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云南主動融入和服務“一帶一路”的國家戰略背景下,德宏州借力面向東南亞、南亞等印度洋沿岸國家開放的重要門戶的獨特區位優勢,著眼于德宏州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狀況,通過“瑞麗指數”創新、金融服務產品創新、跨境金融生態創新等金融創新,積極融入到云南“一心兩區”的金融創新發展之中。
關鍵詞:“一帶一路”;云南省;“一心兩區”;金融創新;瑞麗指數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30-0082-02
在“一帶一路”的國家戰略背景下,2013年11月21日,經國務院批復同意,中國人民銀行等11個部委辦聯合印發了《云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建設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總體方案》。其中,云南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范圍包括德宏州、昆明市、文山州、紅河州、保山市、西雙版納州、臨滄市、普洱市、怒江州9個州市,試驗區總面積為22.07萬平方公里,占云南省國土總面積的56%,人口為2 514.9萬人,占云南省總人口的54%。9州市中的德宏州,其金融機構在“一心兩區”建設中勇于金融創新,并取得了積極的成效。
一、“一帶一路”戰略的內涵
“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2013年9月7日和10月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訪問哈薩克斯坦和出席印度尼西亞APEC會議時先后提出了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構想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倡議。2013年11月15日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也明確提出,要“加快沿邊開放步伐,允許沿邊重點口岸、邊境城市、經濟合作區在人員往來、加工物流、旅游等方面實行特殊方式和政策。建立開放性金融機構,加快同周邊國家和區域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形成全方位開放新格局”。
“一帶一路”陸路地理范圍東西貫穿歐亞大陸,南北與中巴經濟走廊、中印孟緬經濟走廊相連接,海上范圍從波羅的海到太平洋、從中亞到印度洋和波斯灣的交通運輸經濟大走廊。沿線國家總人口約為44億人,約占世界人總人口的63%,經濟總量約為21萬億美元,約為全球經濟總量的29%,戰略契合沿線國家的共同需求,為沿線國家優勢互補、開放發展開啟了新的機遇,成為平等互利、合作共贏的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
二、云南“一心兩區”的內涵
“一心兩區”中的“一心”是指昆明區域性國際金融中心,“兩區”是指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和昆明泛亞金融產業中心園區。在“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統一規劃、布局和實施下,云南主動融入到國家“一帶一路”的建設當中,形成“一心兩區”聯動發展總布局,加快形成以昆明區域性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為龍頭,以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為主線,以昆明泛亞金融產業中心園區為載體,以沿邊德宏州、文山州、紅河州、保山市、西雙版納州、臨滄市、普洱市、怒江州為側翼,輻射全省、帶動周邊的金融發展新格局。
2015年3月28日,國家發改委、外交部、商務部經國務院授權聯合發布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明確提出,在“一帶一路”實施過程中要發揮云南區位優勢,推進與周邊國家的國際運輸通道建設,打造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新高地,建設成為面向南亞、東南亞的輻射中心。“一心兩區”的建設使云南成為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的新高地。
三、德宏州社會發展概況
