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中共主導下的《新疆日報》:國家話語與地方話語的抗爭

2016-12-24 16:21:01潘理娟毛穎輝
新聞界 2016年4期
關鍵詞:新疆

潘理娟+毛穎輝

摘要在中共的主導與經營下,“特殊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時期《新疆日報》構建了以“抗日救國”為主題的現代民族國家的話語框架,將新疆少數民族納入中華民族一體化體系之中,鼓勵他們參與到全國的抗日救國運動。然而,這一蘊含著顯著國家意識的話語框架卻遭到了以“地方主義”為中心的地方話語的抗爭。

關鍵詞抗日救國;國家話語;地方話語;《新疆日報》

一、研究緣起

1937年盧溝橋事件以后,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國內實現了第二次國共合作,南京政府宣布“一致抗日”。與此同時,邊陲塞外的新疆實施“親蘇聯共”政策,在蘇聯的支持下與中共建立了“特殊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以下簡稱“特殊統一戰線”),支持國內抗戰。同年8月,盛世才在迪化(烏魯木齊)成立“新疆民族抗日救國后援會”,通電全國“新疆雖僻處邊陲,抗日救國尤為吾人之素志,枕戈待旦,誓與國人同奮斗”。

中共與新疆的“特殊統一戰線”不僅是中國近現代歷史上一個十分重要的時期,也是新疆歷史上一個十分獨特的時期。一方面,“特殊統一戰線”的建立確定了新疆作為抗戰大后方的角色,保證了抗戰期間國際援華物資交通線和運輸線的暢通,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另一方面,由于“特殊統一戰線”的建立,中共不僅被邀請參與“新新疆”的建設,并極大范圍的推廣“全民民族主義”與現代民族國家的觀念。在“全民民族主義”和現代民族國家話語體系中,新疆與國家的關系超越了單純的“中國領土的一部分”,而是邁向了中華民族一體化的認同,在共同的國家危機面前,新疆的民族國家意識空前高漲。《新疆日報》在中共的主導下,將話語僅僅圍繞在抗日救國的主題,配合新疆民眾反帝聯合動員新疆民眾獻金、募捐以支援抗戰前線,以此建立以愛國主義為中心的國家話語框架。然而,這種強化國家意識的話語框架遭到了盛世才的阻攔。

中共與新疆的“特殊統一戰線”關系歷時五年。期間,盛世才對《新疆日報》進行了兩次改版。以兩次改版為緣起,本文采用話語分析的方法結合歷史文獻,從報道內容、版面布局及人事設置三個維度,細致的梳理與剖析1938-1942年《新疆日報》的話語框架,以及面對盛世才的阻礙,中共如何重置與轉換現代民族國家的話語框架,與“地方主義”為中心的地方話語合作與抗爭。在社會現實與社會關系中分析話語的生產與解釋過程中,進一步梳理話語背后所承載的意識形態意涵。

二、第一次改版:“抗日救國”視角下的現代民族國家建構

1938年初,新疆剛剛經歷了第一次大整肅,盛世才以所謂的“國際陰謀暴動案”的名義清理了“政敵”,大批黨政機關人員被冠以“日本帝國主義走狗”和“托派”的罪名入獄。新疆日報社從副社長到編輯、記者也有大批人員被逮捕,報紙瀕于停刊。為了繼續推行“以民族為形式,以六大政策為內容”文化方針,發展新疆的教育文化事業,“使新疆由落后的新疆發展成為前進的新疆”,1938年2月盛世才征得斯大林和中共中央同意,選派中共黨員汪小川接任新疆日報社副社長,此后又從延安派出11名中共黨員加入到新疆日報社。1938年8月,周恩來途徑新疆,明確表示要把《新疆日報》“當作我們黨在新疆地區的一個新聞陣地”。

(一)第一次改版:中共主導下的文本變革

中共進入報社后,不僅積極改善報社的硬件設施,培養采編人員,同時直接參與到新聞實踐當中,在實踐中對報紙內容給予指導。首先對報紙進行人事調整和版面改革,1938-1939年11名中共人員進入《新疆日報》后,擔任副社長、編輯長,以及各個版面編輯等職務。另一重大調整就是擴大了國內新聞與國際新聞的版面。

