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德
每一個有成就的藝術家,都是在其特有的藝術實踐中,不知不覺的完成了自己的生命成長和藝術風格。這種風格的形成與藝術家自身的生命意識、生命軌跡、生活環境息息相關。著名畫家孔紫獨特的藝術面貌也是在特定環境形成的。
孔紫生在都市,兒時和奶奶在老家鄉村生活,學齡后雖回都市讀書,十六歲卻又回到老家插隊,農村的成長經歷在她的生命中,打下了揮之不去的印記,在他的情感中,結下了難以割舍的情緣。兩年后她穿上綠軍裝,帶著自己繪畫作品,帶著藝術夢想,走進了他夢開始的地方。
幾十年過去,成績卓越,作品曾多次在全軍、全國重要大展上摘金奪銀,是當代水墨人物畫女畫家中杰出的領軍人物。代表作品《青春華彩》、《秋風》、《微風》、《高梁青青》、《苞谷熟了》、《兒子》、《三伏》等作品榮獲第九屆全國美展銀獎、第十屆全國美展銀獎、八屆全國美展優秀作品、全國首屆中國畫大展銀獎、東方杯國際水墨畫大賽銀獎、中國人民解放軍新作品一等獎、全軍美術作品展覽金獎、文化部第十二屆群星獎金獎等獎項。作品曾多次在美國、德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及香港、澳門地區展出,并在國內舉辦個展和聯展。作品《高粱青青》被中國美術館、中國軍事博物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國內外機構及個人收藏。 孔紫及作品先后被收入《中國現代美術全集》、《中國當代美術家圖錄》、《中國當代美術1979-1999》、《中國當代女畫家》、《中國當代杰出中青年國畫家新作集》、《世界華人美術名家年鑒》、《百年中國畫展》等權威性大型專業畫冊。中央電視臺軍事部軍中名人欄目、軍營文化欄目、中央教育臺.北京電視臺、山東衛視臺均作了孔紫的專題報道。1997年被中國文聯和中國美協評為“中國畫壇百杰”2000年隨中國美術家代表團赴歐洲訪問考察。孔紫現為中國國家畫院專業畫家、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女畫家協會首任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全國婦聯執委等多個社會任職。在她的 軍事 、田園、農民、等題材作品中;能夠感到她生命中的質樸、生命中的情境、和她在塵世中的自由和尊嚴,他用自己多年的積累,用水墨作為自己揮寫審美情緒的載體,把滿腔的才情,自然的通過筆墨流放在素白的宣紙上,來展現她生命里的崇高和光芒。
孔紫從中外大師的人格里,感悟到藝術的神圣和個人的生命價值,從而她無法停止藝術腳步。使他能在物欲橫流的塵世間,耐住寂寞潛心創作,他潔身自好,從不犧牲自己的人格換取廉價的虛榮,而隨波逐流。孔紫的繪畫把主觀情感與客觀物象,構成一個氣韻生動的空間,并使其和天地達美溶為一體,這種美妙的意境讓人品味,讓人留戀,更讓人通過他的繪畫觸摸到來自心靈的感動。她的水墨藝術始終保持著自己獨有的智慧,和自己營造的樸素生活所需要的遠離喧囂的寧靜。她作品的表現力,是來自他的生命與生長環境的融合,無論是軍旅、田園、還有當下的都市生活。
孔紫的軍事題材作品,是他多年軍旅生涯的產物,也是他多年來對軍事繪畫的探索和思考的結果。她用與眾不同的視角,對戰爭年代、和平年代中“人”的歌頌;《高粱青青》表達了孔紫對對戰爭與生命的深切關注,并用水墨色彩把生命的關懷推到極至;從中可以看到他對形式美感的追求,人物造型,變而不怪,拙而不巧。形象符合過去戰爭歲月中的時代特征,從而傳達出強烈的時代情感;沖滿畫面的青青高粱頂天立地,寓意著生生不息永不泯滅的民族精神和生命情懷。
在生命的過程中,青春是美麗的、是無悔的,多少古今圣賢,文人墨客感慨青春易逝;而唯有孔紫的《青春華彩》構成了一幅永恒的青春的樂章,她讓人們的內心在繁雜塵世中漸漸蘇醒,恍然驚覺各自生命深處對青春時光的追憶,喚醒了許多人生命中從未有過的春天。這件作品的內涵已遠遠超越了題材本身的限制;她只把軍人作為一個載體,來表達自己對生命、青春真切的寄托。她想畫出一幅永恒的佳作,她更加注重體驗繪畫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他感到了痛苦與歡樂,當墨線快速行走,墨色慢慢淫開時,他感到生命的永恒和超越,同時也喚醒了人們一種內心的狀態和感傷。正向塞涅卡所言“青春不是人生的一段時期,而是心靈的一種狀態。
