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敏
摘要:當今社會是一個應用技術型人才的社會。傳統的教學觀念在現代社會中已經無法生存適應,人才質量的提高成為了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這就意味著教師的教學方式面臨著重要的改革。在三年制??茖W校中,教師的教學方式如何進行創新和改革?本文從五個方面出發,詳細探索教學方式的創新改革。
關鍵詞:三年制???美術教師 教學方式 創新探索
中圖分類號:J2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6)19-0133-03
近幾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發展和推進,教師的教學模式也在不斷更新。美術教師教學也面臨著新的挑戰。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現代社會人才的需求,同時也無法培養出學生的個性。高校教師要不斷去探索新的學習模式,使學習方式朝著多元化發展。教師要擺正自己的位置,了解教育的目標,提高自己的責任意識。在探索教學創新的模式上,也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水平。找到學生的需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一、教學模式現狀:傳統模式學習占據主導地位
在我們初學畫畫時都是按照學院派的繪畫觀念學習的。從素描開始,練習形體、認識明暗關系,開始照搬模式。色彩也很注重明暗關系,在光線的處理上遵循著印象派的光色理論,但寫實風格、固有色的再現一直占據著主要位置。美術應試教育是一種扭曲和異化了的美術教育。一開始在教學中就已經形成了固有的模式,一層層的沿襲下來,到后來學習的理論多了,認識也多了,才逐漸有了繪畫的變更,但始終固有模式還是存在的。
從臨摹到寫生,從寫實還是到寫實。寫實派固然沒有錯,這樣的教學方式和高中教師的教學方式幾乎沒有什么區別。比如說課上擺放幾個靜物,一堆學生圍著靜物畫畫,老師走走看看,對一些形不準的同學進行指導。也許這不是一個學校的做派,這應該是千校一律的作風。
傳統的知識結構和教學觀念已經無法滿足現代社會新興的科學發展和視覺文化帶來的挑戰。如何提高高校教師的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成了當今高校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二、明確美術教學的教育目的
高校學生的培養目標是技能應用型人才。傳統模式的學習,致使每位學生的作畫觀念一樣。學習學院派的基本功,使一些擁有想象力的思想被禁錮了,這樣就致使一些學生在一開始時認為自己沒有學習到學院派的繪畫理念,基本功不扎實,就開始對繪畫失去信心,認為自己不適合畫畫,這樣就導致了部分人才的缺失,沒有充分挖掘到他們繪畫的潛質。教學過于死板,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致使一些繪畫思想早早的就被禁錮。學院派的教學方法固然重要,但應該抓住重點,教授一些適合學生繪畫的創作方法,先教授學生一些基本的知識,提高學生對造型和色彩知識的了解,并通過實踐有一定的繪畫功底。但這對于藝術的發展形勢來說只是基礎的一個方面,只是學生在探索繪畫創新道路上的一個鋪墊。最后,教學是應該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要充分激發學生的綜合能力,敢于想象,敢于實踐,敢于創新。
俄羅斯的大學美術教育,雖然十分重視造型的基本功練習,但從小就培養學生對周圍事物的觀察,以及自身心理的感受,在擁有扎實的造型基本功的基礎的同時具備活生生的藝術感。教師不能按照自己的學習模式去限制學生,高校的美術教育應該是開發與培養學生的藝術創造能力。比如一年級是基礎知識的訓練,那么二年級進入創作階段,教師就要去發掘學生的個人潛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畫作中不斷融入學生的個人情感,提升創作與藝術的表現能力。
找到學生的興趣所在是培養個性的基礎。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強加給學生壓力,不能讓學生感到乏味,應根據他們的性格特點幫助他們朝著自己的興趣目標不斷探索,不斷地激發他們的想象力,熟悉每個人的繪畫特征,重點發展具有這方面潛質的學生,不斷地引導他們,使他們快速定位自己的目標。對于頭腦稍遲鈍的學生,要找到學生的興趣之所在,根據他們的興趣再給點指引,使他們能夠慢慢找到適合自己的繪畫方法,并根據這個方法不斷探索,最后形成自己的個性化特點。快樂的繪畫,主動積極的繪畫,最后形成自己的繪畫體系,具有獨特的風格。
三、美術教學課程內容豐富多樣
在三年制美術專業課程中素描、油畫、中國畫、水粉、電腦美術占據著主導地位。高校美術應該繼承和發揚我國的優秀民間本土藝術。它傳承著樸實和寶貴的古老文化,并有著濃厚的鄉土氣息,是最自由、最有生命的藝術。比如貴州是個多民族的省份,那么版畫、民間美術、蠟染、剪紙、陶藝等都可以納入到美術教育的課程之中,使學生既能成為合格的教師,也能適應市場需求。另外,教師也可以開設相應的選修課程,學校也可以開設相應的社團活動。使高校的美術教學內容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大大提高學生的創作空間。
四、三年制??泼佬g教師課堂教學方法研究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教師應該和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的親和力,可以贏得學生的尊敬和信任。學生喜歡這位美術教師,那么他在繪畫上自然是充滿了興趣。相反,如果學生稍微對某個東西沒有表現到位,教師就顯擺出生氣的模樣,這反而會使學生越來越討厭教師,同時波及到繪畫。也許這位學生是繪畫中的人才,可是他的才華還沒有被挖掘卻已經深深地跌了下去。
(二)保持活躍的課堂氣氛