1935年12月3日《天山日報》正式更名為《新疆日報》后,報紙原設有四個版面。頭版主要用于刊登新疆各類廣告、公告、聲明、啟事等;二版刊登國際國內重大消息,不設專欄;三版是省內新聞版,刊登迪化及各區縣消息;四版為副刊。1938年改版之后,第一版調整為國內新聞、第二版國際新聞、第三版省內新聞、第四版副刊。國內版、國際版、副刊以及重要社論和文章均由中共負責,省內版則由新疆地方政府負責,主要刊登迪化及各州縣地方性新聞。國際新聞主要是通過蘇聯領事館獲取塔斯社簡訊,從《真理報》《消息報》摘譯稿件。國內版消息主要來源于八路軍駐新疆辦事處,摘譯新華社電訊、《新華日報》和《群眾》雜志的部分新聞和評論。而副刊主要響應“新疆新文化運動”,傳播馬列主義思想,宣傳抗戰救國思想。

為改進與豐富報道內容,《新疆日報》還于1938年9月26日組織召開了“報紙工作會議”,“檢討過去報紙的成績與經驗”,“討論今后自己報紙工作應該努力的方向”。與此同時《新疆日報》致電中央社,及全國各報館及全體報界同仁,希望“全國先進賢明的報界人士”給予意見,“多加指示”,以提高《新疆日報》報道水平。

(二)中共“抗日救國”思想在新疆的傳播

中共與新疆“特殊統一戰線”的建立,不僅是基于復雜的國際關系與國內形勢,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在對待蘇聯與日本態度上的一致性。盛世才上臺之初,就在新疆實施“反帝親蘇”政策,并在《八大宣言》中明確“反帝在新疆就是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為了“反對日本帝國主義”,1935年10月15日盛世才宣布“不買日貨,防止走私日貨入疆”,并制定六條辦法,向總商會統治陳列日貨商標及貨樣便于民眾識別和拒購。而中共在共產國際幫助下實施的“聯合抗日”戰略恰恰符合盛世才“反帝親蘇”的政治意愿。因而,“抗戰統一戰線”成立之初,盛世才允許并提倡在新疆研究馬列主義,但不允許傳播毛澤東思想。

為了與盛世才保持和睦關系,中共進入新疆后也一再強調,新疆的形勢不同于內地,“在新疆的工作不在于發展組織與宣傳主義,也不在于擴大自己的力量,而是鞏固六大政策政權”。但是,深受馬列哲學和毛澤東思想影響的中共人士身上不僅有極高的愛國主義情懷,還有著無法掩飾與隱藏的政治理念。尤其是從事傳播實踐的中共知識分子,常常將他們的政治觀念與思想通過《新疆日報》以言論的形式傳遞給新疆民眾。

1938年,《新疆日報》在副社長汪小川與總編輯長李宗林的主持下,被“改造成為宣傳抗日的有利工具”,常常報道中共的抗戰思想與實踐活動的內容。

1.中共政治理念與“抗日救國”思想。國內版不僅刊登大量文章介紹國內現狀以及抗戰局勢,還常常將抗日救國與中共結合起來,傳播中共的政治理念與抗戰功績,介紹中共的抗日主張。1938年8月《新疆日報》首次刊載了中共主要領導人朱德的文章《八路軍抗戰一周年》,9月7日又刊載了毛澤東的文章《關于國際形勢與中國抗戰的談話》,10月新疆召開第三次代表大會,朱德、彭德懷代表八路軍向大會發表賀電,《新疆日報》全文刊載。

隨著抗戰宣傳的進行,抗戰與中共政治理念相互印證的文章開始大量的出現。同年11月10日,《新疆日報》在頭版連載毛澤東的文章《論持久戰》,并且在同一版配發社論《介紹<論持久戰>》。在這篇社論中《新疆日報》第一次將毛澤東稱為“中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領導人”,并給予《論持久戰》一文極高的政治地位,認為此文“明確的指出了我們今后抗戰的前途,并闡述了我們應該怎樣為實現這個前途而努力的方針”。11日,又連續轉載了《新華日報》的長篇通訊《模范抗日根據地的晉察冀邊區》,并發表社論《學習晉察冀,援助晉察冀》。12日,《新疆日報》在頭版報道了八路軍和游擊隊在五臺山的戰斗,并稱“我八路軍和游擊隊”,凸顯中共在“抗日革命根據地”的功績。

