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月娥,郭芙茉
(浙江工業大學 體軍部,浙江 杭州 310014)
?
浙江省高校跆拳道課程建設及改革對策研究
高月娥,郭芙茉
(浙江工業大學 體軍部,浙江 杭州 310014)
文章對浙江省高校跆拳道課堂教學、校(院)運動隊和協會三種開展形式分教師問卷和學生問卷進行調查,發現,浙江省高校跆拳道課程建設存在師資力量薄弱,武術專業教師轉專業教師任教情況嚴重;教學內容局限于基本功、品式和腿法,無法滿足學生興趣需求;三成學校場地器材不能保證,存在風險隱患等問題。結合校(院)運動隊建設和跆拳道協會發展對課程建設的影響研究成果,提出加強師資隊伍專業化建設,調整課程內容設置,科學定位課程價值以及發揮跆拳道協會“以點帶面”的紐帶作用等浙江省高校跆拳道課程建設的改革對策。
浙江省;跆拳道;課程建設
目前,浙江省高校跆拳道運動的開展主要是以跆拳道課堂教學、校(院)運動隊和跆拳道協會的形式進行。本文通過文獻資料、專家訪談和問卷調查等方法對浙江省高校跆拳道課程設置的合理性、影響跆拳道課程教學效果的因素、運動隊建設和協會發展對課程建設的影響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總結和歸納浙江省高校跆拳道運動的發展狀況和課程建設現狀,從制定適宜學生需求的課程培養目標、適當調整課程內容設置方案等方面展開研究,找出制約浙江省高校跆拳道發展的原因及課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為浙江高校跆拳道課程建設以及該運動的發展提供理論和實證依據。
1.1 研究對象
對浙江大學、浙江工業大學、浙江工商大學、浙江師范大學、杭州師范大學、嘉興學院、臺州學院、湖州師范學院、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等21所高校進行調研,其中本科院校15所,高職院校6所。
1.2 研究思路
從選修和選項為主的跆拳道課堂教學、俱樂部或協會形式的跆拳道課外活動、以比賽為主的校(院)訓練隊三個層面展開調研,了解各院校跆拳道課程開設的具體情況進而發現問題并提出解決對策。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獻資料法。
1.3.2 問卷調查法。對于跆拳道課程的調查分教師問卷和學生問卷。教師問卷主要調查內容包括跆拳道課程培養目標,跆拳道的師資狀況,場地、器材配置情況,授課內容和考核形式等。學生問卷分為跆拳道教學問卷、跆拳道協會問卷、跆拳道院隊問卷三種。跆拳道教學問卷主要包括學生對跆拳道的認知程度、課程內容滿意程度、場地器材的滿意程度、考核方式的認可情況以及學生認為存在的主要問題。對于校(院)運動隊的調查主要涉及參賽情況、訓練次數、訓練場地、訓練內容與比賽項目等。對高校跆拳道協會的調查主要涉及協會開課頻率、教學內容、師資、場地器材及考核形式。
問卷的設計邀請浙江省跆拳道領域10位專家進行效度檢驗,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5人。據專家調查的反饋結果對問卷進行修改完善,力求準確反映本課題研究的目的和任務。
2.1 浙江省高校跆拳道課程開展情況
文章主要針對跆拳道課程開課情況、師資狀況、場地器材、開課形式和時數、教學內容、考核方式以及教學效果指標進行調研,其中具有針對性、代表性的問題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2.1.1 師資隊伍建設。浙江省高校跆拳道教師師資專業結構的調查結果顯示,在所調查的24位承擔跆拳道課程教學的教師中武術專業教師17人,跆拳道專業教師5人,其他教師2人,分別占總數的71%、21%和8%。
隨著高校跆拳道選項課程的開展,很多武術教師轉型擔任跆拳道教學,這是浙江高校體育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在對轉型教師對于跆拳道教學的興趣的調查中,76%的人選擇喜歡,23%的人選擇一般。教師的教學興趣僅是影響教學效果的諸多因素之一,轉型教師的專業技術、技能水平,對該項目的認知水平,教學興趣,教學中方法和手段的靈活運用能力以及對該項目禮儀和文化層面的理解等均良莠不齊。可見,要提高高校跆拳道教學的專業水平只有兩種途徑,要么配備足夠的跆拳道專業教師,要么對擔任跆拳道教學的武術教師做專業培訓指導。
2.1.2 場地器材建設。有關浙江省高校跆拳道課程開展的場地調查結果顯示,14所院校配備了跆拳道專用場館或場地,占67%;3所院校在操場上,包括塑膠跑道或足球場地開設跆拳道課程,占14%;其他場地的有4所,占19%。
約三成的高校跆拳道腳靶、護具等器材配備完備,近一半的高校器材有所配備但不夠完備,一成的高校器材配備很不完備。
經調查,有些高校從跆拳道課程到跆拳道校(院)隊以及協會均有較好的場地和器材設施,足夠的硬件設施保證也成就了幾所院校跆拳道的發展,以浙江工業大學、溫州醫學院和浙江師范大學為代表的幾所高校不僅在省內遙遙領先,而且在全國比賽中也占有一席之地。但相當多的高校對跆拳道項目不夠重視,雖然開設了跆拳道課程,但教學設施的簡陋以及教學場館不足使跆拳道教學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