有很多老師沒有提高自己的意識,認為學生成績的優異取決于學生自己的問題。可是,當一個差生也能快速融入課堂上時,那么他的成績是否就存在提高的可能?所以,一節有著活躍氛圍的課堂是學生學習的關鍵。打破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采取多樣性的靈活教學法,使課堂教學變得生動有趣。
1.課堂引入有技巧
課堂引入很關鍵,它能帶動整節課的課堂氛圍。在課堂引入的時候,可以游戲和故事的形式引入教學環節。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游戲活動來組織教學,就會不斷掀起課堂小高潮。比如在講《色彩》的時候,就可以請學生拿著物體在游戲中對物體進行角度的觀察,從而發現光的原理及色彩的變化。激勵學生主動積極的思考,發現問題,找出原因,這樣的學生也會對這個知識點更加清晰和記憶深刻。從而引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營造出一種凝神思考、激動興奮的愉悅情境。
2.課堂教學活躍
特別是在上一些欣賞課的時候,這個時候可以不用費力地去講解某幅著名的畫作的色彩和造型。這樣的課堂枯燥又乏味。比如在上《倫勃朗畫作欣賞》課的時候,就可以把藝術家的故事引入畫作中,把畫作與他人生中不同階段的遭遇聯系在一起,使學生在欣賞畫作的時候還能聽到藝術家人生中的精彩故事。課堂里加上一些幽默的話語和圖片點綴,使整節課變得生趣活潑。又比如在《三毛與大師-展開美術畫卷》這本書之中,名家的畫作本身就是很嚴肅的,而全書用“三毛”的眼光去欣賞畫作,還可以與“三毛”進行對話。這樣使得這本書充滿了童趣,閱讀的時候也會更加有精力,當然學習起來也就事半功倍了??梢园堰@些理念轉入到課堂之中,學生對欣賞繪畫也就更加充滿了樂趣。
3.課堂教學有互動
傳統的教學模式著重強調教師在課堂中的主導作用,從而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什么課都可以增加教學互動。教學互動可以增加課堂的輕松,學生的頭腦也會從緊張的學習氣氛中得以放松。教師要多鼓勵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學環節中來。教學互動是教與學相互融合的一個過程,又是師與生之間相互交流、相互促進的一個過程。美術課程本身就是在一個很開放的空間里進行教學。這樣,教師就更應該充分利用這樣的環境,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利用師生互動這種啟發式的教學模式促進學生之間相互交流、相互促進,主動探索學習。
比如在上欣賞課的時候,課前就布置學生去收集某位大師的作品,讀他的某個人生階段的故事。上課的時候就請學生上臺來講述他所知道的這幅畫作的故事內容及畫作的特點。換種角色來講課,帶來的效果也是不一樣的。又比如在寫生課的時候,教師不能夠限制學生的思維,可以讓學生進行寫生,也可以通過觀察、記憶把所看見的景象記錄下來。學生之間可以相互交流記憶中的景象,學生可以用印象派的記憶法對這樣的景象進行描繪,也可以把自己的一些主觀想法加進自己的作品中。在發展學生共性的同時也發展了學生的個性。有時我們會驚奇的發現,學生的潛能就是在這個過程中不知不覺的被挖掘出來的。
五、多給學生創造展示的平臺
(一)借助展覽激勵學習
學校應該多借助各種展覽活動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技能。比如銅仁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在藝術節中設置學生繪畫作品展,并給獲獎的學生頒發證書,給留校的作品頒發收藏證。教師大力推進學生參加校外的各種美術比賽及美術交流活動,均取得了理想的成績。在班級與班級之間開展班級美術作品展,進行集體評比。另外,還成立了剪紙工作室,使學生參與民間藝術活動。這樣的民間藝術活動應該多開展,使學生獲得多方面的發展。
(二)健全技能考核方式
美術專業學生學習的考核方式應該是多種多樣的。如果單以期末考試成績為主,勢必會使一些學生不注重平時學習的一些方面,而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期末上。
考核的方式是多方面的:
1.美術專業的學生可以在每學期開展技能展示活動,并把這一活動納入學生的實訓實踐能力測試。比如專科一年級的時候,學習內容有石膏素描,剛好這一個項目也是專科一年級實踐能力的考核項目。學生可以在一年級的任何時候申報這個項目的考核,并由教研室的全體教師綜合考查打分。畢業的時候,學校規定的考核項目全部過關,學生才能順利畢業。
2.綜合成績打分。學期總成績由平時學習成績與平時學習態度各占的比例與期末成績所占的比例相加所得。這樣學生就會在各方面都積極努力,而不是隨便應付了。
學校要充分利用各種活動激勵學生主動學習。教師在輔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自身的專業技能也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三)開展激勵人生的講座
讓一些畢業了的學生回到母校向在校的學生開展激勵人生的講座,講述自己的成長事跡。讓在校的學生樹立起努力奮斗的意識,了解現在社會競爭的趨勢。從在大學里睡覺、玩耍中醒悟過來,明白大學是步入社會的起點,必須努力,否則將被社會所淘汰。
六、結語
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改革與發展,高校教師教學的思考與探索也在積極的進行中。在教學中,我們要不斷發揮學生個性化的思維能力,不是盲目的追求,而是使教學與實際相切合,以藝術界的發展為目標,不斷地為藝術注入新的活力,使藝術的發展源遠流長。
參考文獻:
[1]龔春燕,付芝安.魏書生談學習指導[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0.
[2]朱光.高校美術教育創新型教學模式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2014,(10):181-183.
[3]孫瑞欣.打造精彩課堂有妙招[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4]陳兵.透析高校美術課堂中的探究性學習[J].教育與職業,2006,(27):117-118.
[5]楊成,鐘朝芳.美術教育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