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雙 趙裕如
(喀什大學,新疆 喀什 844008)
?
【文化與教育】
“一帶一路”背景下喀什地區學前雙語教師隊伍的問題及其對策
吳 雙 趙裕如
(喀什大學,新疆 喀什 844008)
在一帶一路的背景下,喀什地區的雙語教育發展的非常迅速,通過調查發現近幾年學前教育師資隊伍建設雖然有了長足的發展,但還是存在著學前雙語教師隊伍不穩定;教師的福利待遇低下;在園教師整體素質偏低;少數民族地區學前雙語教師專業化的發展受到制約等一系列問題,并針對如何能提高少數民族地區學前雙語教師隊伍的水平提出一些淺見。
學前教育;雙語教師
2005年12月4日,新疆召開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小學雙語教學工作會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辦公廳下發了《自治區關于加強少數民族學前“雙語”教育的意見》(新黨辦[2005]28號),新疆喀什地區從2005年開始創辦學前雙語幼兒園,各個市以及各縣均運用各地特點,充分的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有步驟地開展了學前雙語教育工作,其中最為重點的是加強鄉、鎮中心幼兒園的學前雙語教師隊伍建設,使喀什地區普遍建設有一所以漢語教育為主的民漢合園的雙語幼兒園[1]。據簡要考察可知,喀什地區一共有923多所雙語幼兒園,幼兒園的幼兒人數多達到123616人,大約占據全疆幼兒人數的44.2%。幼兒園雙語教師人說多達4360人,學前雙語教育從整體上呈現出一個穩定而有序發展的局勢。
(一)學前教師數量不足,教師隊伍不穩定
幼兒教師是低收入的代表,較低的待遇使得教師缺乏職業的安全感,社會地位也比較低,制度保障得不到現實的實施,在心理層面上,導致了對自己從事的幼師職業產生了不信感。由于民族地區相對獨特的地理環境和人文環境,喀什地區的雙語幼兒園與經濟發達的地區比較而言是較為分散的,這種情況直接表現為學前雙語教師工作量增大,所承擔的責任加重,由此引發教師在各個方面出現短缺[2]。
直接導致本地的學前雙語教師匱乏表層原因是:一方面很多本地的大學生因為少數民族偏遠地區的經濟和教育發展相對滯后,大多數畢業以后都去往更好的內地城市去工作、定居。另一方面由于國家對于少數民族地區高考政策的便利,很大一部分民族學生在高考報名的時候就離開了居住地,去到北上廣一些地區去接受進一步的深造。
通過對周邊鄉鎮的兩所幼兒園抽樣可知,表1數據顯示樣本中從事幼兒教學的雙語教師工齡超過15年以上的僅有28人,大約占據總數的17.2%,而教齡在10年以下的有118人,占據總樣本的72.6%。這組數據說明中年骨干的教師人數還是較少,年輕教師比較多但是中年骨干教師很缺乏,高學歷的教師嚴重流失。一定數量的學前雙語教師,是確保學前雙語教育質量的必要條件,然而喀什地區的學前中年骨干教師的不足,嚴重影響了喀什地區幼兒雙語教育的長遠發展。中年骨干教師在教師隊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們直接決定了學前雙語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水平和雙語幼兒園的整體辦園效益[3]。

表1 從事幼兒教學教齡統計表
造成中年骨干教師缺乏的原因有兩點,其一是教師本身的原因,有的教師最初被留在民族地區教學,僅僅為了積累教學經驗和實踐,然后憑借著教學經驗可以轉去內地得到更好的深造,為了子女獲得更好的教育而選擇重回內地不再回來。其二是因為民族地區的教育環境,教師發展環境還是遠遠無法滿足中年骨干教師的需求,這里交通、信息、資源的發達程度相對于內地是遠遠無法相比的,因此許多中年骨干教師最終還是選擇了內地深造。
(二)民族教師專業化素質遠遠不達標
學前教育師資隊伍的素質主要包括三個指標:首先是初始以及最高學歷狀況;其次是培養、培訓的機會與實效;再次是教研水平與能力。
根據表2的數據顯示在樣本幼兒園教師隊伍中,整個學前雙語教師隊伍的主體學歷水平依然還停留在中專水平,占據總樣本數的52%,而碩士及其以上學歷僅僅只占據了2%。這組數據說明了喀什地區學前教育雙語教師的整體學歷狀況普遍不高,正由于學歷的狀況參差不齊,才更需要對教師隊伍進行有計劃的培訓。

表2 喀什地區學前雙語教師學歷百分比
