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凱


北京地鐵單日客運量達上千萬人次,2020年運營里程將超1 000 km,其消防安全舉足輕重。北京市公安消防總隊采取了“入企式”消防網格管理、地上地下“一體化”應急救援等一系列措施,保障地鐵消防安全。
地鐵已成為世界各大城市最常見的交通工具和城市規模最好的代表之一,被譽為城市客運交通的“大動脈”和“生命線”。然而,地鐵畢竟是一個復雜的交通運輸系統,其投資巨大、技術難度高、施工周期長、環境因素復雜、事故風險大,尤其在地下狹小空間內,人員和設備高度密集,一旦發生災害,疏散救援困難。
從世界地鐵100多年事故教訓來看,地鐵工程在建設和運營期間可能發生的災害中,火災發生頻率最高,造成危害損失也最大,因此,地鐵消防安全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
北京作為首都,是我國最早建成、最早投入使用地鐵的城市,也是國際上較早建設地鐵的城市之一,其消防安全更是舉足輕重。
北京地鐵建設歷史
北京地鐵發展史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969—1976年):戰備性建設軍事化管理階段,這一時期的北京城市軌道整體建設水平和安全標準普遍較低;第二階段(1976—1984年):北京地鐵二號線建成,地鐵的立項、審批、資金投入和運營管理由政府統一管理,這一時期的北京地鐵基本處于邊維修邊運營的狀態;第三階段(1984年至今):地鐵已由戰備型轉換為生產經營型。
截至2015年12月26日,北京地鐵共有18條運營線路(包括17條地鐵線路和一條機場軌道),組成覆蓋北京11個市轄區、擁有334座運營車站、換乘站53座、總長554 km的軌道交通系統,年乘客量達到32.5億人次,比2010年增長76.2%,2015年12月31日創下單日客運量最高值,達到1 194萬人次。機場線是站點與站點最長距離的線路,從三元橋到T3航站樓,約為18 km。目前,在建或設計建設21條線路,總站點為220座,總里程為442 km,規劃預計至2020年,運營里程將超1 000 km。
“入企式”消防網格化管理
地鐵防災首先是預防火災。北京地鐵主管行業部門為北京市交通委員會。近年來,隨著軌道交通路網不斷擴大、客運量持續大幅攀升,為進一步加強軌道交通安全工作,2012年10月,北京市軌道交通消防支隊正式揭牌成立,隸屬北京市公安消防總隊,接受北京市公安局公共交通保衛總隊的業務指導,其消防管理對象是車站、主變電站、運營控制中心、停車基地、商業設施、辦公大樓、運營商業一體化建筑等更加復雜多元的管理對象,面對日益發展變化的社會環境和工作環境,需要更加專業化的消防監督力量。
“入企式”軌道消防網格化管理
北京地鐵是投資、建設以及運營“三分離”,分別由相應的公司負責。自成立以來,軌道交通消防支隊始終以完善“安全自查、隱患自除、責任自負”消防管理體系為抓手,積極推動地鐵公司和下屬單位,建立了“地鐵總公司、運營分公司、責任站區、地鐵車站”的消防安全管理責任體系,創新實施“入企式”軌道消防網格化管理模式,即在各運營分公司、建管中心建立消防警務工作站,由消防監督員下沉警力入駐地鐵運營管理、建設單位,“手把手”“面對面”開展消防監督檢查,指導全市334個站點形成消防網格化管理。
據軌道交通消防支隊有關負責人介紹,依托公交總隊“每站有警”的警務模式,軌道交通消防支隊推動實施“全警消防”戰略,強化民警 “三懂三會三熟悉”(即“懂消防法律法規、懂防火滅火常識、懂消防執法程序,會消防監督檢查、會消防宣傳教育、會組織自防自救,熟悉車站基本情況、熟悉崗位工作職責、熟悉應急處置預案”)的能力。