跆拳道不同于一般體育教學,它對于場地的要求是非常重要的。眾所周知,跆拳道是光腳在跆拳道訓練墊上進行健身鍛煉的一種項目,光腳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很直觀地感覺到腳用力的正確部位,最大限度地增強踝關節以及腳背力量,還可以使學生在練習過程中充分體驗到人體骨骼與肌肉在和諧用力中美的享受,使學生對動作的瀟灑與舒展產生濃厚的興趣。赤腳、道墊、鏡子都是跆拳道訓練所必備的,操場或是其他場地僅可以滿足跆拳道初期基本教學的需求,但是很難進入高水平跆拳道教學的場景與狀態,因此場地的保證非常重要。跆拳道專業腳靶是跆拳道腿法練習中必備的器材,跆拳道護具又是實戰訓練中必不可少的保護器材,沒有配備相應的跆拳道器材其學習與訓練就僅限于皮毛,很難達到應有的訓練效果。因此,加大教學場地器材設施等硬件方面的投入是開展跆拳道課程建設、提高教學效果的一項重要措施。
2.1.3 教學內容設置。在對于跆拳道課程教學內容的多項選擇調查中,選擇跆拳道基本功的有16所,選擇跆拳道品式的有15所,選擇基本腿法的有20所,選擇跆拳道功力練習的有2所,選擇實戰技術的有8所,選擇擒拿格斗技術的0所。
可見,目前浙江省高校跆拳道課程的教學內容設置中主要是以基本功、腿法和品式為主,實戰和擒拿格斗在高校教學中尚未作為教學重點。
浙江高校跆拳道課程主要以跆拳道基本功、腿法和品式為主,功力練習和擒拿、格斗等實戰性練習相對較少,如此的教學內容設置對于提高學習者體質健康水平和提高協調能力不成問題。值得注意的是,學生對于跆拳道課程的興趣主要表現在跆拳道項目的實用性,另有相當數量的學生學習跆拳道是希望能夠了解一種傳統文化,進而培養自己堅韌的意志品質。因此,跆拳道課程不僅僅是一項體育技能的教學,更是一種傳統文化的傳播與繼承。
跆拳道課程的開展應遵循跆拳道訓練的系統性,符合當代大學生的興趣需求,完善的跆拳道課程體系應該是以跆拳道基本技術動作學習為基礎,以提高競技技術、技能為主要目標,強調課程內容結構合理性與系統性。同時,跆拳道課程在文化、教育、健身方面的功能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創新能力的培養非常重要,這些必將成為跆拳道課程改革的新的價值取向。因此,在跆拳道教學內容中,一方面應增加實戰、功力、擒拿格斗等內容的比例,一方面應注重跆拳道課程在禮儀、文化、教育和健身方面的功能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2.2 浙江省大學生跆拳道競賽發展情況
2.2.1 浙江省高校跆拳道院隊構成及參賽情況。我們調查了9所成立院隊的學校,其中,浙江師范大學在2000年,溫州醫學院2003年,浙江工業大學2005年。另外,臺州學院2007年,嘉興學院2009年,其余均為2008年即首屆浙江省大學生跆拳道比賽之年。截止本次調研,浙江省共有三所院校參加了全國大學生跆拳道比賽,即浙江師范大學、溫州醫學院、浙江工業大學。參加比賽的跆拳道運動隊隊員大多來源于所在校(院)跆拳道協會,其次是跆拳道選項班,特招和選拔的隊員僅占少數。由此可見,跆拳道協會的成立有助于跆拳道競技人才的培養和儲備,是推動大學生跆拳道競賽開展的重要紐帶。
2.2.2 浙江省高校跆拳道院隊訓練情況。關于浙江省高校跆拳道院隊的訓練情況的調研主要從訓練頻率、時間與訓練內容等指標入手。見表1

表1 訓練次數、時間和訓練內容列表
有關訓練次數和訓練內容的調查如表1所示,訓練時間一般為2h/次,訓練次數2~5次/周不等。訓練內容以實戰和品式為主,只有兩所學校涉及功力和特技。省賽的比賽內容為實戰和品式,調查結果與省賽的比賽內容的設置密切相關,這充分說明運動競賽是影響訓練內容設置的主要影響因素。
2.3 浙江省高校跆拳道協會開展情況
對浙江省高校跆拳道協會開展情況的調研主要集中在師資隊伍狀況、場地器材情況和協會活動開展情況等方面。
2.3.1 師資隊伍和場地器材情況。有關浙江省大學生跆拳道協會開展情況,我們調查了十所浙江省高校跆拳道協會。其中跆拳道協會的教練是本校教師的有5所,外聘教師的有3所,聘請其它培訓機構的教練有2所。
訓練場館可滿足協會需要的有6所,基本滿足的有4所;跆拳道協會專業器材的來源完全自備的有1所,協會準備的有4所,學校準備的有5所。高校跆拳道協會是學生自行組織的學習活動性協會,比較成熟的協會擁有完備的訓練器材,有一半的協會是由所在學校提供。
2.3.2 協會活動開展情況。關于浙江省高校跆拳道協會活動開展情況的調查包括活動開展頻率、時間、練習內容和主要考核方式等內容。見表2

表2 十所院校協會活動開展次數時間及內容表
由表2可以看出,訓練次數以2次/周為主,其中跆拳道開展較好的幾所學校高達3~4次/周,訓練時間一般為每次兩小時左右,同跆拳道課堂教學內容設置一樣,禮儀、品式、腿法是每所高校必備的教學內容,實戰內容比課堂教學偏高,功力、擒拿格斗和特技有所涉及但尚未成為主要活動內容。
高校跆拳道協會的開展,一方面能夠推動高校跆拳道競賽的開展,為院隊培養和輸送隊員,另一方面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除課堂教學的基本功、品式和腿法之外,將功力、擒拿格斗和特技表演納入到了主要學習內容中,協會教學體系日趨豐富和完善,這必將推動高校跆拳道課程教學內容的改革,為課程改革打開切入點。所以,規范和完善協會管理制度,建立規范的協會組織機構和工作制度,積極策劃協會活動,加強跆拳道協會之間、協會與校(院)訓練隊之間以及與協會成員所在選項班級的交流與合作,必將“以點帶面”促進浙江省高校跆拳道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化。
首先,師資方面,浙江省高校跆拳道課程教學中相當數量的教師由武術教師擔任,其授課水平、教學興趣以及專項業務素質如何,能否勝任課程開設和發展的需要,是否應及時補充專業教師以帶動整體跆拳道教師隊伍的業務水平并加大武術兼課教師的跆拳道專業培訓問題?
其次,教學條件方面,已配備的專業場地與器械器材能否確保課程開設的實際需要,能否在滿足教學需要的前提下,確保訓練和協會活動的開展,能否做好安全保障,降低運動風險,是否應進一步加強場地器材設施投入,充實基礎保障問題?
