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梅
摘要:“營改增”的實施,標志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社會經濟系統與機構發生轉變,實現社會經濟體系的不斷調整與改善。實施“營改增”,使得諸多行業經濟發展在不斷完善,尤其是對于建筑行業來說意義重大,通過實行“營改增”,必需對原有的建筑企業經濟體系進行已調整,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應對當前的稅收環境,科學開展納稅籌劃工作。為此,本文就建筑企業營改增后納稅籌劃進行了分析與探究。
關鍵詞:建筑企業 “營改增” 納稅籌劃
伴隨著國家經濟的不斷發展,若想取得理想的效果,應注重稅制改革,強調“營改增”體制的全面實施,由以往的營業稅轉為征收增值稅,能利于社會經濟體系的不斷完善,進而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對未來建筑企業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建筑行業是國家經濟發展中的重頭戲,其社會存在價值較高,為實現企業的全面發展,增強市場競爭力,應實行“營改增”機制,若想達到自身經濟體系的全面建設,應對納稅籌劃策略進行有效的完善與調整,是實現建筑企業全面發生的重要所在。
一、建筑企業營改增后納稅籌劃中所存在的缺陷
“營改增”稅制改革發生后,企業的增值稅增收情況發生了一系列的轉變,能有效緩解重復性征稅問題[1]。從建筑企業角度來看,名義上實施“營改增”稅制改革,表示繳納稅種在逐漸減少,然而,納稅的稅率會逐漸上升,通常會由3% 上升至11%,會大大加重企業在納稅方面的負擔,所要繳納稅額參數并未出現降低的情況。實現營改增稅制的不斷改革,具有客觀性與必然性,然而,在營改增實施過程中還面臨著諸多的問題。
(一)上游材料供應商問題
建筑工程項目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其中會需要大量的材料,且這些原材料的種類繁多,可選擇的供應商數量多,競爭激勵,其中所涉及到的材料進項稅額核算抵扣會出現一些缺陷。供應商數量繁多且雜,常常出現開具發票不合理的情況,且關于基礎的貨源質量問題也層出不窮[2]。由于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使得企業無法及時獲取材料的相關發票,進而會降低進項稅的可抵扣數額。由于受到以往理念或經驗的影響,供應商缺乏足夠的發票意識,甚至會出現當發票數額過大時就會在運輸或提價的過程中結束交易,影響交易雙方間的關系,影響著稅制改革的不斷深入。
(二)合同不規范引發問題
建筑企業在參與各項工程項目建設時,會簽訂各種合同,如施工合同、材料采購合同以及勞務合同等,若想保證企業的高效運行,必須加強對合同的科學化管理。實施“營改增”后,由于合同缺乏規范性,導致企業的權益受到破壞,無法受到法律系統的保護,開展稅務籌劃工作時,始終屬于被動境地。在合同中關于增值稅的問題,若合同設定不科學,就不可稱之為有效合同,而相關的稅務工作就會受到阻礙,稅務抵扣難度增大,進而增加稅務籌劃的成本負擔。
(三)財務方面的問題
“營改增”實施之后,建筑企業在發展與運行的過程中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納稅籌劃工作體系出現了一系列的缺陷,如企業的資金供應力度不夠、財務管理不科學、核算方法不當等等。在資金供應方面,“營改增”之后,建筑方需要墊付先前的增值稅資金,尤其是交易額度較大的項目,若企業遭遇信譽不良的企業,未能及時將拖欠的款項進行繳納,進而會導致資金供應不足問題的滋生。
二、建筑企業營改增后納稅籌劃策略
(一)與材料供應商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
從建筑企業的角度來看,增值稅稅額籌劃問題是納稅籌劃系統中的首要任務,若想達到理想的納稅籌劃效果,應加強建筑企業與上游材料供應商間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實施股東參股的投資方式,也可簽訂相關的合作協議,以此來約束與規范雙方的行為。實施營改增后,建筑方應處理好與材料供應商間的關系,加深彼此間的合作,其中涉及到的財務與材料成本應及時結合進項稅額來進行抵扣,進而可適度降低稅務的成本。此外,建筑方若處于相對弱勢的條件下,應選擇有一般納稅人資格的材料供應商進行合作,旨在可以獲取抵扣的增值稅發票。
(二)保證合同簽訂的規范性
建筑企業在實施各類工程項目時,會產生一系列的操作行為與執行過程,若想保證企業的經濟效益,需要通過相應的合同條款來約束雙方。但是,由于合同不規范而引發的一系列納稅籌劃問題異常突出。營改增實施后,應強化對各項合同的有效梳理,其中涉及到大量的材料訂購合同、施工合同、勞務合同等,尤其是在勞務合同與材料訂購合同兩個方面,必須保證合同的規范性,進而可減輕企業所存在的賦稅負擔。若建筑方無法向被承攬方提供相應的建筑材料,獲取一定的增值稅發票,是無法對進項稅額進行抵扣,進而會無法降低成本。營改增實施之后,要求合同簽訂要更為規范性,若前期已經確定被承攬方的材料供應商,那么供應商與建筑企業間就無法開展合同簽訂,此時,建筑企業應要求材料供應商與被承攬方進行協調與合作,共同制定材料增值稅籌劃,利于達到共贏的目的。
(三)財務問題的解決對策
若想促進建筑企業經濟效益的全面提升,除了選擇誠信度高的供應商,制定科學的合同內容之外,還要重視會計核算問題,及時消除納稅籌劃中所存在的問題,以促進建筑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增值稅中所涉及到的會計核算內容較多,若會計核算不科學,會導致報表中的利潤值發生變化,勢必會增加會計人員核算的工作量,還會增加核算的難度。為此,建筑企業應控制資金的有效發供應,加強對財務數據的高效管理,打造更為專業化的會計管理團隊,打造更為完善的納稅籌劃體系,以促進建筑企業的全面發展。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營改增”的提出,標志著社會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社會經濟結構發生變化,促進了經濟結構的不斷調整與優化,成為各行各業最為關注的話題。新時期,建筑行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發展體系中的佼佼者,且社會價值與經濟價值是不容忽視的,若想打造更為完善的經濟結構,應加強施工企業建設,了解“營改增”帶來的變化,從中尋求納稅籌劃的切入點。
參考文獻:
[1]詹奎芳,高群.“營改增”后建筑施工企業的納稅籌劃[N].濰坊學院學報,2014,05:55-57
[2]吳淑萍.“營改增”后建筑施工企業的納稅籌劃分析[J].經營管理者,2015,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