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小紅 郭鴿
【摘要】近年來,互聯網大潮在快速改變著人們的生活,生活因此變得更加便利、高效和豐富,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互聯網+農業的結合將給三農帶來深刻的變化,有利于發展區域特色產業,有利于形成區域品牌,增強核心競爭力,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農業;農業電商
一、互聯網+給以農業經濟為主要經濟來源的地區帶來機遇
近年來,互聯網大潮在快速改變著人們的生活,生活因此變得更加便利、高效和豐富,國家的經濟也變得更有效率和活力。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特別提出,支持涉農電子商務平臺建設,農村電商迎來更好的發展機遇。互聯網+農業”是要通過“互聯網+”來實現農業的現代化,其根本是要提高農業產業的競爭力,要不斷增加農民的收入,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互聯網+”給農業現代化的加快發展帶來了歷史性的機遇。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農業經濟效益,縮短產品到餐桌的距離,也同樣能幫助農業解決信息不對稱的滯銷問題,減少農產品市場交易風險和經濟損失,這也正是互聯網賦予農業的新機遇。農業互聯網基礎設施不斷改善,尤其是看到最近有一些農村光纖入戶的,我們可以想像兩年內如果80%的行政村實現光纖入戶。中央也投入巨資進行電商的基礎設施建設,這里面重點解決一個問題就是最后一公里的問題,這個應該說在我們如果把大的電商鋪到農村或農業里頭起很重要作用。我們互聯網能發展那么快很重要原因就是基礎設施改進,我相信隨著一堆在城里接受過很多互聯網背景,甚至部分農民工回去將是不管做農村電商或者從事其他農業也好,對于發展地方經濟都是有利的。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互聯網+農業的結合將給三農帶來深刻的變化,農村電商潛力巨大,但同時也面臨諸多挑戰,各類企業也在用不同模式積極探索,但可以說還沒有找到一個真正成功、可復制的模式。構建農業電商戰略聯盟是一個具有重大創新意義的戰略舉措,合作企業通過資補、模式借鑒,既能獲得思路和模式上的創新與啟發,更能通過相互資源的支持形成強大合力,加快合作雙方在各自領域的發展速度。相信這種合作模式會對未來農業電商的發展帶來積極促進作用,也將給行業更多的啟示和引領。
二、互聯網+模式下提高地方經濟發展水平的具體措施
首先對于農業電商,政府各地應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導城市資金、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向農村流動,重點鼓勵城市工商企業到農村建立優質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支持農產品精深加工關鍵技術研發,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業,同時,精心打造農產品從包裝設計、儲藏運輸、訂單處理、批發經營到終端零售等產業鏈條各個環節,努力構建完整的產業鏈條,從而不斷提高農業生產力和勞動生產率,讓農民更多地分享農產品增值收益。農民合作社是我們農村未來主要經營主體,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不僅可以降低農業的交易成本,提升農民在市場中的談判地位,同時還能夠增強農民抵御來自自然的、社會的、政策的、市場的等種種風險的能力。農業生產的特點決定了必須以農戶家庭為經營單位,眼下在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問題上需要把握的是,應實現從“組織農民”向“農民組織”的跨越。一些國內比較大金融機構和龍頭企業已經是幫助他們做了一些怎么去選,選擇優質的合作社的客戶,以及過程中搭建運營平臺和合作以后的服務的平臺,那么還有一點我們會發現包括一些大的電商平臺包括超市其實真正入主的都是流通企業,合作社沒有入主,但是合作社有可能入主的,過去入駐的很少,我們也幫助一些企業來做。今天當互聯網的發展,大數據的發展為搭建這種直接對話的數據平臺,我相信建立了這樣的技術上的可行性今天我們會看到更多的商業模式,現在想做的是創新一下或者局部去創新一些讓真正在終端的生產主體、經營主體跟金融機構和龍頭企業建立一個更加緊密的新型的基于互聯網的運營模式。
其次是基礎設施的完善。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大力開展“村村通互聯網”工程建設,電信、移動、聯通、廣電要加快實現寬帶在農村的全覆蓋,確保農村群眾能及時、方便地開展電子商務信息查詢、發布、交易等等,為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提供最基礎的網路保障,要不斷完善推動寬帶網絡提速降費,實施優惠的接入費率和更高的接入速率。此外,要完善網絡支付和金融體系,構建信用和認證體系,推動技術創新,建立完善的電子商務公共服務體系。整合快遞物流資源。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提高物流配送的社會化、組織化和信息化水平,為網上交易提供快速高效的物流支撐。支持重點電子商務企業建設物流中心。針對在農村一次性打通“最后一公里”、直接到人到戶的物流體系設想在目前都難以實現,對現有的農村客運、公路交通、倉儲、縣域散貨運輸、郵政物流等資源進行整合,以縣城現有的物流公司、快遞公司為基礎,組建縣、鎮、村三位一體物流服務中心其次是服務的規模化。構建覆蓋全程、綜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多元新型的社會化服務體系,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基本要求。我國為農業服務的服務業蘊藏著巨大的潛力。我們必須下大功夫挖掘這一潛力,開拓這一市場,千方百計引導大企業大公司下鄉發展各類為農服務的服務業。未來我國應加快構建以公益性服務、經營性服務和自助性服務相結合、專項服務和綜合服務相協調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最后是適合工廠化生產的種養業規模化。工廠化農業也稱設施農業,它是利用現代工業技術裝備農業,在可控環境條件下,采用工業化生產方式,實現集成高效及可持續發展的現代農業生產與管理體系。可以有效地利用現代工業技術和設施裝備農業,使農業生產擺脫自然環境與條件的束縛,利用現代工業化的管理和生產手段從事農業生產,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土地產出率,使資源得到合理、高效利用,使農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大大提高。
參考文獻:
[1]李國教.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問題[D].農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4,(4):1718
[2]馬偉紅.新農村建設信息服務存在的問題 [J].農業網絡信息,2015,(9):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