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月秀
?
綜合保暖護理對術中低體溫及術后寒戰的影響
陳月秀
目的:探討術中綜合保暖護理對術中低體溫及術后寒戰的影響。方法:選擇我科室2014年11月~2015年2月手術患者60例,將其隨機等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采用常規保溫護理;觀察組采用術中綜合保暖護理,比較兩組患者術前、術中、術畢、術后2 h時的體溫、收縮壓以及心率的情況,統計兩組術后尿量、引流量、拔管時間、完全清醒時間、寒戰以及躁動發生率。結果:觀察組患者的術中、術畢體溫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術中、術畢以及術后2 h收縮壓、心率低于觀察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引流量少于對照組(P<0.05),術后完全清醒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寒戰以及躁動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術中綜合保溫有利于減少患者術中低體溫的發生,減少術后寒戰,穩定患者的生命體征,確保手術安全,值得推廣。
綜合保暖;手術室;低體溫;寒戰
術中低體溫是手術比較常見的并發癥,多由于干燥濕冷的麻醉氣體、術中代謝、手術區皮膚蒸發以及輸注的冰冷液體帶走了機體的部分熱量所致。術中低體溫的發生率約為50%~70%[1],其一旦出現可導致凝血功能障礙,術后交感神經張力增高,外周血管收縮,循環阻力增大,增加心腦血管疾病和術后切口感染的發生率。研究報道,創傷性低體溫的發生可增加患者的死亡率。近來越來越多手術室醫護人員開始關注術中低體溫的危害[2]。采取必要的保護措施,降低術中低體溫的發生已經成為手術室研究的熱點。我科室對30例行肺癌根治術的患者采用術中綜合保溫護理措施,以減少低體溫的發生,取得滿意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我科室2014年11月~2015年2月收治的手術患者60例。納入標準:(1)均知曉自身病情、配合研究。(2)年齡18~75歲。(3)美國麻醉師協會(ASA)分級Ⅰ~Ⅱ級,氣管插管靜脈吸入復合麻醉。(4)無手術禁忌證,手術時間>2 h。(5)未合并有危急生命的嚴重疾病。(6)均為開腹手術患者。(7)預后良好。排除標準:(1)合并有心理疾病、精神疾病患者。(2)術前服用抗抑郁藥、安定藥或調解免疫的藥物。(3)手術期間意外死亡的患者。(4)術前合并有感染、發熱。(5)術后昏迷的患者。(6)合并有低蛋白血癥、糖尿病、皮損等疾病。(7)術中大失血。(8)體質指數>30。將其隨機等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25~75歲,平均(48.5±18.3)歲;其中胃癌切除術11例,肝葉切除術3例,直腸癌根治術10例,其他6例。對照組男15例,女15例;年齡22~75歲,平均(49.2±19.5)歲;其中胃癌切除術10例,肝葉切除術5例,直腸癌根治術9例,其他6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麻醉誘導后插管,接入麻醉機機械通氣,對血壓、心率、血氧飽和度、心電圖等情況進行監測。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患者進入手術室前保持適宜的溫度,控制在22~25 ℃。術中輸注的液體均為常溫,術中采用恒溫水毯保溫,調節恒溫水毯至38~40 ℃直至手術結束。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術中綜合保暖措施,主要措施如下:(1)加強對患者的心理護理。患者的緊張情緒是影響血液分配的重要因素。因此,患者進入手術室后,護士做好患者心理安撫工作。簡單介紹手術室的環境,告知患者自己會一直陪伴在患者的身邊,減少患者的緊張情緒。還可通過眼神、表情、撫觸等非語言溝通的方式幫助患者擺脫不良情緒的影響。(2)液體加溫。熱量在水中較空氣中傳導的快,因此,在輸液體之前,對皮膚消毒液、輸入的液體、血漿、胸腔沖洗液等進行預熱,使用可調控恒溫箱中使溫度維持在33~36 ℃,但嚴格控制溫度≤37 ℃[3]。(3)鋪無菌單后即刻在切口兩側放置50 ℃無菌袋鹽保溫[4],術野使用經溫鹽水浸泡過的0.9%氯化鈉注射液紗布,有效減少機體熱量的散失。(4)術后巡回護士加強巡視,監測好患者的體溫。手術結束前30 min通知病房做好病室環境和床單位的保暖。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術前、術中、術畢、術后2 h時的體溫、收縮壓以及心率的情況,統計兩組術后尿量、引流量、拔管時間(術畢至咳反射、咽反射恢復的時間)、完全清醒時間(向力恢復,能正確舉手、抬頭、回答問題等)、寒戰以及躁動發生率。體溫監測采用熱電偶探針。其中:(1)低體溫。當患者在任何一個監測點的體溫低于36 ℃則被認為出現術中低體溫。(2)寒戰。術后30 min內出現不能自主的肌肉收縮抽動。(3)躁動。肢體出現躁動,具有反抗表現,可以拔除各種導管,或者出現無法抑制的呼喊。由恢復室護士評估各組患者術后寒顫、躁動的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5.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或重復測量資料設計的方差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體溫、血壓、心率比較(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體溫、血壓、心率比較±s)