最近幾年來,雖然職業進修的機會在增多,但還是遠遠不夠的,無法滿足學前雙語教師的自我追求和提高教學素質的需求,特別是民族地區學前雙語教育的教師很大一部分從未參加過培訓。學前教育民族教師的培訓制度還不是很完善,就算是有培訓的機會,培訓的內容也經常與實踐脫節,培訓的實踐大部分集中在周末,這種時間和內容的安排也是不太科學的分配,出現了形式大于內容的培訓模式。
針對于民族地區而言,信息傳遞相對于東部沿海城市比較緩慢,民族地區學前教育、教師教育理念落后于東部地區,直接導致了教師的科研能力大大地滯后于內地以及沿海地區。就算具有了較高的學歷,可是在能力上依然出現了缺口,造成了高學歷、低能力的現象。地處于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教師,信息的傳遞方式比較落后,導致信息比較閉塞,教師用于學習的資源相對匱乏,知識的老師現象也日趨嚴重,教學觀念跟不上素質教育的要求,教學方式無法完全達到新課改的目標。
(三)學前雙語教師面臨多重壓力,工作任務繁重
喀什地區學前雙語教師教學任務非常繁重,工作量相對于內地要大很多,很多縣、鄉幼兒園需要承擔保教部分,據調查,學前教育教師工作時間普遍都在九小時左右,有的甚至超過九個小時,而且工作量巨大。
市區的幼兒園之間的競爭導致園長會給予教師較大的壓力,遠離市區的幼兒園雖然競爭壓力對比市內要小一些,在園教師的工作量比較大,任務繁重,老師除了要負責日常的教育工作以外,可能還要負責其他的工作,雖然看起來工作環境是如此的輕松愉快,但是背后的工作真的十分辛苦。
首先,應該科學分配學前雙語教師體制編制,嚴謹地貫徹幼兒教師資格認證制度,優化學前教師的資源;尊重教師的人格,支持教師的工作;關心教師的生活,調動教師的主觀積極性;挽留想要離開的學前雙語教師,達到穩定學前雙語教師的效果。加大經濟力度的支持,各地區教育部門要把南疆的幼兒教育管理積極落實,將教師各種政策得到貫徹執行。加大對南疆幼兒教育的財政支持,加強對教學教育的投入,保持學前教育經費穩定的投入,準確到位的運用,改善幼兒園的整體學習生活的環境,保障教育教學工作有序地進行。
然后,應該切實的保障南疆地區幼兒園教師的合法利益,保障幼兒教師的休息時間,不給其增加過多教育之外的工作,保障身心的愉快,在福利待遇方面,盡可能的解決少數民族貧困地區學前雙語教師的社會保險等問題,讓其無顧慮的認真上課,發揚教師的光與熱以達到穩定教師隊伍的目的。各級政府和各地區的教育局要轉變觀念,充分重視南疆幼兒教育,對幼兒園準確定位,把南疆幼兒園擺在重要位置。一方面要清醒的認識到南疆幼兒園的重要性,帶動社會來關心幼教的水平,重視幼教并且給予一定的尊重。另一方面要努力規范教師配置,保證是有比例,但不要與1:15相差太多,減輕幼兒教師的工作壓力以及工作任務,這樣才能保證幼師的工作量不會超量,提高單位時間內的教學效率[4]。
最后,喀什地區要更加重視對各縣教師培訓中心的建設,抓好各教育進修培訓學校的硬件和軟件的配置,多提供一些必須的現代教學設備,建設一支素質高,結構合理,精通學前教育的專職教師隊伍[5]。要創新培訓模式進行分級別的培訓方式,達到全面提高學前教師的整體素質。首先將中年骨干教師派遣到內地的知名幼兒園去跟班學習,接受先進的理念和教育方法,提高中年骨干教師的教育能力,在幼兒園的教學中發揮更加有力的作用,中年骨干教師直接影響整體的教師水平,所以一定要舍得繼續教育的投入,以達到更好的產出效果。然后是對于新參加工作的年輕教師進行完整的崗前培訓,這類教師一般都是專業知識比較強,但是非常缺乏實踐的經驗,主要是針對教學經驗進行培訓,盡量讓年輕的老師盡快進入一個學前教師的角色,引導發揮所長。最后針對學歷不達標的學前教師,尤其是少數民族教師,要鼓勵并且給予她們機會去參加自考或者函授的方式提高專業知識的儲備。
[1]王振本.新疆少數民族雙語教學與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346.
[2]王振本,梁偉.新疆少數民族雙語教學存在問題的剖析[J].語言與翻譯,1997, (3):54-57.
[3]唐曉杰.中小學骨干教師國家級培訓追蹤評估研究報告[J].教育發展研究,2005,(7):37-38.[4]崔英錦.民族幼兒師資的現狀研究—以黑龍江省為例[J].中國教育學刊,2015,(1):93-95.
[5]李小華.制約我國雙語教學發展的客觀瓶頸及對策[J].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03, (2):66-67.
【責任編輯:王 崇】
G61
A
1673-7725(2016)04-0125-03
2016-03-05
吳雙(1990-),女,遼寧鞍山人,主要從事課程與教學論基本理論研究和教師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