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湘祁 羅曉林
(湖南女子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4)
?
【文化與教育】
成人教育課堂教學信息反饋體系構建研究
李湘祁 羅曉林
(湖南女子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4)
現階段成人教育教學信息反饋體系未能充分促進教學,針對當前存在的反饋只注重結果,而忽視過程;重視教師的“教”,忽視學生的“學”;指標體系千篇一律,缺乏針對性;反饋模糊、信息嚴重滯后等問題,基于有效教學理論的視角,提出樹立科學的教學信息反饋理念,教學信息反饋指標體系要兼顧共性與個性,利用新型信息渠道及時反饋結果等對策。
有效教學;成人教育;信息反饋
提高成人教育(以下簡稱“成教”)的教學質量是當前我國成人教育面臨的關鍵問題。高效的成教課堂教學是提高成教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為獲知課堂教學是否高效,必須依賴于高效的教學信息反饋體系。建立高效的教學信息反饋體系是高校教學管理的重要環節,它能促進有效教學,進而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現階段成教的課堂教學信息反饋系統在實施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反饋不僅沒有達到促進有效教學的預期目的,反而束縛了教師的教學行為,打擊了學生信息反饋的積極性。本研究立足于有效教學的科學理論,探索成教課堂教學信息反饋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深入分析其原因,嘗試建構具有成教特色的、高效的教學信息反饋體系,促進有效教學,提高成教人才培養質量。
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成教的課堂教學信息反饋與普通高等教育的課堂教學信息反饋未做明確區分。成人教育課堂教學信息反饋體系存在四大問題。
(一)反饋注重結果,忽視過程
我國從事成人教育教學的教師大部分為兼職教師,來源途徑多樣。成教課堂教學信息反饋一般局限于對教學結果的評價,對整個教學過程不夠重視,這種滯后的反饋體系既不被教師認可,也不被學生認可。教師無法獲得有效的反饋信息,因而不能有針對性地改進教學。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只為應付考試。這種反饋背離了初衷,不能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和成教教學質量的提高。[1]
(二)反饋重視教師的“教”,忽視學生的“學”
傳統成教課堂教學信息反饋的主要方面是教師的“教”,側重對教師教學的評價,鮮有涉及對學生學習的評價。教育科學理論表明,教學是通過師生主體間的交往與對話,促進學生學習和發展的專門社會實踐活動。沒有師生的交往與對話,忽視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不能真正地促進學生發展的教學,是不成功的教學。課堂信息反饋只關注教師的教學過程而忽視學生的學習過程,這是極不科學的做法。[2]因為教學是為了促進學生學習和發展,必須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教師的教最終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學。單純評價教師的“教”,無法反映出學生是否在“學”,“學”得怎樣。因此,課堂教學信息反饋應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學習興趣、投入時間、學習效果等方面評價。
(三)指標體系千篇一律,缺乏針對性
目前,多數成教課堂教學信息反饋為追求評價的客觀,過分依賴定量評價,缺乏科學性,不能準確評價教師的工作。大部分高校采用的評價指標體系缺乏針對性,千篇一律。不同學院、不同課程采用完全一樣的指標體系,缺乏針對性,不能真正實現教學信息的有效反饋。成人教育其學生來源多樣,學習目的多元,教育背景不同,成人教育的教師來源也有其特殊性,這些獨特性決定了成人教育的教學信息反饋指標體系必須有自己的獨特性和針對性,不能盲目照搬照抄普通教育的教育信息反饋體系。[3]
(四)反饋模糊、信息嚴重滯后
成教課堂教學信息反饋一般以學期為單位進行,評價結果一般是優、良、中和及格幾個等級。在學期結束后,甚至新學期開始才將上學期的結果反饋給教師。教師無法及時獲得有效反饋,無法在教學過程中及時改進,這不利于教師專業化發展和成人教育質量的提高。作為反饋主體之一的學生,也無法體驗到自己反饋帶來的教師教學改革。[4]久而久之,學生對自己的評價是否會引起學校及教師的重視,是否真正能使教師改進教學模式,自己是否能從反饋中受益等持懷疑態度,逐漸喪失了信息反饋的熱情。