增強地鐵消防安全宣傳力度
北京市公安消防總隊實景拍攝了《關注消防、平安出行》地鐵消防主題公益宣傳片;每日在2 000余塊導乘屏、5 000余個車載電視循環播放消防公益宣傳,在站內設立消防公益宣傳牌和燈箱廣告1 270塊,在地鐵站內固化消防公益宣傳燈箱廣告位1 000余塊,在地鐵車站在站廳、站臺門廳柱固化5 000余張消防主題掛圖。
每一名地鐵員工都是一名義務消防員
支隊推動運營單位以“車站班組長培訓班”“車站站務員培訓班”“列車駕駛員培訓班”等為契機,將消防安全常識納入地鐵新老員工上崗和輪崗培訓內容,幫助員工重點掌握消防“三懂三會”(即“懂火災的危害性、懂火災的撲救方法、懂預防火災的措施,會報火警、會使用滅火器、會逃生自救”),培訓合格持國家五級建(構)筑物消防員職業資格證1 600余人,全市 334個地鐵站消防中控室100%實現了雙人持“自動消防系統操作資格證”上崗。
地上地下一體化應對火災救援
地鐵滅火救援是一項世界性難題,其所需知識面廣、系統性強、危險性大,涉及人員疏散、救生、防護、照明、破拆、滅火等各個環節,需要利用現有消防裝備和固定消防設施,進行科學高效處置。
配齊全市軌道固定消防設施
北京市設置全網絡軌道交通指揮中心,可以收集全市軌道交通各線路、站點消防設施管理狀態和聯動運行情況的監視信號。按照國家和地方標準,地鐵各條軌道交通線路均設置了火災自動報警系統,配備設置了室內外消火栓系統、氣體滅火系統、事故通風排煙系統、疏散指示標志和應急照明系統。
研究和攻克消防救援技術難題
北京市朝陽區公安消防支隊研究固定排煙設施與排煙裝備的綜合應用;海淀區公安消防支隊最大限度模擬高溫、濃煙、黑暗、障礙等作戰環境;豐臺區公安消防支隊強化地鐵車站屏蔽門及列車車體構造的熟悉能力;石景山區公安消防支隊對路軌兩用消防車進行實地測試;大興區公安消防支隊分析研究照明設備的技術應用……
科學有效處置火災救援,構建地上地下“一體化”格局
針對地鐵火災滅火救援,北京市公安消防總隊聯合地鐵沿線屬地支隊和中隊,與安全監管、城建發展、地鐵運營等有關科研部門建立戰略合作機制,組織到法國、德國、意大利學習,對法國的英法大隧道、意大利的米蘭機場快線中的火災報警及滅火系統的成熟技術和設備進行調研。
通過策劃實施、專家評估、課題研究,專門開展了“預案編制、技戰術操法研究、防排煙、個人防護、破拆、照明、搜救、通信保障”等8個方面的研究,并實現了“一車站一預案”的目標,形成了地上地下“一體化”體系,即建立完善軌道交通地上地下一體化消防工作格局,整合地上地下火災防控資源,實現地上地下警務優勢互補。
高溫煙氣聚積、人員高密度、疏散施救困難……日前,一場真實的火災模擬熱煙測試演練在北京宋家莊地鐵站展開。演練調集6個支隊、14個中隊的地鐵火災滅火救援編隊和戰勤保障基地,共計47輛消防車、579名官兵參加,并協調交管、120等社會聯動力量參與。這是北京市公安消防總隊組織地鐵沿線屬地支隊和消防中隊開展的“地上地下一體化”滅火救援演練。
演練現場貼近實戰,設置了發煙、障礙、黑暗等場景,測試了多功能消防防護服、消防員跟蹤定位等高精尖類裝備,實時記錄測試數據,形成分析報告,對地鐵站排煙送風系統以及總隊現有器材裝備作戰效能進行了全面測試。
通過地上地下“一體化”體系,豐富了軌道交通消防安全管控手段,高效應對各類重大突發情況,實現軌道交通火災防控力量和防控效能的倍增,最大限度適應軌道交通火災防控、滅火救援、應對處置各類突發事件的現實需要。
編輯 秦運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