顯然,在中共的話語框架中“抗日”成為解救中國的唯一路徑。然而,中共為了證明與解釋這一結論合理性,不僅不可避免地頌揚了毛澤東思想,還將新疆民眾從圍繞在“六星旗”周圍的“十四個民族”描述為“有血性的中華民族的子孫”,被賦予了“獻身國家,驅逐敵寇出中國領土”的使命,新疆也由一個不受帝國主義侵略的“干凈的土地”被轉換為“抗戰的重要后方”。這種轉換使得新疆與國家的關系超越單純的“中國領土的一部分”,而是邁向了新疆與國家和中華民族的實質性聯系。當然,為了“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站在“反法西斯”的立場,“統一戰線”的邊界也會超越國界,超越中華民族。當日本國內出現“反戰”情緒時,《新疆日報》發文號召“讓我們與日本人民聯合起來,讓我們流在一起的鮮血巨流,來沖毀日本法西斯軍閥的統治,用我們偉大友愛團結的力量,聯合世界上真正愛好和平的國家與人民,來共同建立起東亞真正的悠久的和平”。

中共與盛世才的合作是在遵循“六大政策”的前提下拉開序幕,因而在教育理念上認同盛世才“以民族為形式,以反帝為內容的民族文化”的方針,同時也強調整個中華民族的利益。1938年底,新疆教育廳廳長孟一鳴在“全省教育行政會議”,提出了新疆教育“十項要求”,明確提出新疆教育在“忠實執行六大政策”的同時,必須“衷心擁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極力消滅各族人民狹義的民族主義”,“忠實于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事實上是將國家的利益置于地方建設之上。

2.副刊與“新疆新文化運動”的開展。新疆“特殊統一戰線”達成以后,還吸引了一批國內知名的文化工作者。茅盾、張仲實、趙丹、魯少飛等“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與踐行者,在杜重遠及其《到新疆去》的影Ⅱ向下,先后進入新疆,從事文化教育工作。

1939年3月茅盾與張仲實抵達迪化,負責主持“新疆文化協會”。雖然,“此會為半官辦、半民眾團體的性質,各民族文化會之負責人為此會會員,人數頗多,然日常事務則由三數人負之”,但他們依然利用此協會組織了大量活動,在新疆倡導“新文化運動”,“開墾新疆文化的處女地”,在新疆推動以“抗日救亡”為內容的新文化啟蒙運動。例如,協助魯少飛創辦新疆第一個街頭漫畫刊物《時代》,以及《漫畫與木刻》美術宣傳手冊;舉辦以“抗戰”“建新”為主題的畫展,除選登內地作品外,還選取“迪化各軍政學校、各級大眾小學、各機關公務員、以及商人的作品”。茅盾還組織新疆學院劇團,創作了話劇《新新疆進行曲》《新新疆萬歲》等。這批國內優秀的文化工作者熱衷利用新聞媒介向這些遠離中國內地的塞外民眾傳遞現代文化,并將他們納入“中華民族”,而他們所傳遞的現代文化繼承了當時抗戰文學的核心特點,即“救亡”與“啟蒙”。

《新疆日報》副刊在茅盾等人的影響下,也加入到“新疆新文化運動”當中。1939年2月7日起連載王謨的文章《認識現實與改造學習》《理想與現實》,茅盾的《中國新文學運動》《青年模范——巴夫洛夫》《新疆文化發展的展望》《誠懇的希望》《六大政策下的新文化》《從<有眼到無眼>說起》等一系列文章。以現代化的視角,用文藝“教育民眾,組織民眾”的同時,反映抗戰大后方——新疆的現實生活。