注:兩組患者手術前后體溫、收縮壓、心率比較,組間、不同時間點、組間與不同時間點交互作用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引流量、尿量、拔管時間、完全清醒時間比較(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引流量、尿量、拔管時間、完全清醒時間比較±s)
注:1)為t值,2)為t′值
2.3 兩組患者寒戰、躁動發生情況比較(表3)

表3 兩組患者寒戰、躁動發生情況比較 例(%)
體溫恒定對維持人體正常代謝及各項生理功能至關重要,人體正常體溫在37 ℃左右。體溫降低是手術過程比較常見的并發癥之一,術中一旦出現低體溫是比較難糾正的。尤其是老年患者,他們體溫調節能力差,皮膚血管收縮能力反應降低,心血管儲備功能降低,低體溫帶給患者的損害是比較嚴重的。手術室患者出現低體溫的原因與以下因素有關:(1)手術室環境。手術室環境溫度若過低可與人體形成溫差,通過輻射和對流散熱,降低了人體體溫。(2)機體散熱。一方面皮膚消毒時會被消毒劑帶走一部分熱量,另一方面,術中輸注的液體也是帶走患者熱量的重要因素[5]。此外,患者皮膚若大面積暴露于空氣中,也會加重機體熱能散失。(3)麻醉作用。肌肉藥物的使用使得骨骼肌松弛,機體產熱的功率下降;氣管插管麻醉藥物進入肺內,會隨著患者的呼吸帶走熱量[6]。
積極預防術中低體溫的發生,做好對患者的保暖護理工作已經成為手術室護理的重要內容。本研究通過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工作、加熱術中輸注液體、在切口兩側放置50 ℃無菌袋鹽保溫、術野使用溫紗布、巡回護士加強巡視等措施,有效降低了術中低體溫的發生,而且減少了患者心率和血壓的波動,減少了患者術后引流量、術后完全清醒的時間和躁動的發生率,均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以上保護措施均對抗全麻誘導后的低體溫有積極效果,還可以減少術后滲血的增多[7]。已經有研究結果顯示,術中綜合保溫護理能夠降低患者術中低體溫及寒戰的發生,減少術后并發癥,是一種安全有效的護理方法[8]。因此,在手術室護理時護理人員應該重視起患者的體溫,采取綜合性的保暖護理措施,盡量減少術中低體溫的發生。
綜上所述,術中綜合保溫有利于減少患者術中低體溫的發生,減少術后寒戰,穩定患者的生命體征,確保手術安全,值得推廣。
[1] 吳 佳.保溫護理對手術室患者術中應激及滿意度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22):3-5.
[2] 梁宏云.老年腹部惡性腫瘤患者術中保溫護理的效果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3,22(18):2229-2230.
[3] 趙 敏,趙 力,王忠慧.術中輕度低溫對老年肺癌患者術后早期認知功能的影響[J].昆明醫科大學學報,2013,34(5):123-127.
[4] 章立楠,蘇文敏.保溫措施用于胸腹部腫瘤術后患者的效果觀察[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3,30(3):72-74.
[5] 方 勇,連愛民.淺談全程持續聯合保暖對肺癌患者的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23):591-592.
[6] 林秋霞.綜合保溫措施在老年肺癌根治術患者術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2,18(4):426-427.
[7] 蘇 芬.預防前列腺汽化電切術中低體溫的保暖護理措施[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4,20(2):145-146.
[8] 朱 帥,閔昱源,鄭少華,等.術前聯合術中保暖避免全麻手術低體溫發生[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3,12(3):195-196.
(本文編輯 崔蘭英)
214200 宜興市 江蘇省宜興市人民醫院手術室
陳月秀:女,本科,副主任護師,護士長
※手術室護理
2015-11-29)
10.3969/j.issn.1672-9676.2016.1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