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東偉
新課程標準給我們高中數學教學提出新的要求,因此高中數學教學方式就學要不斷創新,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談一談教學方式的改革創新.
一、轉變教學觀念
在新課程標準中,對于數學教材的內容編排出現了許多新的內容,對于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此,教師應該及時轉變教學觀念,強化認識.例如,在教材的第二章“算法的初步”中,順應當前時代發展趨勢,加入了計算機的相關內容,部分教師認為這部分內容應該由專業計算機教師進行講解.而實際上,本章的內容主要是為了說明算法的實現包括了多個環節和步驟,而前后兩個步驟之間必須存在嚴謹的邏輯關系,學生必須充分理解,雖然在實際解題過程中可以將部分簡單的步驟省略,但是如果要將算法程序放到計算機上運行,則必須保證步驟的全面性.
二、完善教學方法
在學習活動中,興趣始終是最好的老師,高中數學教師應該充分重視起來,對教學方法進行豐富和完善,加強對于學生數學興趣的培養.從目前來看,在高中數學中,教學內容的抽象性是影響教學效率的關鍵,很容易引發學生的畏懼心理.對此,教師應該對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改進和創新,將抽象的內容形象化、具體化、生動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謂情境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引入或者創設具有一定情境色彩、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場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幫助學生對教材內容進行理解,使得學生獲得全面發展的教學方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生活實際,創設相關的教學情境,將抽象的理論轉化為學生所熟知的概念和問題,從而方便其進行理解和體會,也可以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提升教學的有效性.例如,在對函數的基本性質進行教學時,關于函數的最值問題,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播放一段煙花視頻,然后引導學生進行聯想:在制作煙花的過程中,人們都期望煙花的燃放可以達到最大值,那么,煙花彈在距離地面何種高度爆炸,何時爆炸,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呢?高度(h)與時間(t)存在怎樣的關系,又如何對這種關系進行確定呢?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從而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三、創新教學模式
在新課標中,要求數學教學必須加強對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掌握數學知識,并能夠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合理應用.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該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摒棄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充分尊重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在課堂設計中,堅持以學生為根本,自身更多的是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一方面,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預先提出相應的課題,鼓勵學生組成學習小組,對課題進行研究和討論,另一方面,教師應該組織學生開展相應的課外探索活動,使得學生充分體驗數學發現和創造的歷程,體會到數學的魅力所在,激發其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例如,在對指數函數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結合相應的情境,使得學生能夠明確指數函數的相關概念,然后由學生進行分組討論,提出自己的見解,教師對學生的見解進行評價和指導,引導學生對指數函數的性質進行歸納和總結.這樣,不僅可以使得學生更加輕松地掌握新的知識,還可以拓寬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不過,教師也應該對學生討論的時間進行控制,留出一定的講解和練習時間,以免影響教學進度.
四、強化引導教學
對于高中數學教學而言,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對于學生探索能力的培養,加強對于學生學習的引導,促進其探索能力的提高.數學課程學習的核心和精髓,在于不懈的探究和求索,高中數學處于基礎數學和高等數學的過渡階段,發揮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對于提高數學學習的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學中,教師應該以學生為主體,為其提供動手實踐的機會,使得學生能夠通過自身的實踐,得出正確的結果,從而提高其探索能力;其次,應該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探索活動,通過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方式,針對特定的客體進行分工協作.
五、把握好教學節奏
人們在唱歌時需要按照節奏來唱出優美動聽的歌曲,在運動中需要按照一定的節奏來維持身體的耐力,在教學中,同樣也需要按照一定的節奏來保證教學的效率.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常常看到,有的教師急匆匆地講完了所有內容,卻只用了課堂的一半時間,剩下的時間就讓學生自習或進行題海訓練;高中數學相較于初中數學而言,教學內容增多、難度加大,如果教師的講課速度過快,學生就會出現難以接受或不能完全接受的情況,因此,把握好教學的節奏至關重要.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來合理調整教學節奏,對于學生容易掌握的簡單問題,教師可一帶而過,適當點出需要注意的地方即可;而對于難點易混淆的問題,教師則要放慢速度,進行重點講解與具體分析,并且要留出讓學生自己思考、消化的時間,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六、安排必要的課堂練習
做題對數學而言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要想學好數學,沒有一定量的題目積累是不行的.在數學課上,教師要在講課之余適當安排一些課堂練習,時間大約占每節課的1/4,這是加強學生對數學知識記憶、理解與掌握的重要手段,應在教學中堅持不懈地實施下去.課堂練習既可以訓練學生的解題速度,也可以檢測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還可以培養、鍛煉學生的思維,讓他們鞏固所學的內容.在習題的選擇上,教師要做到“別有用心”.學生做題是無心的,而教師所尋找的例題一定要有心,哪些知識需要補救、鞏固、提高,哪些知識、能力需要培養、加強,教師都應心中有數,不能盲目地為學生布置練習題.題不在多,而在于精.
總而言之,在當前素質教育不斷深化的背景下,新課標的出現對于高中數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此,高中數學教師應該充分重視起來,及時更新教育觀念,認識到數學教學是師生之間相互交流、互動以及共同發展的過程,對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和創新,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出發,對教材內容進行再創造,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推動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