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夏菁
摘 要:新課改給小學語文教學帶來了春天,活躍的課堂蘊含著巨大的生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地方,新課標下的語文課堂應需要充滿生命活力,需要教師與學生互動。課堂引導者--老師要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要目標,這就需要教師把課堂打造成一個充滿學習激情的天堂,給學生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筆者經過多年的小學教學經驗,就新課改下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展開以下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問題;提高
伴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與深入,改革現有的陳舊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教學的新路徑,以期能夠為我國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和效果的提高已成為全體小學語文教師的共同面臨的課題。那么,如何創(chuàng)新新課改下小學語文的教學呢?筆者結合自身的長期的一線教學的實踐經驗及兌現課改的不斷地認識淺談如下自己的觀點與看法:
一、課改后小學語文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要因材施教。要關注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激發(fā)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要以“賞識教育”為主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教師叫以通過對談心或課堂表揚的形式讓其盡快樹立學習的信心和興趣。二是以自身為榜樣。對于名學生,尤其是名小學生來說,教師是其心目中最敬佩的人,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影向其性格和行為習慣,囚此,教師應該為人師表。
要注重實效。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是課堂教學的最終目的。新課標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有些教師自然而然就會想到分小組討論這種形式。其實這種形式看似非常熱鬧,實則并小能真止地起到討論的作用。往往是小組中學習成績突出者在思考,而其他學生則允當了觀眾,久而久之,這些同學就更不愿意去思考了。
優(yōu)化教法,激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教學方法具有多樣性和靈活性的特點。堂課可以將情境教學、探究教學、目標教學、互動教學、合作研討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和創(chuàng)新教育思想優(yōu)化組合起來,做到一法為主,多法并用。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習成為學生的種強烈的內心需求,一種持久的參與意識,最后形成學生自主學習的強大動力。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應給學生提供一個主動參與的學習空間,讓學生的思想感情得到釋放。
二、新課改后如何提高小學語文小學質量
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有效開展合作學習、自主學習以及探究學習,使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在整個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改變原有被動、單一的教學模式,建立一種能夠將學生主動性和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的多樣化教學模式,從而使學生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進行求知和學習。這種以學生為教學主體的教學方式已經走入了人們的視野,并逐漸取代了傳統(tǒng)教師本位的教學模式。只有這種重視調動學生積極性與主動性的教學方式,才能夠將學生的學習過程變被動為主動,從而使其得到更好、更全面的發(fā)展。
因材施教、并采取多種教學方法來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促進學生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一方面,每一個學生都是具有自己獨特個性與特點的不同個體,整齊劃一的教學組織形式勢必制約著學生個性的發(fā)展與能力的提高。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在中國古代時期孔子的教學思想中便有明顯的體現,時至今日,無數的實踐證明它正是解決班級授課制特有缺陷的最佳辦法。另一方面,教學方法是教學目標得以順利實現的重要媒介和橋梁,正確、恰當而科學的教學方法不僅有助于教學任務的高效完成,更加有助于學生知識的獲取與學科素養(yǎng)的提高。在科學技術不斷發(fā)展與完善的21世紀,借助多媒體等教學手段來輔助教學的順利開展已經成為時代發(fā)展的主流趨勢了。現代科技的發(fā)展為教學渠道的拓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作為小學的語文教師應該順應時代發(fā)展的潮流,拓寬教育渠道、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以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實現。
開展第二語文課堂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僅僅利用課堂教學時間和教材內容是遠遠不夠的,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學習語文知識,幫助學生組建魅力閱讀、寫作文苑等興趣小組,讓他們充分利用大課間和假日時間,積極開展課外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活動;通過討論、參觀、訪問等多種形式組織學生活動,提高其寫作能力,再將其文章在刊物上發(fā)表。寫得特別好的可推薦給指定刊物。學生看到自己的文章在校刊上發(fā)表,尤其是在權威的刊物上發(fā)表,那成功的喜悅自不必說,這更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運用語文知識的積極性和寫作熱情。在這樣的天地里,學生們可以放飛自己、充滿想象、愉快合作,既收獲學識又鍛煉能力,在探究學習之中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意識和團隊精神。
三、注重現代教育與技術的結合
語文新課標曾清晰地表明:“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語文課程應植根于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化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流、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因為對多媒體技術的使用,給教學帶來了新的思維,帶來了新能量。學生也可以在媒體播放中理解深一層含義,因為電腦、幻燈片的運用,可讓學生身臨其境,身處其中進行體會。學生在學習描述景色的文章中更能領悟到其中的精妙,從而拓寬了教學的思路,使語文教學更生動、更快樂。
新課程標準是現代小學語文教學的指導理念,我們要將新課改運用于具體的語文教學活動,需要我們進行不斷的實踐與探索,方能開創(chuàng)小學語文教學新局面,從而有利于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1]劉靜.淺談新課改下的初中語文教學[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1,(12).
[2]喬薇.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方式的轉變分析[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