰道”在唐宋時才出現。從構詞理句來看,“林蔭道”有形象的遮蓋的意思,而“林陰道”卻過多地傾向背陽,顯然前者更加能形象表達出意思。

曹煒還表示,編書的人肯定不是高校老師,“蔭”使人想到樹木,顯然在表意功能更好,建議小學課本里全部換成“林蔭道”。*《揚子晚報》2011年5月22日教育新聞版《語文書“林蔭道”成“林陰道” 專家解釋:變了》。

“陰”字真如這位專家所說只是“陰陽”之義,而與“覆庇”義沒有聯系嗎?如果確實沒有聯系,那么我們這里是在瞎扯蛋;如果有聯系,那么是怎么個聯系法呢?我們且看《說文解字》的解釋:“陰,闇也。水之南、山之北也。從,侌聲。【于今切】”段玉裁注:“山北為陰,故‘陰’字從‘’。自漢以后,通用此為‘霒’字,‘霒’古文作‘侌’。……”這里的“”就是“阜”,也就是“阝”,即“陰”字的義符。“阜”是山阜的意思,而“陰”從“阜”得義,表示的原始意義就是高高的山阜所形成的陰影,因此“陰”不僅是陰陽之“陰”,也是陰影之“陰”,而且“陰影”之義可能更早。我們從“陰”的字形中分析出了它的古本義,就可以很輕松地把以后產生的各種“陰”的引申義與之相聯系,因而也就可以知道“蔭”只不過是“陰”的“陰影”義、“覆庇”義的后起分別字。

二、“林陰道”與“林蔭道”并行不悖

“陰”“蔭”關系既明,“林陰道”與“林蔭道”的關系也就清楚了。在古代,一般不說“林陰道”或“林蔭道”,只說“林陰”或“林蔭”,所以“林陰道”或“林蔭道”基本上可以說是現代詞匯。不過有“林陰”與“林蔭”的并列出現,也就不可否認“林陰道”與“林蔭道”的存在。我們在文獻中看到的實際用例,“林陰道”與“林蔭道”并行不悖。對此,《揚子晚報》轉引專家的解釋:“‘林蔭道’意思是樹木遮蓋太陽而形成的路,‘林陰道’意思是背著太陽的路。兩個詞都可以用,只是意義有些差別,一個強調樹木遮陽,一個強調背著陽光,現在已經被混淆成通用了。”看似說得很圓滿,其實不是那么回事。“林蔭道”就是“林陰道”,意義完全相同,沒有一絲一毫的差別。“陰”字有遮蔽義,這是它與生俱來的原始意義,而“蔭”只是“陰”的遮蔽義的后起分別字、專用字。由于“陰”“蔭”為古今字關系,一個是祖宗,一個是孫子,因此當祖、孫并世共存的時候,輪到誰干的活就歸誰干,互相之間誰也不能搶誰的,所以二者在語用上是遵循著“并行不悖”的原則的。例如《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1年9月第一版。“陰”字下所收例句,就很能說明問題。《詩·大雅·桑柔》:“既之陰女,反予來赫。”(“女”同“汝”) 鄭玄箋:“我恐女見弋獲,既往覆陰女。”陸德明釋文:“陰,鄭音蔭,覆蔭也。”《漢書·敘傳下》:“﹝霍光﹞陰妻之逆,至子而亡。”顏師古注:“陰謂覆蔽之也。”“林蔭道”的“蔭”,正是從“覆蔽”義的“陰”來的。《淮南子·道應訓》:“石上不生五谷,禿山不游麋鹿,無所陰蔽也。”《漢書·司馬相如傳上》:“其北則有陰林巨樹,楩柟豫章,桂椒木蘭,檗離朱楊,樝梨梬栗,橘柚芬芳。”顏師古注:“陰林,言其樹木眾而且大,常多陰也。”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定勢》:“激水不漪,槁木無陰,自然之勢也。”南朝宋劉義慶《幽明錄·董奇》:“京兆董奇庭前有大樹,陰暎甚佳。”唐杜甫《秋日夔府詠懷奉寄鄭監李賓客一百韻》:“甘子陰涼葉,茅齋八九椽。”唐白行簡《貢院樓北新栽小松》詩:“華省春霜曙,樓陰植小松。”唐劉餗《隋唐嘉話》卷中:“孝仁指白楊曰:‘此木易長,三數年間宮中可得陰映。’”唐元稹《遣春》詩之三:“岸柳好陰影,風裾遺垢氛。”宋陳亮《重建紫霄觀記》:“方山川未通,居民未多,林木陰翳,禽獸麋鹿出沒于其間之時,其靜深當不止今日。”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四折:“心不存學海文林,夢不離柳影花陰,只去那竊玉偷香上用心。”元馬致遠《岳陽樓》第一折:“如今人早晨栽下樹,到晚來要陰涼。”這些例證中的“陰”字,都是“遮蔽”“樹陰”之類密切關聯的意義。

