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學鋒
公司治理和董事會運作是經營的基礎。中國平安,這家六次獲得中國上市公司董事會金圓桌獎“最佳董事會”的企業,其董事會按照國際標準嚴格運作,同時頗具中國特色。
營業收入3766.57億元,同比增長11.5%;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凈利潤407.76億元,同比增長17.7%;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11.6%——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上半年的這份成績單,在中國經濟“新常態”期間明顯區別于同行。在中國平安董事長兼CEO馬明哲看來,公司治理和董事會運作是經營的基礎。公司治理是企業價值的基石,董事會是公司治理的核心。
據悉,中國平安的董事會按照國際標準嚴格運作,亦頗具中國本土特色,迄今共獲得六次中國上市公司董事會金圓桌獎“最佳董事會”。
股權合理分散、國際化
股權結構在相當程度上決定董事會的構成、實際運作。
中國平安1988年成立,中國工商銀行、招商局蛇口工業園區分別持股51%、49%。早先,股東比較集中,與很多公司一樣,中國平安也面臨“一股獨大”帶來的種種問題,大股東對董事會的控制,管理層比較難以在激烈的競爭中高效地把握瞬息萬變的市場機會。公司一直把“在競爭中求生存、在創新中求發展”作為自身的經營理念,認識到最主要的問題是體制、機制和人才,體制決定機制,機制留下人才,而最為關鍵的問題是由股權結構及公司治理決定的。從兩家國企股東起步,中國平安的股東多次變動后,公司逐步形成了分散、國際化的股權結構。
外資股東一直扮演重要角色。1994年,中國平安引入摩根士丹利、高盛投資13.7%的股權作為戰略投資者,成中國金融業首家引入外資的企業。2002年,金融巨頭匯豐控股耗資6億美元,獲10%股權,后逐步增持到15.57%。2012年,匯豐轉讓股權給泰國卜蜂集團,后者持股中國平安15.57%,成第一大股東。
眾多員工成股東,與公司結成深度利益共同體。1992年,中國平安引入平安職工合股基金,出資兩千多萬元,持股達10%,是改革開放后中國較早大力推行員工持股的企業。后來,形成3家員工持股機構,涉及1.9萬員工,2012年5月這3家公司出售時,共持股9.25%。2014年6月,證監會《關于上市公司實施員工持股計劃試點的指導意見》發布。2015年2月,中國平安股東大會通過員工持股計劃,此持股計劃每年一期,共6年。2015年,第一期完成,耗資3.1億元。2016年,第二期完成,耗資4.8億元購股占總股本的0.081%。
伴隨2004、2007年分別在香港、上海證券市場上市,中國平安股權進一步分散、國際化,無控股股東。截至2015年底,主要股東持股是:第一大股東卜蜂集團9.59%,第二大股東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深圳國企)5.27%,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3.55%、華夏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一萬能保險產品3.5%、中央匯金資產管理公司(金融央企)2.65%、深業集團(深圳國企)1.4%。中國平安已經是一家外資、國資、民資共同持股、股權非常分散的上市公司。
董事會按國際標準運作
按國際治理標準運作,這是中國平安董事會的定位。
董事會構成專業化、國際化,一度達到19名董事中海外人士9人。董事大多是保險、會計、法律、管理等領域的專業資深人士,其中董事長馬明哲、副董事長孫建一行業經驗均超25年。現17人的董事會,股權董事5人、執行董事6人、獨立董事6人,第一大股東、第二大股東的股權代表分別為2人、1人:4個專門委員會,董事長是戰略與決策委員會主任,其他3個主任是獨董。
為提高決策的科學性,中國平安董事會大量運用中介機構如會計師、律師、投行來輔助決策,這在中國公司中不多見。例如,高管薪酬是先聘請第三方咨詢公司進行方案設計,然后提交薪酬委員會和董事會審議。董事會每年會就公司治理情況進行定期檢視并形成報告;主要由監事會和獨立董事組成的考察組每年深入基層調研考察,確保公司的各項政策在全集團得到準確貫徹。匯豐曾評價說,中國平安的董事會運作、風險管理,跟國際標準沒什么兩樣。
董事長是董事會的重要角色。關于自己在董事會中的作用,馬明哲認為是召集而不是領導。他多年前就指出,“在許多人看來,董事長是領導董事會的。但平安的董事會和有些公司的董事會是兩個概念。董事長就是一票,只不過我額外增加一個召集、組織董事會的權力,根據股東和業務的要求,把議案提出來,而不是說比總經理高一級。”中國平安董事、總經理任匯川對《董事會》稱,“平安董事會是很國際化標準的。平安董事會絕對是集體決策。馬總在董事會像個召集人,他的董事長職務是推選出來的,不是誰派過來的。”
中國平安的2015年報稱,“本公司自1994年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以來,逐步建立了國際標準的董事會體系,不僅董事會人員構成上達到了國際化、多元化、專業化的水平,而且制定了規范、嚴格的運作制度和議事規則。董事長作為董事會會議的召集人和主持人,在董事會決策上并無有別于其他董事的特殊權力。”董事平等、民主決策,是金圓桌獎評價董事會的重要指標。“百年老店”可持續發展
中國平安踐行國際化標準的公司治理,同時通過“綜合金融+互聯網”和“互聯網+綜合金融”的—體化架構,依托本土化優勢,以及統一的品牌、多渠道分銷網絡,為超過兩億互聯網用戶和一億客戶提供保險、銀行、資產管理和互聯網金融產品及服務。公司通過聚焦“大金融資產”和“大醫療健康”兩大產業,圍繞保險、銀行、資產管理、互聯網金融四大板塊,向客戶提供專業的一站式金融服務。同時利用互聯網升級綜合金融模式,擴大服務范圍,提升服務效率和體驗,最終實現“國際領先的個人金融生活服務提供商”的目標。
業績是金圓桌獎評價董事會的關鍵指標之一,是職業經理人的立身之本。2007年,中國平安營收1652億元、凈利潤150億元、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16.9%,次年公司首次獲得金圓桌獎“最佳董事會”;而到了2015年,公司營收6199億元、凈利潤542億元,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17.1%。
良好的公司治理、董事會運作是基業長青的重要保障。中國平安的愿景是做百年老店,能否獲得可持續增長,實現這一目標,人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