與此同時,副刊在推動全疆民眾“抗日救國”思潮的同時,并非像國內版那樣完全忽視地方意識,而是將地方的教育文化政策與“新疆新文化運動”的發展結合起來,甚至為了迎合地方執政者有時過分地鼓吹與夸大地方作用。主要是因為這批知名文化工作者進入新疆以后,就明顯的感覺到了盛世才的“顧忌”和“猶豫”,經常發現被人“跟蹤和盯梢”。1939年1月盛世才與中共的關系開始疏遠,嘗試控制《新疆日報》的言論,甚至公開在報社安排特務,用來制衡中共。因此,他們在新疆的行動尤為謹慎,恰恰是這種謹慎,建立了《新疆日報》副刊的地方意識。通過文本的分析,可以看到這一時期的副刊,一方面在努力的倡導“五四新文化運動”,推進“新疆新文化運動”的發展;另一方面將這種運動本身與新疆教育文化政策以及盛世才緊密地連接,甚至在語言、敘述方式上都繼承了地方性特色。例如,“這春雷,就是四月革命個,即使四月革命產生的六大政策,就是由六大政策而來的‘以民族為形式,以六大政策為內容的文化政策,這是自有新疆以來的空前的創造歷史的時代!”

1940年后,新疆日報社決定出版副刊《綠洲》,編輯部計劃邀請茅盾、張仲實等撰稿,并參加報社的座談會,遭到了盛世才的多方阻攔,致使《綠洲》副刊不能正常出版。

(三)募捐一地方“領袖”領導下的“抗日救國”運動

“特殊統一戰線”形成后,新疆不僅在政治上聲援抗日,還在物資上給予支援。由于實施“反帝”政策,1936年11月綏遠抗戰爆發以后,“新疆民眾反帝聯合會”就通過《新疆日報》號召和組織新疆各族各界民眾捐款捐物,慰勞綏遠將士。1937年8月又成立新疆民眾抗日救國后援會,并在各區設立分會,宣傳抗日,組織募捐,并召開抗日報告會,新疆日報社時任社長趙實發《最近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與中國抗日的勝利》的報告。1938年,“特殊統一戰線”繼承了新疆以“反帝會”和《新疆日報》省內版為中心的“抗日救國”宣傳戰線,繼續動員群眾捐款獻金、募集寒衣,并發動“慰問信運動”等形式,支援抗戰前線。同年11月正式成立“寒衣募集委員會”,不僅號召公務員、工人等參與募捐,還號召新疆學院學生走上街頭,挨家挨戶的動員群眾捐款捐物。

1938年11月16日,《新疆日報》刊登了《寒衣募捐獻金運動宣傳大綱》(簡稱《宣傳大綱》),強調“寒衣募捐是敵后方每個民眾應盡的天職”,是“后方每個民眾最光榮分的工作”。號召“在全省的募捐運動中,各區縣均應爭取本區縣的最高成績”,“不但自己應當準備到獻金臺獻金去,并且還要父告其子、兄告其第、夫告其妻,告訴每一個人,使這個獻金運動廣發的開展到農村建、游牧場所、婦孺群中”。《新疆日報》發出《寒衣募捐獻金運動宣傳大綱》以后,報紙集中報道了新疆各機關的募捐活動進展,報道的版面也不再局限于省內新聞版。如11月19日《新疆日報》的頭版共刊登9篇報道,其中7篇涉及募集寒衣運動。11月21日、22日、23日、24日三版省內新聞均呈現出了新疆民眾積極募捐的景象,24日副刊《女聲半月刊》更是全版刊登文章表現新疆婦女在募集寒衣運動中的角色地位。

11月25日《新疆日報》省內新聞刊登消息,“督辦獻黃金七兩八錢五分,主席獻大寶四個二百余兩”,號召全民獻金;1939年1月28日,“盛世騏(盛世才四弟)陳秀英響應募冬寒衣”運動。除此之外,《新疆日報》還陸續刊登了一批捐款數額較大的“榮譽捐款者”的照片,以推動募捐運動。11月29日發表社論《以深入全疆人民的抗戰動員來答謝領袖熱烈獻金的倡導》,提出了“抗日第一”和“在目前應以國家民族利益至上”觀念,而這種觀念的確立與形成卻完全歸功于“我們的領袖一六大政策的制定者與領導者一盛督辦李主席英明正確的領導”。

