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業
古今中外的商業奇才對人生都充滿了夢想,他們從不滿足于現狀,對周圍發生的一切有永無止境的好奇心,有征服世界、超越他人的強烈意念。他們不但充滿夢想和欲望,他們更具有一種為實現夢想、滿足欲望而拼命奮斗的執著精神和內在推動力。
當人們馳騁大海還在借帆出力時,他已在《海底兩萬里》預見了潛水艇;當人們還沒有發現冥王星時,他在《太陽系歷險記》已料到在海王星之外還有一顆行星;當萊特兄弟制造第一架飛機之前幾十年,他就在自己作品中寫出了直升機;當人們還在琢磨子彈是什么形狀時,他已勾勒了探險家從地球到月球的經歷……
儒勒·凡爾納,19世紀中葉的法國科幻小說家,他以清新的視角,流暢的文筆,浪漫又非凡的想象力,讓讀者如癡如醉地跨過時代門檻,提前邁進了未來世界。
沒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今天,有一群商業奇才,他們像凡爾納一樣,博聞強識,高瞻遠矚,不斷顛覆傳統,不斷超越定式,不斷打破常規。他們是正在改寫人類未來的人,他們是前所未有的夢想代言人。
瘋狂愿景
夢想家有一種瘋狂精神,敢做常人不做的事情。他們的雄心壯志往往突破天際,通過標新立異,逆向思維打開無限的可能,讓人們期待更多,想象更多。
埃隆·馬斯克以瘋狂筑夢著稱,經常提出驚世駭俗、天馬行空的構想。幾年前,他還被認為是用電動汽車、太陽能板和火箭來兜售虛假希望的騙子。也就是這短短幾年,Tesla汽車的普及,Space X火箭成功發射并回收,在低壓管道中運送乘客,時速達每小時700英里,相當于每小時1126公里的超級高鐵。這些在空間探索、汽車和清潔能源領域都取得了進展,對人類有劃時代意義的巨大成功,讓外界感覺一切似乎是一瞬間完成的。這也讓人們不得不重新定義馬斯克。是刮目相看?是不屑一顧?馬斯克都不以為然,因為這對他毫無意義,“我在乎的是,每晚入睡前,告訴自己我在做超酷的事。”
移民火星,一直是馬斯克堅定不移的人生目標,他決意研究出便宜又可靠的火箭,實現他的火星夢。“如果我們能建立火星移民地,我們就基本可以移民整個太陽系,因為我們到時已經創造了強大的經濟動力,能夠提高太空旅行的技術。我們可以登上木星的衛星,至少能夠登上最外圈的幾個衛星,甚至還有可能登上土星的泰坦星(土衛六)和其他小行星。一旦我們有了強大的經濟動力,以及‘地球一火星經濟體系,我們就能征服整個太陽系。”
作為馬斯克的前輩,在想象力這件事上,史蒂夫·喬布斯絕對當仁不讓。喬布斯是一個以“活著就是為了改變世界”為夢的夢想家,他始終堅信“Follow Your Heart”,并一步步為實現自己的夢想鍥而不舍。
喬布斯的夢想是個開拓的世界,是個樂享的世界,他將樂享的邊界不斷地擴大到生活的各個角落。“在你的房間、起居室、車子,還有口袋中,都將出現蘋果的身影。”買一部iPhone或買一枚iPad,便是擁有了進入蘋果樂園的門票,只有真正踏足,你才會發現,這里如此美妙,從構建iTunes,到APPStore上線,這個樂園是一早就建立好的,而非來一撥人圈一塊地。到iCloud開放,分享已經變為一件像沖一杯咖啡般輕而易舉和甜蜜的事。假如還有足夠的時間,這個樂享世界一定不會停留于天氣、短信、地圖查找等功能的交互,而是徹底解放人們的雙手,最終進化到人機對話,搜集主人的習慣,喜好,性格,情感……
燃燒欲望
夢想不是希望,不是愿望,而是強烈的戰勝一切的意念。夢想家用這種強烈的熱情的潛意識去影響客觀事物的運動規律,并保持這種熱情直至夢想實現。
馬云是中國第一批甚至是第一個篤信互聯網會改變世界的人,從1994年年底開始,他逢人便說:人們將來會通過互聯網買東西、賣東西、做生意;阿里巴巴未來的對手不在中國,而是在美國硅谷;未來阿里巴巴會超過沃爾瑪;未來阿里巴巴會成為中國人打造的世界性公司。在當時這無異于癡人說夢,但這些“笑話”竟真的變成了“神話”,那些被視為忽悠的牛皮竟真的成為了眼前的現實。
有人曾問創業教父柳傳志一個問題,誰是他眼中的商業天才。他脫口而出,馬云。理由是,“他有很強的想像力,而且能賦予實現。BAT三家中的兩家在國外多少有先例,馬云的這種做法,國外是沒有先例的,是純粹的一種商業模式創新。”
如今,在阿里巴巴這一核心平臺周圍,阿里生態系統已經形成阿里健康、阿里影業等一系列投資公司組成的新興平臺,醫療健康,文化娛樂,內容媒體等領域都具備一定的協同效應,為阿里生態的消費者和商家服務。
與馬云的夢想如出一轍,拉里·佩奇和他的谷歌最初的宗旨是,“組織全世界的信息,使之能被昕有人訪問并from”,當初聽起來也有些“不知天高地厚”。現在來看,這一愿景“過于狹隘”了。
走進谷歌的“Google X”實驗室,人們會看到許多當年佩奇所做的“白日夢”,佩奇將這些充滿風險和無限想象力項目稱為“登月項目”:具有模擬駕駛員駕駛方式能力,提升道路安全性的無人駕駛汽車;可以通過聲控拍照,視頻通話和辨明方向以及上網沖浪、處理文字信息和電子郵件,同時還能夠跟蹤和檢測患者的血糖水平的谷歌眼鏡;生態主控中心和連接點的智能家居;實現實惠廉價的網絡傳輸的網絡氣球;通過吞服進入人體各個部分,繼而綁定在體內癌細胞和其他生物標志物上的納米粒子藥丸;可以幫助人們穿越時空的“時間機器”……
在拉里·佩奇的腦海里,有一些詞和我們的理解是不同的。比如在我們眼中的“不可能”,在他的腦海中會被解讀為“應該會成功”,我們眼中的“似乎不太可能”,在他的世界里意思是“很大概率會成功”。他的想法,理念并不僅僅是領先那些工程師和科學家幾步,他似乎居住在一個未來已經實現的平行空間。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知識是有限的,想象力可囊括世界。”事實上,古今中外的商業奇才對人生都充滿了夢想,他們從不滿足于現狀,對周圍發生的一切有永無止境的好奇心,有征服世界、超越他人的強烈意念。他們不但充滿夢想和欲望,他們更具有一種為實現夢想、滿足欲望而拼命奮斗的執著精神和內在推動力。他們既有熱愛,又有擔當;既能對生活的不茍且,又能自我的不將就,他們身上的這些特質,正是對夢想精神最好的解釋。
其實,無論是誰,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