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清輝
對中國經濟長期看好的資本不會因為中國經濟短暫的增速下滑而喪失信心,部分熱錢的流失反而有助于市場主動的凈化,讓過熱、失去理性的投資潮回到正常的邏輯當中。從政治的高度看,部分流人的資本還有可能是某些經濟體未來為了發動貨幣戰爭先行的棋子,因此,我們也有必要采用一些手段將這類資金“請出去”,以保證中國金融市場的安全性。
在全球經濟波動周期加速的趨勢下,資本的流動方向也會經常變動。中國經濟正處于結構性調整的過程中,部分逐利的資本選擇了從中國市場流出,轉移進入能夠獲得更多收益的市場當中。除此之外,還有很多資本以各種形式從中國流出,例如中國人在境外的大量購買,例如暫時沒有回報的對外投資等。
很多人認為,資本的流入會對某一區域經濟起到促進作用,因為這會顯得非常繁榮;資本的流出則會影響該地經濟的發展,因為這會令人覺得蕭條。實際上,當某一區域金融體系達到平衡狀態的時候,無論是資本流入還是流出都會破壞這種金融平衡性,即都會影響到區域經濟,有積極作用也有消極作用。
具體問題需要具體分析,在實體產業發揮著主要驅動宏觀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適當的資本流入有助于產業高效配置、及時彌補發展中的資源缺失,有助于經濟積極、穩健曾長;當某區域經濟發展處于瓶頸過程中,資本的流入就會顯得多余,這并不能幫助實體經濟實現有效增長,反而會促進泡沫產生。
簡單來說,企業登陸IPO市場在理論上是為了通過融資以更好地推進公司發展,這是因為公司資金短缺,需要通過轉讓股權以融資的形式引入資金購置設備、引人人才等,即通過資本流^來尋求發展,這對公司是有利的。
二級市場上,新股剛剛上市的時候都會引來人們的瘋搶,但因為漲跌幅限制的作用,再多的資金也無法讓新股股價在IPO當日就翻番;同樣的,也正因為資本的過度瘋狂,絕大多數新股的市值都會不斷膨脹并遠遠超過實際價值,待公布的業績報告揭開遮羞布之后,殘酷的現實就會刺破虛高的泡沫,股價也會一路下行。
同理,資本外流對區域整體經濟產生的作用也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果在經濟增長過程中有大量資金外流,實體經濟發展的支撐則會慢慢減弱,將對經濟發展產生沖擊,就如同在房屋建設過程中將本應該用于建筑的鋼筋抽走,房子自然不可能建成,反而可能倒塌。相反的,如果某一區域產業已經飽和,適量的資本外流反而會降低金融泡沫產生的風險,讓該地產業能夠有更多的空間進行擴大內需、去產能、去庫存。
因此,我們無法不去根據實際情況,就去斷定資本外流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在全球M2不斷增大、資本四處流動的過程中,各區域經濟體的金融秩序都存在不平衡的隱患,可能是好事也可能是壞事。
就中國當前的經濟環境而言,就處于需要去產能、去庫存的過程之中。實體經濟發展不佳有多方面的原因,譬如產能過剩導致大量產品無法正常銷售,導致產品供應鏈緊張;例如實體產業獲得民間投資資金有所減弱,導致企業無法正常生產。但實際情況是,當前投資市場的資金并不少,少的是具有產業優勢、持續性強,能夠在未來形成支撐的產業。
但正是因為市場知道有大量資金在尋找機會,因此也不斷有一些為融資而融資的企業產生。有媒體在2016年年初曾報道稱“2015年A輪融資的846家創業公司,現在快倒閉完了”,這也意味著大量用于投資的資金并沒有對產業起到積極作用,反而滋生了—大堆泡沫,不僅錢都打了水漂,更是阻礙了經濟發展的步伐。不少獲得投融資的企業因為種種原因經營不善,也導致不少尋求高回報的資金空手而歸。這也說明,市場資金多未必對提振經濟發展有好處。
當前的中國經濟雖然需要資本的支持,但這并不意味著資本“多多益善”。我認為,中國當前的發展需要穩定,穩定一方面來自金融,另一方面則來自政治。對中國經濟長期看好的資本不會因為中國經濟短暫的增速下滑而喪失信心,部分熱錢的流失反而有助于市場主動的凈化,讓過熱、失去理性的投資潮回到正常的邏輯當中。從政治的高度看,部分流人的資本還有可能是某些經濟體未來為了發動貨幣戰爭先行的棋子,因此,我們也有必要采用一些手段將這類資金“請出去”,以保證中國金融市場的安全性。
就現在的情況而言,希望在蕭條、回落、企穩之后,中國經濟能夠穩健、健康地增長,而不是靠各種過于逐利的資本、熱錢堆積出看似繁榮的景象,卻又有可能將中國經濟推入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