三、第二次改版:國家話語與地方話語的妥協與對抗

地方意識與統一觀念的關系是曲折而復雜的,兩者常常相互沖突,有時也可相輔相成,在外患深重時,統一觀念多壓倒地方意識。在抗日戰爭的大環境下中共以愛國主義精神教育強化新疆民眾的中華民族觀,倡導抗日救國,解放中國。雖然,在理論上中共的“抗日救國”思想與盛世才“反帝”“親蘇”的“六大政策”并無沖突,甚至被認為具有一致性。但是在實踐中,中共在敘述“抗日救國”思想的同時不僅裹挾著中共思想,還傳遞了中華民族的觀念一通過廣泛的民族統一,實現抗日戰爭的勝利。然而,毛澤東思想的傳播無疑不符合盛世才在新疆建立獨立于國民黨與中共之外的“第三政治集團”——“六大政策黨”的政治企圖,而中華民族觀念也會削弱了新疆民眾的省籍意識,阻礙了盛世才“以強化地方來建國”的“抗戰建新”思想。因此,中共在新疆的言論和行為,無疑使具有獨裁思想的盛世才恐懼不安,這也成為《新疆日報》再次改版的直接原因。

1939年后盛世才的政治地位逐漸穩固,他已經不再需要國民黨中央政府的“正名”來維護其統治的“合法性”,同時也開始擺脫蘇聯與中共的影響。雖然沒有公開宣布“獨立”,卻在新疆建立所謂的“六大政策黨”,實施獨裁統治。“六大政策黨”被認為“不是某一政治集團的分派”,而是獨立于中共和國民黨的“第三政治集團”,“是一個獨樹一幟的有力量的爭取中華民族解放和建設新中國的政治集團”。“六大政策黨”是建立在對中共和國民黨的排斥姿態之上,其指向是將新疆作為一個共同體實現其在政治上的完全獨立,而非“國家的統一”與“人民的統一”。因而,盛世才與中共的關系開始疏遠,將林路基、李云揚等一批人調往南疆,并在新疆實行“反共活動”,宣傳“共產黨在口內是需要的,在新疆絕不需要,如有人要介紹你們加入共產黨,那人必然是托派,你們應當向上級報告”。與此同時,監督報社的中共新聞工作者,從而控制言論。

(一)懲處汪小川與《新疆日報》的再次改版

1939年4月新疆督署秘書處副處長羿鶴超、副官處副官王丕剛等8人賭博,盛世才以省辦公署和省政府的名義給予其8人撤職并停用半年的處分。23日《新疆日報》刊登消息,并發表副社長汪小川撰寫的評論《從羿鶴超等人的撤職說起》,披露此事,并呼吁各級政府機關公務員應該“引起警惕”,“擁護政府這種對人至大至剛的態度與英明精神”。盛世才對此事極為不滿,29日以督辦公署的名義在《新疆日報》發出訓令,認為“該社論措辭內容語言多不當,在各方面均犯了政治上的錯誤”,對汪小川本人“記大過一次,罰薪一月”。并要求社長趙實“對社論新聞稿件,務須詳加審核,慎重發表,不得再有此類事情的發生,以免引起社會不良印象”。

5月29日,《新疆日報》在報道中又誤將“督辨(辦)”寫成“督辨”,盛世才又給汪小川和總編輯李嘯平記過扣薪處分。與此同時,盛世才還選派了一批特務進入報社,監視與控制《新疆日報》的言論。

顯然,盛世才對1938年后《新疆日報》大量的刊登“共產主義”色彩濃厚的文章,以及以“民族一國家”為主題的敘述結構非常不滿。但鑒于報社的現實情況,“缺乏新聞通訊員,一般人的文化水品還很低,對于投稿并不感興趣,編輯室里天天鬧稿慌”,盛世才并未直接“拒絕”社內所有中共人員,而是將矛頭對準了副社長汪小川和總編輯李宗林,企圖遏制中共思想的傳播與影響。1939年底,汪小川明顯的感覺到了盛世才的不友好,在得到“上級黨組織的同意”后,返回延安。

