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華
摘要:以解決“高保低賠”、“無責不賠”等社會關心的熱點問題為契機,為了建立科學合理、符合國情的商業車險條款費率管理制度,推動中國車險持續健康發展,保監會啟動了商業車險費率改革。商車費率改革對公司車商業務渠道的影響,有利有弊,積極應對才是王道。
關鍵詞:商車費改;思考
中圖分類號:F842.634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8-0000-01
一、商車費改的變化分析
雖然費改已實施兩批,區域覆蓋近半個中國,但很多消費者對費改的概念仍然模糊,甚至很多財險公司的員工對費改的理解也不夠清楚。
(一)擴大保險責任范圍,提高保障服務能力。車損險保險責任中增加了部分自然災害以及“受到被保險機動車所載貨物、車上人員意外撞擊”;各險種均刪除了多項責任免除約定;增加車損險無法找到第三方附加險,有效彌補保險空缺。
(二)積極回應社會關注熱點,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明確車損險的三種索賠方式,即可以向責任對方索賠;向責任對方的保險公司索賠;還可以向自己車損險的保險公司申請先行賠付,再將向責任對方追償的權利轉讓給保險公司。同時,簡化保險金額確定方式,投保時按保險機動車的實際價值確定,在賠償時,全損按照保險金額計算賠付,部分損失在保險金額內按照實際修理費用賠付。
(三)設計更加人性。將被保險人的家庭成員和允許駕駛人的家庭成員人身傷亡納入第三者范圍;清晰界定車上人員范疇,減少爭議;精簡整合附加險,將現行28個附加險及特約條款進行精簡,保留10個附加險,并新增1個附加險,便于消費者閱讀、選擇。
(四)價格厘定更趨合理。在保持車險價格總體平穩的前提下,將保險費率的浮動與以往年度車輛出險次數掛鉤,使消費者繳納的保費與保險公司承擔的風險相匹配。聰明的消費者都會選擇小事故不報案,而有責任感的理賠人員,本著為客戶著想、同時為公司減少損失也會引導客戶取消報案。
(五)渠道系數的放開,使電網銷獨特的85折優勢消失。電銷將從一個特殊的產品回歸到渠道的本質,只能發掘其渠道本身的優勢,提升發展能力和競爭力。渠道系數,尤其是自主核保系數考驗的是保險公司的大數據分析、風險測算等精準定價能力。得數據者得天下,只有擁有足夠的數據,才能掌握定價的主動權。影響定價的因子很多,從人因素有年齡、性別、職業、收入、住址、是否有固定車庫、行駛里程數、行駛區域等等;從車因素包括車的零整比、易損件價格及自身安全性能,是否有智能行使系統,是否有保險杠、防抱死制動系統、雷達、倒車影像等。此外,從環境因素比如道路交通安全水平等也會由于新技術的大力支持,逐步成為定價要素。
二、商車費改對保險公司的影響
2015年行業公布的車險數據顯示:試點地區費改后保費增速明顯下降,第一個月增速下降很大,三季度增速雖然呈現逐步回暖態勢,但仍低于一季度和非費改地區。除了保險公司的保費規模及保費增速將會下降,費改帶來的影響還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小額報案大幅減少,出險率顯著下降。為了避免一次出險打回原形,車險客戶對刮刮蹭蹭、輕微碰撞等小案子都選擇不報案,保險公司的出險率就會大大降低。
(二)短期內賠付率優化明顯,盈利能力提高。在費改后的一兩年內,客戶報案率下降,理賠成本相應減少,保險公司的賠付率必然下降,改革紅利顯現。
(三)客戶與公司的互動頻度快速下降。為了避免出了小事故要自掏腰包維修,客戶會自覺提高安全駕駛的意識,對保險公司的依賴度隨之降低,與保險公司的聯系也就相應減少。
(四)客戶投保意愿下降,公司保費收入繼續降低。隨著費改的長期推進,部分出險率很低的優質客戶對車損險的投保意愿就會降低,進而導致交強與三者投保組合的增加,車險保足保全率隨之下降。這將在費改實施兩三年甚至更短的時間就顯現出來。
(五)配件工時上漲,賠付壓力增加。伴隨費改后案件發生率降低、維修資源顯著減少,車商修理企業運營壓力凸顯。為了維持正常的運營,配件工時價格勢必上漲,保險公司賠付成本就會相應增加,這可能會在費改實施一段時間后發生。
三、積極應對和探索
面對上述影響,公司應積極籌措,提前布局。抓住前期改革紅利釋放階段,努力扭轉后期可能出現的不利局面,在保費規模下降的情況下爭取盈利能力的增強。
(一)研究風控手段,加大風控管理,精準定價,保證每張保單的盈利能力。
(二)除了加強成本控制,做好費用優化配置外,加大車險直銷和互聯網銷售,降低中間成本,獲得優質客戶。
(三)控制理賠成本,增強送修能力,利用強大的送修能力壓縮維修成本。
(四)創新客戶增值服務,增強客戶黏性。客戶對服務的關注不亞于對價格的關注,提升客戶服務尤為重要。這就需要深入研究客戶需求,比如推行小額維修增值服務,彌補費改后客戶自費修車的不情愿;將目前需求較多的代駕、滴滴出行等服務作為類似免費救援一樣的基礎服務,想必定會收到客戶歡迎。
四、對經銷商的建議
(一)費改后,經銷商最需要轉變的是看待保險業務的思路,從單純的保費換送修或者賣保費賺手續費的傳統思路中脫離出來,把保險業務尤其是續保看成經銷商維系客戶的最大粘合度產品來綁定客戶。不在店保險的客戶,鈑噴維修很難回廠,而做鈑噴的社會修配廠換個機油也是分分鐘的事情,勢必造成客戶基盤的流失。利用費改后價格重新洗牌的良機,重點開展續保業務,這不再是錦上添花,而是經銷店售后業務的續命良藥。
(二)售后鈑噴業務方面,要從招攬本品牌車輛業務逐步轉變為招攬全品牌車輛。從在店等著客戶入廠,轉變為走出去利用互聯網手段和洗車美容等剛需黏性產品,輻射經銷店周圍社區、商圈及企事業單位的保有客戶。通過送修的小事故及自費鈑噴業務吸引客戶入廠,達到招攬流失或新增客戶入廠穩定售后保有客戶基盤。
(三)最后,建議經銷商在和保險公司合作的時候,凡事留有余地達到互利共贏的局面。能夠通過保費換來保險公司的資源,例如保險公司的員工、壽險客戶車輛的維修保養業務,購車優惠通道等,才是經銷商與保險公司合作的更高格局。
參考文獻:
[1]中國保監會《深化商業車險條款費率管理制度改革試點工作方案》.
[2]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機動車綜合商業保險示范條款,201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