目前,國內外學者一致認為,有效教學是指能促進學生學習與發展的教學。教學信息反饋是評價有效教學的重要依據,也是學校教學管理部門實施教學管理的重要手段。教學信息反饋體系應具備有用性、科學性、客觀性、建設性、明確性和互動性六大特征。因為教學信息反饋的目的是促進有效教學,反饋內容應圍繞有效教學的五大特征,即互動性、創造性、發展性、實踐性、挑戰性來開展。[5]教學信息反饋與有效教學的關系可用圖1.來表示。

圖1 有效教學與教學信息反饋的關系
目前,國內對成人教育教學信息反饋的研究還停留在分析、探索問題的階段,未真正走向實踐應用階段。因此,基于有效教學的視角,結合我國成人教育的特點,探討成人教育課堂教學信息反饋機制的構建途徑具有重要意義。
(一)樹立科學的教學信息反饋理念
成教教學信息反饋應遵循發展性教學評價理念,以促進被評價者發展為目的,強調評價者與被評價者之間的合作與交流。評價目標是動態的、有層次的,尊重被評價者的差異性和多樣性特征,評價過程對外開放。以發展性的評價理念來評價教學的全過程,不是僅僅就課堂教學這單一環節或只針對教師的某一堂公開課草率地得出評價結果。教學評價應以課堂教學評價為主,同時還要全方位評價教師的課前準備、師生互動、教學反思、教學研究等環節。[6]這種兼顧教學全過程的評價,是對教師課后精力投入的尊重,也是教學質量的有效保證,還能促進教師向專業化發展。
(二)教學信息反饋指標體系要兼顧共性與個性
要建立科學的反饋指標體系,確立成教課堂教學信息反饋的量化評價指標體系是現階段亟待解決的任務。針對教學信息反饋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基于有效教學的視角,可以從互動性、創造性、發展性、實踐性、挑戰性等五個角度設置題項。為統一測評、方便管理,兼顧共性與個性,成教可以采用與普通教育核心指標相同的教學反饋表,同時需增設自定義欄目,讓不同的學院、不同課程、不同的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自定義十個左右的問題。
(三)利用新型信息渠道及時反饋結果
成教學生來源多樣,用傳統的方式組織學生進行教學信息反饋比較困難,若有所遺漏,會影響反饋的科學性。隨著計算機網絡的普及,網絡評價體系廣泛開展,成為主要的評價手段。教學信息反饋可以利用微信、QQ、微博、電子郵件等新型方式。[7]在實施反饋前,告知學生信息反饋開始;在組織信息反饋的過程中,給未參與評價學生及時發提醒函;在收集、整理評價資料后,及時通過各種渠道將評價結果反饋給各方??梢砸粋€月反饋一次,或者在開學后兩周、學期中、學期末反饋三次。教學信息反饋的及時有效,一方面會讓教師及時改進自己的教學,也能提高學生對教學信息反饋的興趣和重視程度,及時反思自己的學習情況。[8]教學信息反饋還能在學生選課時為之提供參考,清楚自己將要為某門課程投入的時間。還可以用在人事決策、教學改革、課程改革等領域,但是,即使是便捷的網絡反饋,它仍然具有一定間接性和延時性。要使教學信息反饋真正促進教學,還需要回到教學情境中,通過即時的師生互動來實現。
[1]喬旭.教學信息反饋與高校教學管理的內在聯系[J].中國大學教學,2007,(11):27.
[2]王鑒,申群英.近十年來我國有效教學問題研究評析[J].教育科學研究,2008,(10):39-43.
[3]孔羽,方耀楣,張希勝.中美高校教師本科教學評價體系的比較研究[J].遼寧教育研究,2006,(11):80-83.
[4]姚利民.國外有效教學研究述評[J].外國中小學教育.2005,(8):23-27.
[5]楊曉東,楊卓娟.高等學校課堂教學信息反饋模式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11,(10):89-90.
[6]張媛.中學課堂有效教學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12.
[7]易曉麗.基于勝任力模型的成人教育教師評價體系構建研究[D].杭州:浙江工業大學,2012.
[8]程夢云.中美高校教師教學評價比較研究[D].廣州:華南理工大學,2014.
【責任編輯:王 崇】
G724
A
1673-7725(2016)04-0150-03
2016-01-15
本文系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學改革項目“有效教學視角下成教課堂教學信息反饋機制的構建研究”(湘教通〔2012〕401號)的研究成果;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學改革項目“女子高校成人教育創新型人才培養研究”([2013]582)研究成果。
李湘祁(1978-),女,湖南祁陽人,副教授,主要從事高等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