汪小川離開報社之后,盛世才即組織人員對《新疆日報》改版,以增加省內新聞數量。1940年1月1日,《新疆日報》進行改版,首先,擴充版面,增加報紙中縫,刊登廣告。其次,擴大了省內新聞的數量與版面,將原有一版國內版改為國內與國際新聞版,即將原有占據兩個版面的國內與國際新聞壓縮在一個版面,大幅縮減他們在報紙中的比例與版面;將原來占據一個版面的省內新聞擴展為兩個版面,原三版省內新聞保持不變,原有二版國內新聞也改為省內新聞版。同時,內容上減少了中共方面的消息,國際新聞報道重點也轉向蘇德戰爭。第四版副刊保持不變,內容方面增加了“讀者信箱”“小知識”“小詞典”“小常識”以及“國際一周”等欄目,主旋律從“救亡”轉向了“啟蒙”。

此次改版,《新疆日報》雖然沒有公開發文解釋縮減國內版與國際版,而擴大新疆省地方新聞版面的原因,也未對前一階段報紙做任何的總結與評價。但是,在1月9日頒發《新疆日報社訂正通訊員簡章及頒布通訊工作競賽辦法》中重新明確了報紙的地方性,提出“凡充任本社通訊員必需(須)忠于政府,忠于六大政策,忠實新聞事業,文筆通暢,并忠于通訊工作”,而不再提及“衷心擁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和“忠實于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的目標。不論是從版面布局、報道特征以及標榜的目標與任務來看,改版后的《新疆日報》回歸了“地方性”報紙的特點一體現地方新聞的絕對優勢。

1941年3月,《新疆日報》改用了新5號字體,擴充版面,解決原有報紙“報面狹窄”而“材料太多無處容納之苦”,但版面的布局和基本特征沒有發生變化。報紙發表社論再次明確《新疆日報》作為宣傳六大政策,鼓動“抗戰建新”宣傳機關的角色。

(二)現代民族國家話語的妥協與抗爭

1.妥協:建立“抗日救國”與“六大政策”的關系。1939年底,中共已經明顯感覺到了新疆的“反共活動”,為了維系與盛世才的“和睦”關系,陳潭秋指示在新疆的中共人員“根據客觀條件,也只能實施六大政策這樣的政策”。1940年《新疆日報》改版后,國內版、國際版和部分副刊雖然依然由中共負責,但中共負責的版面已經不能完全擺脫盛世才的控制而一味地宣揚“抗戰救國”的思想。為了維持與盛世才的“和睦”關系,中共開始在言論上做出必要妥協,持續關注戰事報道的同時,不再刻意的體現中共政治理念與“抗日救國”的邏輯關系,而是建立“抗日救國”與“六大政策”之間的聯系,試圖避免因過分強調“抗日救國”而形成的對地方性的忽視。

1940年“九·一八”事變八周年之際,《新疆日報》雖然連續進行了兩周的集中抗戰宣傳,“七七”抗戰紀念日,“一·二八”紀念日也均出版特刊或專刊。1941年,又相繼刊載了《延安各界向東方各民族反法西斯大會的致詞》《為十月革命紀念日發表的廣播講演》《抗戰四周年》等文章。但“抗日救國”不再是描述與解釋現實問題的唯一框架,中共也不再是“抗日救國”思想的唯一理論者和實踐者,而是轉向對“六大政策”的“指導性地位”肯定與贊揚。

1940年4月10月,國民黨政府正式任命盛世才以“新疆督辦”的身份兼任新疆省政府主席。《新疆日報》發表社論《擁護督辦兼代主席》,擁護盛世才兼任新疆省主席和“六大政策”。新疆“四月革命紀念日”期間,《新疆日報》又組織出版了“四月革命七周年紀念特刊”(共計6版),贊揚“六大政策”與盛世才本人對全國抗日戰爭的支援。與此同時,由趙丹、徐韜、白大方等指導,新疆學院主創的話劇《新新疆萬歲》上映,茅盾從“人的文學”的視角評析了話劇,在探討話劇與現實生活的關系的過程中,刻意地提出新疆話劇題材必須“為了抗戰建新,為了提高十四個民族的政治文化水準,精誠團結在六大政策的旗幟下,杜絕帝國主義一切寅卯挑撥離間”。4月24日,《新疆日報》又刊登了毛澤東、朱德、彭德懷、周恩來、任弼時為“四.一二革命”的賀電。為此,盛世才嘉獎了《新疆日報》總編輯李嘯平、趙新亞、王葦等10人,贊揚其“赤城擁護政府、確系忠實干部”。為了體現“六大政策”與“抗日救國”的邏輯關系,中共有時也會夸大盛世才在抗日戰爭中的貢獻,新疆在抗日戰爭中所做出的種種努力完全歸功于“英明偉大的領袖(盛世才)的正確領導”和“具有科學理論基礎的六大政策”,甚至做出“鞏固抗戰后方就是鞏固六大政策和加速建設新疆”的論述。

