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拓
摘 要:“數學教育應該創造一個有利于學生生動活潑、主動求知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在獲得作為一個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數學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能得到發展.”這是新課程標準對數學教育目標提出的明確要求,強調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和個性發展,要幫助學生逐漸形成對知識的主動探究,注重獲取知識的過程和方法,進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潛能和追求成功的心理品質,突出了“以人為本”的現代教育價值取向。
關鍵詞:以人為本;初中數學
在課堂教學時,教師要改變教學觀和學生觀,充分發揮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先學H教、以學促教,讓學生在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中得到長足發展。同時教師要為學生營造出和諧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感悟數學思想與方法,鑄就起高效的數學課堂。
一、創設問題情境,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方法
鹽是每個人健康成長所需要的東西,但是不能就鹽吃鹽,那是很難咽下的,鹽需要溶入湯中才能被吸收。情境之于知識,猶如湯之于鹽,知識需要融人情境之中,才能顯示出它的情感與價值,才能幫助學生消化、吸收。而創設問題情境,要遵循問題情境——建立模型——求解——解釋——應用的過程,在過程中體驗建立數感、符號感、應用意識、合作和探究意識,從中理解數學概念和意義。
二、教學與生活融合,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渠道
加強教學與生活的聯系是課程改革的一個方向。新課程標準明確規定,初中數學教學應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將生活經驗數學化,將數學知識生活化,這是堅持“以人為本”理念的體現。教師應先于學生養成生活化的教育意識,以生活化思想為指導,進行有效教學設計,以趣導學,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從內心深處感悟和發現數學的價值,提高其學習有效性。以“相似三角形的性質”為例,先將學生帶到操場上,問學生怎樣才能知道國旗桿的高度?一些學生可能會說爬上國旗桿上進行測量,但是顯然這很難實現,此時教師可先讓學生測量自己實際身高與影子的長度,然后將身高與影子長度的比值計算出來,學生腦中馬上就能出現“比值相等”的原理,身高與影長是成比例的,而人的身高和影長與旗桿高度和影長所構成的兩個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計算出身高與影長之比,再測量出旗桿的影子長度,方可算出旗桿的實際長度。通過上述方法,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還能使學生鞏固相似三角形的有關性質。
三、尊重信任,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
在以知識傳授為主的課堂教學中有一點被忽略,那就是作為生命個體的學生是有豐富的個人情感和自身發展需求的,學生的思維活動會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自主意識、創新意識沒有發展的機會。在新課程背景下,學生是課堂活動的主體,老師則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啟發者,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服務。初中階段的學生,自我意識開始覺醒,期待自己的意見能夠得到承認和尊重。因此教師要在充分抓住學生好奇、敏感、爭強好勝的年齡特征的基礎上,結合課程目標要求,把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協調指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學習。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不同層次的學生為完成共同的小組任務都積極動手、動腦,師生、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是多向性的,能夠使學生自主地獲取相關信息,思維容易受到啟發,他們的自主意識、探索精神都能得到發展。同時開展小組競爭,可以充分調動小組成員的團隊精神和競爭精神。
四、以開放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
對于初中生來說,常規性的問題已不能激發起他們的探究熱情,而開放性的問題則能充分調動他們的思維潛能,在新穎與充滿挑戰的問題情境中探究發現,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開放性問題可以是一題多解,也可以是多題一解,還可以是方案設計類問題等,通過這樣的問題可以讓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更大程度的發揮,也讓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得到提升。在教學“不等式與不等式組”時,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探究熱情和學習欲望,可以出示一些讓學生自主設計方案的問題。例如,“我校計劃用原有圖書室中不超過1900本科技類書籍和1620本故事類書籍,在各門前組建中小型圖書角共30個,如果一個中型圖書角需要科技書80本、故事書50本,小型圖書角需要科技書30本、故事書60本,你有幾種組建方案?請設計出來”。這樣的問題學生容?接受并且樂于探究,通過用不等式組將其關系表示出來并求解,就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學習帶來的快樂。
五、合作交流實現課堂的共贏
教與學是一個和諧的共同體,師生雙方在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相互溝通中分享彼此的經驗、交流彼此的情感,從而,成共識,實現教學相長,共同進步。這樣的交注互動,對于學生而言,凸顯了主體性地位,個性得到了發展;對于教師而言,上課不再是傳授知識,而是與學生一起分享、共同提高。由此也就實現了師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共贏,打造出優質、高效的數學課堂。
在教學“相似三角形”時,對于不可直接測量的問題,教師可以與學生交流方案,在交流過程中學生將已經學過的知識進行整合,如有的學生用到了已學過的三角形全等來解決,也有的學生用到了剛學到的對應線段成比例,這些都可以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能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也能收到教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初中數學教學的生活化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0(4).
[2]梁潔.從“文本”到“人本”對初中數學教學模式的幾點思考[J].基礎教育研究,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