在孔紫的軍事繪畫中,打破了宏大敘事語境形式,更沒有直白言說軍人的使命、責任、和奉獻精神。除《高粱青青》在她的畫面上再也沒有出現武器符號。她以真誠平和的心態,對生活對藝術的敏感直覺,使她較早的開始關注青年士兵的精神欲求,從人本性的角度去挖掘士兵的情態。因而顯示出孔紫獨有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根基,表現出對人普遍情感的體驗,在精神情感上以顯露出對人終極的關懷。無論是在二十年前還是在當下都是十分難能可貴,由此出現了與眾不同的軍事繪畫新圖示;這更見諸與她后來的《三伏》、《兒子》、《新兵—冬訓》、《高原紅—冬訓》、《新軍裝》、《兄弟》、《寫生組畫—新兵連》等系列作品之中。如果說《高粱青青》是孔紫對民族精神的一種追問;那么后來的軍事繪畫,則是走出了過去傳統的軍旅文化而更加關照當代文化的啟示。她的文化內蘊,使其軍事繪畫充滿靈性,創造性思維超然,即超越平凡的情感真實,也超越生活的藝術真實。孔紫成功借鑒了西方繪畫的構成色彩,不僅沒有使她的寫意意味和筆力減弱,相反卻轉化了中國畫的困境,卻立了現代的筆墨結構;大大豐富和加強了畫面的力度和意象,走出了一條與眾不同的現代水墨之路。
田園不僅僅屬于陶淵明,也同樣屬與孔紫這種生命中有所寄托、藝術中有大追求的藝術家,鄉村的成長經歷使孔紫的田園題材以及與田園有關的作品未曾間斷,即使在部隊期間也是如此。《高粱青青》、《紅高粱系列》、《曬谷》、《微風》、《秋風》、《記憶—秋野》、《記憶—晨霧》、《搭伴》等力作不斷涌現;從中可見,孔紫對鄉土田園的親切慕戀之情,并從這里得到了永不枯竭的生命之泉;將具象造型很好的建構在筆墨結構之中,又以擺脫自然物象的束縛,最大限度的追求水墨形態意味,并將她更純粹的精神世界融入水墨痕跡之中,表現出對水墨自身價值的關注;從而用水墨意象來表達精神情感。在精通水墨語言的基礎上,既保留筆墨獨立的審美屬性,也表現出田園植物的獨特性,又開掘出集團式繁密的現代筆墨結構,在對獨有的形式把握中將生命力量賦予了對象;孔紫的田園繪畫,并不是現實的田園,而是對當代農民失去土地田園、都市人失去精神家園的終極關懷;因此具有強烈的當代性和永恒性。如《記憶—秋野》、《記憶—晨霧》、《搭伴》等。在這些作品畫中,他追求水墨質樸淳錦無華 的本色之美,在豐富中追求單純與深刻,表現出她對水墨語言精湛的使用和對水墨技巧的深刻理解。她的水墨人物畫是中國傳統文化精神和時代精神及文化觀念結合的產物,他把精神觀念轉化為筆墨技巧,進而是筆墨技法表現出她深刻而復雜的思想,使她的繪畫行為堅定明確的沿著精神境界發展;從而強烈的體現出孔紫在中國藝術精神引領下,走出一條與眾不同,卻與自己生命意識相吻合的精神軌跡。
孔紫深知,藝術是給自己提供一種精神表達方式,用來表述自我的存在狀態和賴以生存的這個世界的看法。一個畫家無論在生活中藝術中只要真誠的坦露你自己,人們就會在作品中感受到獨特而豐富的精神世界。她敏銳的發現水墨畫的發展有它自身的規律性,藝術的本質是使人的精神得到升華,超越自我的束縛,因此她的藝術實踐從未背離藝術精神和自己的精神情感,這也是她真誠、自然、樸素的結果。她的畫不矯情、不做作、不雕琢、不違心,真的做到了內心的率真性情,是天性本真的流露,他畫中的田園,是她生命從喧囂走向寧靜的詩意的回歸,抵達了心靈的自由,她樸拙的性情永恒不改。
在孔紫多年的藝術實踐中,沒有放棄具象人物造型而走向抽象水墨表現,她所最求的是水墨意象是通過人物的表象轉換的,人被作為水墨理想載體,在自然物象與水墨表現上達到高度和諧,更作為其生命精神存在的理想境界。她的水墨是超然與物象之外的,水墨自然的成為她表達情感的方式,進而強調突出了水墨的獨立審美屬性和存在價值。 她將傳統筆墨“意趣” 從遙遠的農業文明引領到當代的都市陽光里,從而使她的水墨語境成為現代文明精神載體,并用獨特的語言,使她的水墨形式與眾不同,也是傳統水墨獲得新生。
孔紫本質上就是一個優秀的藝術家,是因為她生命中所特有的質樸、真誠、堅定的信念和過人的才情,并從永恒的藝術審美中,不斷找尋視覺張力和形式美感。她把質樸的生命和藝術中的體驗連接起來,在樸素的藝術形式中體驗人生的痛苦與歡樂,在肯頌生命同時也賦予生命的從高、悲壯、永恒的意義,在他看來水墨人物畫就是她肯定生命的一種方式。
孔紫把生命釀成感人的畫卷,也成就了自己詩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