2.抗爭:重建“抗日救國”與中共思想的關系。1941年7月盛世才將中共在新疆的部分重要干部撤離或調動崗位,表現了對在新疆工作的中共黨員的不滿,要求陳夢秋、林路基等返回延安,同時與陳潭秋本人的個人關系也變得非常冷淡。蘇德戰爭發生后,盛世才雖然表面上聲援蘇聯進行的正義戰爭,實際上推行“反蘇”與“反共”運動,并大批逮捕與中共相關的人士。妥協之后,依然遭到重擊,中共轉變態度,在言論上與盛世才公開對抗。

1941年7月1日,《新疆日報》在李嘯平的組織下,出版了“中國共產黨二十周年特刊”,發表社論《祝中國共產黨二十周年誕辰》,并在頭版刊登了毛澤東與朱德的照片。7月7日,又刊登了兩篇通訊《近日敵后的模范抗日根據地》《馳騁華北的勁旅》,并配發兩張八路軍與抗日游擊隊的照片。7月22日,馬殊在《新疆日報》發表了《眾叛親離》。文章以“法西斯國家政權”和汪精衛的偽“國民政權”為例,說明“違背了大眾的利益,出賣了大多數人民的利益”,終究會帶來政權的崩潰,暗示盛世才不忠誠,需要加強與中共的同盟關系。同年12月,在陳潭秋的指示下林路基在副刊先后發表了兩篇文章,分別為《關于夏伯陽的敗亡——讀夏伯陽感言》和《論“六出祁山”的歷史價值——歷史遺產研究》,暗示盛世才破壞“統一戰線”的陰謀終將失敗。盛世才看到文章后勃然大怒,同月國內版編輯馬殊被調離新疆日報社。

1942年1月,副刊版編輯白大方又撰文《夜半叫驢叫三聲》,借“野驢”指責新疆當下的持有“中國吃不消”“蘇聯不行”論調的“失敗論者”,“違反了全人類意志”。

(三)“抗戰建新”框架下的地方話語

1940年《新疆日報》改版之后,不僅擴大了新疆地方新聞的版面,在內容上也開始構建以地方性為核心的地方話語體系,不再一味地將新疆作為“抗戰的大后方”,“募捐獻金”和“慰問信”的方式提供物資與精神的援助。為了確保話語秩序的順利變化,話語的生產者和解釋者使現存的話語結構分離——即將“抗日救國”分離為“抗日”和“救國”兩部分,在時代語境中擇“抗日”而棄“救國”,重新組建新的話語框架——“抗戰建新”,以模仿國民黨“抗戰建國”理念。在“抗戰建新”話語框架中,“抗戰”與“建新”并非兩個獨立而并行個體,而是同一事物的兩種表述,即“抗戰”就是“建新”,“建新”就是“抗戰”,將“抗戰”徹底改造成地方性話語。在這一話語框架中,“抗戰”被作為解決新疆現實問題唯一的“真理性”框架。

這一階段《新疆日報》對“清槍工作”“節約運動”和“戒煙戒毒活動”等都冠以“增強抗戰力量,鞏固國防后方”的重要意義,還以“抗戰建新的需要”和“豐富抗戰后方”為理由,在新疆征收各種消費稅等。“抗戰”成為解決所有新疆現實問題唯一的“真理性”框架。然而,在新疆社會矛盾與民族沖突空前復雜與尖銳的時代里,這一預先設定的框架卻失去了解釋力。