第三,教學內容方面,以基本功、腿法和品勢為主的浙江省高校跆拳道課程的教學內容設置是否合理,實踐教學內容是否符合學生興趣需求,是否應適當調整課程內容設置,根據社會發展與學生需求重新定位課程價值取向?
第四,跆拳道協會和訓練隊活動的開展對課程建設有什么樣的影響?如何通過協會和訓練隊的發展深化課程建設和改革,如何做到相輔相成,相得益彰?跆拳道協會作為連接運動競賽和課程建設的良好紐帶,怎樣才能起到“以點帶面”的重要作用?
綜上,加強師資隊伍專業化建設,加大場館器材等硬件設施配套投入,調整課程內容設置,定位課程價值取向,大力加強跆拳道協會建設必將成為促進浙江省高校跆拳道課程建設及改革的重要舉措。
[1] 孫茂君,劉衛軍.我國跆拳道運動發展現狀及對策分析[J].搏擊·武術科學,2007(8):86-88.
[2] 鄭國威,劉民生.淺談跆拳道運動的發展[J].解放軍體育學院學報,2000(3):58-63.
[3] 陳立新,張明飛.當前跆拳道運動競技能力的發展趨勢及對策[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1(5):113-114.
[4] 袁震瀾.試論國家隊跆拳道運動科學訓練的主要特征[J].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1(4):544-546.
[5] 曹冬,曾慶國.對跆拳道比賽安全性的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2(4):94-95.
[6] 劉宏偉.韓國教練金建一跆拳道訓練特點[J].中國體育教練員,2001(4):29-30.
[7] 劉和臣.學校開設跆拳道體育課程的可行性分析[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1(1):90-91.
[8] 高潔倫.普通高校跆拳道俱樂部教學改革研究[J].搏擊·武術科學,2006(3):55-57.
[9] 馬若.高校開設跆拳道課的實踐探索[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2(3):100-101.
Study on the Course Construction and Reformation of Taekwondo of Universities in Zhejiang Province
GAO Yue-e,GUO Fu-mo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gzhou 310014, China)
On the basis of the teachers questionnaire and the students questionnaire, the article analyzes three forms of classroom teaching, school (institute) sports team and association of taekwondo of universities in Zhejiang province, have found tha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aekwondo. The problems are weak teacher resources, gravity of the situation of Wushu professional teachers turn into professional teacher, teaching content limited to the basic skills, product type and kicking that couldn't meet the desire for students , thrity percent school grounds equipment is not perfect and exiting hidden dangers.Combined with the impact of school (institute) sports team construc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aekwondo Association on course construction, we put forward the reform measures of Course Construction of Zhejiang Province's University.The reform measures are strengthen the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team , adjust the curricular content, orientate the course value scientifically and take the Taekwondo Association plays the role as a bridge to point to an area.
Zhejiang province; taekwondo; course construction
浙江省教育廳項目(GZ152105083800)
2016-10-08
高月娥(1978-),女,講師,碩士,跆拳道國際健將,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
G807.4
A
1004-3624(2016)06-008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