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媛
摘要: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問題一直是制約企業發展的關鍵,目前國內企業內部控制問題主要有管理層內部控制意識薄弱、會計人員素質難以滿足內部控制需求、企業成本控制不力等,因此,結合內部控制理論制定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對策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關鍵詞: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對策
中圖分類號:F275;F276.3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8-000-01
一、引言
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是指企業對自身經營活動、財務活動等進行統一管理的制度,是企業提升企業運營效率和管理效率的重要制度。我國內部控制制度較國外起步較晚,還存在諸多需完善的地方,比如不少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對內部控制理解尚淺、公司治理制度不夠完善、缺乏優質的內部控制人才等。通過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能保障企業財務的安全、提升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性、對實現企業戰略目標和方針具有促進作用。
二、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缺陷
(一)成本費用支出控制不力
“重資金管理、輕物資管理”是企業內部控制中較為普標的問題之一,不少企業過度重視企業資金,而忽視了對財產物資的管理,實際山財產物資是企業資金的重要來源,強化對財產物資的成本控制對提升企業資金管理能力至關重要。目前國內企業在成本費用控制方面主要存在物資購銷存制度松散、采購管理環節未嚴格控制職務分離、會計記錄未能及時核對、物資庫存管理制度缺失等問題。
(二)企業產權關系不明確
公司治理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企業產權關系管理,產權關系管理亦是企業內部控制的重要環節。董事會是公司治理發揮作用的主體,建立規范化的公司治理結構方能提升企業整體運營效率。但目前我國企業的產權關系管理還存在諸多問題,尤其是國有企業法人治理結構有待完善,隨著企業改革的深入,不少國有企業一味追求“放權讓利”,致使公司治理中存現董事會與經營管理層的重疊,導致企業產權主體缺位、內部控制的收益主體模糊不清等。
(三)銷售和收款環節控制機制有待完善
銷售和收款環節是企業內部控制的重要環節,是指接收客戶訂購單、催收應收賬款、開具銷貨發票等業務。由于內部控制制度在我國發展尚不夠成熟,企業的銷售和收款環節容易出現虛開發票虛計收入、計提壞賬準備不合理、應收賬款的記錄缺乏真實性、難以掌控對銷售費用支出等問題。例如,部分企業通過在“應收賬款”列入虛假收入,導致企業會計信息失真,或是利用應收賬款長期掛賬的方法開設“小金庫”。這些銷售和收款環節上的問題主要是企業缺乏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
(四)監督檢查機制匱乏
企業內部控制既包含有效的控制機制亦應制定輔助性的監督檢查機制,然而監督檢查機制在企業內部控制環節中最容易被忽視或者形式化,而影響企業整體內部控制效率。監督檢查機制存在成本效益問題,當監督檢查機制控制成本高于控制機制匱乏可能帶來的損失時,監督檢查機制則無需改進或投入更多費用,但是,當可能性損失要高于監督檢查機制控制成本時,企業應建立完善的監督檢查機制來提升內部控制效率。
三、完善我國內部控制制度的對策
(一)完善法人治理結構
企業針對目前存在的法人治理問題,應完善法人治理結構來優化內部控制制度,企業內部控制結構應基于股東作為最終控制主體,董事會、經理層、職能部門等均居于企業內部控制不同層次,通過戰略目標細分,將企業組織目標與員工個人利益相結合來實現企業效益最大化。對于企業法人治理結構,董事會是核心層次,因此,法人治理結構的完善應從強化董事會職能開始,然后再逐步向下層各個層級進行優化。董事會應通過建立獨立性管理模式、強化董事會責任意識、提升董事會管理效率等來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另外,增強監事會的權威性、強化對公司經營管理層的激勵制度、建立外部控制機制等亦是完善企業內部控制機制的重要舉措。
(二)優化企業會計信息管理制度
企業會計信息管理是內部控制的重要途徑,企業可通過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統來優化企業會計內部控制機制。通過規范化會計原始記錄和憑證填寫、減少經營管理非主觀錯誤、防范財務管理和經營管理風險來提升企業會計內部控制效率。信息化時代,企業可通過引進會計信息化系統來提升企業會計信息管理效率,會計電算化在現代企業中已開始引進,對加強內部控制效率和提升風險控制效率具有一定作用,未來企業應通過電子信息化技術來強化對會計業務的檢查,基于會計信息管理系統對會計數據進行分析,及時發現現有會計控制制度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升企業會計信息管理制度的執行效率。
(三)制定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標準
隨著資本市場的不斷發展,我國投資者的投資意識和理念也日漸成熟,投資者利益保護需求與日俱增。內部控制評價標準和審核標準是企業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重要內容之一,該標準能夠讓企業明確內部控制制度和實施環節中的缺陷,還會對企業內部控制自我評估報告的準確性產生影響。但是根據國內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結果顯示,目前國內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評價標準和審核標準存在差異,缺乏可比性,讓企業自身和投資者難以對內部控制效率進行對比,另外會計注冊師、市場監管者亦能對企業內部控制現狀進行有效評價。
(四)建立有效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評價機制
企業內部控制制度評價機制的完善應從兩方面著手,第一,建立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自我評價體系,即企業對內部控制機制進行定期或不定期地評價,根據評價結果對企業現有內部控制機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據此制定改進策略,為下一周期的內部控制機制改進奠定基礎。第二,建立內部控制審計機制,內部審計制度的建立是為了保障企業內部生產經營能夠按照預先設計好的目標和方式進行。
四、結語
研究通過對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存在的缺陷進行深入分析,發現目前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主要存在成本費用支出控制不力、企業產權關系不明確、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不完善、監督檢查機制匱乏、銷售和收款環節控制機制有待完善等問題,因此,企業應通過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優化企業會計信息管理制度、制定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標準等策略來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對于提升企業整體運營效率、降低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促進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樊行健,肖光紅.關于企業內部控制本質與概念的理論反思[J].會計研究,2014(2):4-11.
[2]王清剛.論企業內部控制的靈魂——從制度建設到道德與文化建設[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4(1):119-125.
[3]周鑫,戴文濤.中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經營目標指數研究——基于滬市上市公司的實證分析[J].審計與經濟研究,2014(4):8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