1942年7月盛世才開始公開反共,并開始逮捕在新疆的中共人員。8月13日,李何、王葦等最后一批在新疆日報社工作的共產黨員被迫離開。

四、結語

在近代殖民帝國主義列強企圖瓜分中國及其邊緣之資源利益的刺激下,合傳統華夏與其邊緣為一邦的國族藍圖,逐漸在知識分子心目中形成。因而,位于中國邊緣的少數民族被劃入中國而包容于一新的“中華民族”之中,成為中國境內的“少數民族”。然而這種名義與理想的“中華民族”觀念,并沒有在現實中得到完美的實現。此時,不僅西南地區少數民族“彼等既缺乏國家觀念,又無民族意識。散處邊地,易受外人誘惑,近日為中國人,明日亦可為外國人”。新疆作為一個跨界民族眾多的地區,國籍問題更為復雜,哈薩克、柯爾克孜、歸化(俄羅斯)等少數民族的居住地都直接毗鄰國外跨界民族的居住地,以至一家之內兄弟二人分別居住在相鄰兩個國家,甚至父與子也不生活在同一國界的現象在新疆十分普遍。因而,對于他們而言,家庭、種族、宗教的意義都大于國家。而中共的“全民民族主義”理念一通過廣泛的“人民的統一”,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一在倡導支援抗戰前線的同時,也不斷嘗試將新疆民眾與中華民族整合,讓新疆民眾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員參與到抗日救國的實踐中,從思想和行動上提升新疆民眾對中華民族的認同。

當然,大眾傳媒并非新疆民眾身份認同唯一來源,但在文化資源稀缺和封閉孤立的社會環境中,《新疆日報》作為新疆民眾了解世界與中國的主要工具,無疑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猜你喜歡
新疆
走進新疆
國畫家(2022年2期)2022-04-13 09:07:46
在新疆(四首)
四川文學(2021年4期)2021-07-22 07:11:54
新疆和靜高級中學簡介
新疆反恐,暗流與真相
環球人物(2021年8期)2021-05-06 08:00:43
懷念新疆
懷念新疆
今非昔比的新疆“巴扎”
華人時刊(2018年15期)2018-11-10 03:25:32
「一帯一路」の砂漠の要衝——新疆カシュガルを行く
新疆多怪
絲綢之路(2014年9期)2015-01-22 04:24:46
新疆對外開放山峰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成一级| 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 婷婷五月在线| www.精品视频| 成人国产精品视频频| 久久夜夜视频| 91无码网站| 91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成人在线视频| 天天爽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AV电影在线播放| 成人在线欧美| 97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不卡| 18禁黄无遮挡免费动漫网站| 亚洲熟妇AV日韩熟妇在线| 手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欧美α片免费观看| 91精品国产91久无码网站|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44|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的天堂下载| 色婷婷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资源站| 国产人碰人摸人爱免费视频| 国产91特黄特色A级毛片| 伊人天堂网| 毛片久久久| 国产毛片高清一级国语| 国产日韩欧美精品区性色|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线 | 亚洲综合片| 国产精品视频导航| 亚洲欧美另类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黄| 青青青亚洲精品国产| 亚洲有无码中文网|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影院| 国产一级无码不卡视频| 色亚洲成人| 午夜电影在线观看国产1区| 精品国产99久久| 中文字幕人妻av一区二区| 国内熟女少妇一线天| 久久激情影院| 依依成人精品无v国产|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日韩精品| 日韩无码真实干出血视频| 亚洲黄色成人| 国产尹人香蕉综合在线电影|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韩免费| 欧美激情伊人| 亚洲αv毛片| 91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av无码综合原创国产| 国产在线小视频| 久久青青草原亚洲av无码| 精品少妇人妻一区二区| 99久久性生片| 国产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观看视频免费完整版| 日韩欧美中文在线| 亚洲综合网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日本在线观看| 日本在线欧美在线| 五月天综合婷婷| 九色91在线视频| 亚洲区第一页| 国产精品九九视频| 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91正片| 熟女日韩精品2区| 国产a网站| 成人第一页| 99热最新网址| 久久精品一品道久久精品| 国产欧美在线视频免费| 国产超薄肉色丝袜网站| 婷婷亚洲视频| 久久伊伊香蕉综合精品| 热久久综合这里只有精品电影| 国产成人高精品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毛片波多野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