三、“林陰道”與“林蔭道”在現代漢語中為異形詞關系

什么是異形詞?根據《第一批異形詞整理表》*《第一批異形詞整理表》(The First Series of Standardized Forms of Words with Non-standardized Variant Forms)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于2001年12月19日發布,2002年3月31日試行的“規定了普通話書面語中異形詞的推薦使用詞形”的規范。編號“GF1001-2001”。的定義,異形詞就是“普通話書面語中并存并用的同音(本規范中指聲、韻、調完全相同)、同義(本規范中指理性意義、色彩意義和語法意義完全相同)而書寫形式不同的詞語”。“林陰道”與“林蔭道”正是這樣的異形詞,它們并行于世已經許多年,各有各的使用者。這其中的原因,就是我前面論述過的古今字造成的,而并非完全像某位參與教材編寫的小學校長所說的是為了避免“蔭”字有平聲、去聲異讀而放棄使用“蔭”字。他是這樣解釋的:“為了進行語言的規范和統一,1985年12月國家語委推出《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這樣一來,‘林蔭大道’的‘蔭’原來可讀第四聲,最后就都‘統讀’第一聲。‘林蔭大道’的‘蔭’和‘陰’就成了一個讀音,而‘蔭’在表達隱蔽、封賞等意思的時候讀第四聲,比如‘蔭庇’‘封妻蔭子’。那么,為什么要將‘樹蔭’‘林蔭大道’中讀第一聲的‘蔭’最后都改成‘陰’呢,其實說到底就是為了不混淆。”*《揚子晚報》2011年5月22日教育新聞版《語文書“林蔭道”成“林陰道” 專家解釋:變了》。其實“蔭”字古代有平聲、去聲之分,主要是為了區分詞性,凡是名詞就讀平聲,凡是動詞就讀去聲,“林蔭道”的“蔭”讀平聲是明確的,并不存在混亂。“林蔭道”與“林陰道”的異形詞問題主要是歷史造成的,漫長的漢語史給予了兩個詞形各自的生存空間。

四、“林陰道”與“林蔭道”的抉擇取決于國家的規范

在面臨“林陰道”與“林蔭道”的抉擇問題時,有人就舉出幾條理由認為應該選擇“林蔭道”。理由一是中國社科院語言研究所2005年修訂的第五版《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05年8月出版。記載中將“林蔭道”作為推薦詞條,而“林陰道”為非推薦詞條;理由二是“林蔭道”自秦漢就出現了,而“林陰道”在唐宋時才出現;理由三是“林蔭道”有形象的遮蓋意思,而“林陰道”卻過多地傾向背陽。

其實這三條理由都不足以讓我們抉擇“林蔭道”而非“林陰道”。首先,中國社科院語言研究所2005年修訂的第五版《現代漢語詞典》中,“林陰道”和“林蔭道”是作為上下詞條羅列:【林陰道】同“林蔭道”。【林蔭道】名 兩旁有茂密樹木的道路(一般比較寬),也作林陰道。其次,《現代漢語詞典》里的解釋恰巧否定了上文提出的理由三,說明“林陰道”和“林蔭道”的意義是完全一樣的,沒有任何差別。再次,關于“林陰道”和“林蔭道”出現的早晚問題,這里作一簡單闡述:“林陰道”和“林蔭道”二者都應屬于現代詞語,在先秦至明清的文獻中幾乎未曾出現過。而為較好地說明“林陰道”和“林蔭道”的使用情況,我們不妨從“林陰”和“林蔭”二詞的出現時間、使用頻率角度進行論證。“林陰”(林陰)一詞最早出現于宋代,如:

以上例證說明“林陰”一詞已經在宋代的典籍中出現,而“林蔭”一詞根據我們所查數據庫直到清代才開始出現。如:

我們由此明白了“林陰”一詞早于“林蔭”,也搞清楚了現代使用的“林陰道”與“林蔭道”的源流。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對于現代漢語來說,國家主管部門的規范就是唯一標準,1997年國家語委推出的《語言文字規范手冊》*語文出版社1997年9月第三版。,1998年語文出版社根據這個文件出版的《現代漢語規范字典》*李行健主編,語文出版社1998年1月出版。,已將“林蔭大道”“樹蔭”全部改為“林陰大道”和“樹陰”,因此這就是國家標準;超出國家標準的都是民間約定俗成的“俗字”“俗語詞”之類,不足以取代國家標準。

根據以上分析,我們認為蘇教版小學教材使用“林陰道”一詞是非常正確的,教材不能違背國家標準而自以為是,更不能見了某些人的驚詫表情便立馬篡改。事實上有的人看見“林陰道”一詞便大驚失色,僅僅是“林陰道”一詞中有“陰道”二字,恰與人體忌諱詞相同,可是,“林陰道”與“陰道”有那么一絲一毫的關系嗎?沒有。既然沒有,就大膽說,大膽用,百無禁忌。

【責任編輯:王 崇】

H13

A

1673-7725(2016)04-0044-08

2016-03-05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課題子課題“深加工中古漢語語料庫理論研究”(項目編號:10&ZD117-3)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黃征(1958-),男,江蘇淮安人,教授,主要從事古典文獻學、漢語史詞匯學、敦煌語言學、書法學研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欧美国产另类| 日韩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六月婷婷激情综合| 欧美区国产区| 精品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在线看|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97| 亚洲福利片无码最新在线播放| 国产a v无码专区亚洲av| 国产在线观看99| a级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一级毛片在线播放免费观看 | 日本免费a视频| 国产精品青青| 91精品国产丝袜| 一本大道无码高清| 亚洲浓毛av| 香蕉视频国产精品人| 热re99久久精品国99热| 91九色国产在线| 99久久精品美女高潮喷水| 一本大道视频精品人妻| 特级毛片免费视频| 亚洲人人视频|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电影| 天堂成人av| 日韩a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午夜视频www| 国产丝袜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下载| 91福利国产成人精品导航| 国产精品无码翘臀在线看纯欲| 亚洲手机在线| 2024av在线无码中文最新| 婷婷午夜天| 国产鲁鲁视频在线观看| 有专无码视频| 一级香蕉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1区2区在线观看|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中文字幕| 国产丰满大乳无码免费播放| 国产一区在线观看无码| 国产精品视频导航| 欧美啪啪一区| 欧美一级在线看|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 色综合久久无码网| 中文字幕久久波多野结衣 | 天堂网国产|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性欧美久久| 99热这里都是国产精品| 国产爽妇精品| 欧美国产综合视频| 性色在线视频精品| 女人一级毛片| 中文字幕第4页| 国产视频久久久久| 91九色最新地址| 伊人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波多野结衣国产精品| 国产97区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国产一区二区网站| 99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婷婷| 国产精品视频免费网站| 9999在线视频| 国国产a国产片免费麻豆|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网站| 22sihu国产精品视频影视资讯| 久久午夜影院| 欧亚日韩Av| 中文字幕永久在线看| 亚洲a级毛片| 精品久久久无码专区中文字幕| 精品一區二區久久久久久久網站| 91在线精品免费免费播放| 亚洲天堂久久|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线| 欧美在线视频不卡第一页| 国产成人a毛片在线| 国产精品福利导航| 亚洲清纯自偷自拍另类专区| 成人午夜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