作為“一帶一路”戰略實施和“一心兩區”建設的新高地——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位于中國西南邊陲,三面與緬甸毗鄰,邊境線長達503.8公里,擁有瑞麗、畹町兩個國家一類口岸,章鳳、盈江兩個國家二類口岸,20多個邊民互市點,同時也是中國經濟圈、南亞經濟圈和東盟經濟圈的交匯點,向南可直達緬甸皎漂、仰光及孟加拉灣,是我國經緬甸直達印度洋的最佳結合部、也是最便捷安全、最經濟的陸上通道。因此,獨特的區位優勢使得德宏州成為我國面向東南亞、南亞等印度洋沿岸國家開放的重要門戶。全州轄三縣兩市,總面積為11 526平方公里、總人口達122萬人,州內有傣族、景頗族、阿昌族、德昂族、傈僳族5個世居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48%。
四、德宏州經濟發展概況
下表顯示,2010—2015年德宏州的GDP總量由2010年的140.63億元增加至2015年的292.32億元,增長107.86%,每年增速均為正增長,2012年后增速有所回落,2014年回落至7%,但仍高于6.9%的全國平均增速水平。進出口貿易總額由2010年的11.39億美元增加至2015年的49.94億美元,增長338.45%,其中2010—2014年增速均為兩位數的增長,雖然2011—2012年增速有所回落,但2013—2014連續兩年回升,2015年出現負增長。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由2010年的290.49億元增加至2015年的537.1億元,增長84.89%,其中2010—2011年均呈現兩位數的增長,2012年雖回落至8.6%,但2013年又重返兩位數增長,達到13.5%,2015年增速達到20.6%。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由2010年的162.25億元增加至2015年的382.86億元,增長135.97%,在此期間均呈現兩位數的增長態勢,但增速由2010年的23.3%,回落至2013年的16.4%,2015年又小幅回升至16.5%。原保險保費收入由2010年的5.25億元增加至2015年的11.19億元,增長113.14%,增速均呈現兩位數的增長,雖然2013年增速回落至14.1%,但2014年增速又回升至20.1%,2015年回落至15%。
五、德宏州金融創新
(一)“瑞麗指數”創新
2015年3月31日,中國首個中緬貨幣兌換中心在德宏州瑞麗市姐告邊境貿易區掛牌成立。通過兌換中心這一載體,在整合已有的瑞麗大通、瑞麗臺麗、云南亞盟、天津渤海通匯4家貨幣兌換機構力量的基礎上,首創發布區域性中緬貨幣兌換中間指導價——瑞麗指數,形成中緬貨幣匯率機制,對于逐步規范人民幣與緬幣兌換市場、推動中緬雙邊經貿發展、加大云南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金融創新力度、服務和助推“一帶一路”戰略建設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截至2015年末,僅僅成立9個月的兌換中心的業務量已突破2億元人民幣,是2011—2014年4年業務量總和的2倍。通過“瑞麗指數”的創新和兌換中心的成立,德宏州沿邊金改形成“兌換幣種實現多元”“服務對象實現多樣”“兌換業務量實現倍增”的良好發展態勢。
(二)金融服務產品創新
一方面,隨著中緬經濟往來的日趨頻繁,在德宏工作的緬籍人員也越來越多,為了消除語言障礙,并向他們提供優質金融服務,州內各大商業銀行紛紛推出緬語叫號、緬語提示等金融創新服務。另一方面,允許境外機構和個人(含港、澳、臺居民)在瑞麗購房的政策出臺后,跨境貸款業務也實現破冰,從而為中方和緬方的跨境貿易企業或個人提供更多、更優質的金融創新服務。
(三)跨境金融生態創新
一方面,在云南成立了首個外籍人員金融消費權益保護投訴站,為州內外籍人員提供金融維權的法律渠道。另一方面,中緬雙方銀行業金融機構合作創新。中緬雙方銀行通過舉行定期會晤,增進了雙邊的溝通與互信,并分別與緬甸經濟銀行、CB銀行、環球財富銀行、KBZ銀行簽訂了合作協議,開創中緬跨境金融生態新局面。通過金融創新,目前德宏州金融機構在開立緬甸銀行同業賬戶方面、緬籍人士開立結算賬戶方面和存放資金方面,已經是我國數量最多、涉及金額最大的州市。
參考文獻:
[1] 鄭艷玲.“瑞麗指數”:領跑中緬貨幣匯率機制形成——德宏中支在全國首創中緬貨幣兌換匯率機制[J].時代金融,2016,(1).
[2] 羅本祥.德宏州加快推進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的思考[J].時代金融,2015,(11).
[3] 羅本祥.對德宏州沿邊金融綜合改革的調查與思考——以瑞麗市為例[J].時代金融,2015,(1).
[4] 云南經濟管理學院課題組.云南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金融創新發展研究[J].時代金融,2016,(9).
[5] 李明,李鋒.云南“一心兩區”建設的成效與困境分析[J].時代金融,2015,(6).
[6] 劉光溪.推進昆明區域性金融中心建設[J].中國金融,2012,(5).
[責任編輯 陳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