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衛軍
情境教育的應運而生,為廣大教育者指明前行的方向。小學生向往崇高而圣潔的境界,所以將情境教育運用于小學語文課堂,合理發揮其形真、情切、意遠、理寓其中的特點,會讓課堂魅力無窮,也會讓學生充滿愉悅。
一、巧設情境,讓孩子的語言飛翔
口語交際是在特定的環境里產生的言語活動,這種特定的環境,有時需要人為的特意創造。教師可以根據交際內容,創設生動活潑有趣的實際情景,展示內容形象,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激發學生的交流欲望,點撥口語交際方法,讓學生有身I臨其境的感覺,有助于促進智力和思維的發展,形成良好的氣質和健康開朗的性格。
《每逢佳節倍思親》是三年級的一篇課文。對于古人的思鄉之情,身處“蜜罐”的孩子們并不能切身感受。于是,我在教學時,先引導孩子們回憶自己短暫離開父母的心情。孩子們紛紛舉手,有的孩子說,剛開始還無所謂,過了幾天就開始想媽媽。有的孩子說,在別人家很不習慣,還是自己的家最好。我趁熱打鐵:
“你們才離開幾天,就那么思念父母。而王維離開家鄉已經兩年多了,七百多個日日夜夜,他的心里該是怎樣一番滋味呀?”孩子們的話匣子瞬間被打開了,有的說:“當王維生病的時候,他發著高燒,躺在床上,嘴里不停地念著:‘母親,母親……我想,這時候他的眼前一定浮現媽媽照顧他的情景。”也有的說:“當王維取得了一些成績,興高采烈地跑回家,想找人分享時,卻發現,家里只有他一個人。”還有的說:“王維這么小的年紀,肯定不會做飯。每當他在廚房忙活半天后,發現自己做的菜很難吃,他一定會想念媽媽做的菜,想念媽媽的味道。”
孩子們仿佛走進王維的世界,仿佛走進了王維的心靈。情境與課堂碰撞,孩子們的語言之花絢麗綻放。
二、適度點撥,讓孩子的想象飛翔
“想象是創造的源泉,想象是發明的雛形”。在教學中,應盡量喚起學生腦中儲備的有關知覺表象,加以加工、組合再引導學生或延伸故事情節,或補充課文內容,或創造新的自然、社會環境,從而加速他們的再造想象向創造想象的轉化。
在教學《嫦娥奔月》這一課時,對于課文中出現的“周旋”一詞,我課前要求學生查字典了解了詞義,但是在課堂上,我發現孩子們并不太能很好地表達這個詞語。于是。我就請孩子們分別扮演嫦娥和逢蒙,好好地周旋一番。
情景一:
逢蒙:(作兇狠狀):嫦娥,快把仙藥交出來。
嫦娥:(可憐狀):我哪有什么仙藥?
逢蒙:你別撒謊了,我明明聽說后羿得到了仙藥,肯定被你藏起來了。(開始動手推搡)
嫦娥:肯定沒有。(也與逢蒙拉扯起來)。
字典上對于“周旋”的解釋是:與敵人較量,相機進退。而孩子們的表演簡單得幾乎像吵架,沒有進退的痕跡。于是我笑嘻嘻地對他們說:“逢蒙是后羿的徒弟,武藝高超,力氣也很大,又是個心腸歹毒的人。嫦娥是一介女子,她面對逢蒙,肯定不會選擇與他斗勇。這樣拉扯下去,仙藥很快就會被拿到手的。”
孩子們哄堂大笑后,陷入了沉思。幾分鐘后,有了如下表演:
情景二:
逢蒙:快把仙藥交出來?
嫦娥:仙藥?什么仙藥?
逢蒙:別裝蒜了,你丈夫后羿從西王母那兒得到的,那天,你丈夫把藥交給了你,是你藏起來了。說!藏在那兒了?
嫦娥:你一定聽錯了,那天是他采的草藥賣了錢讓我藏起來的。逢蒙兄弟,你缺錢嗎?我送你一些。你先坐下,喝口水,我來給你拿。
逢蒙:哼,別跟來這一套,我不會聽錯的。你不說,我自己找!
這樣有意思的詞語詮釋方法,讓整個課堂充滿了快樂和輕松,孩子們對于寓理于景的授課方法十分樂于接受,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三、智趣結合。讓孩子的情致飛翔
耕耘總是和收獲連在一起的,因此在情境中,課堂教學成了我和孩子情感的對話,智慧的對話,這種情與智的交融,觸動了孩子的心靈。情致洋溢的課堂上,師生共同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情境教育就是給孩子添翼,用情感扇動想象的翅膀,讓孩子的思維飛起來,讓孩子的心兒飛起來,快樂地飛向美的、智慧的、無限光明的童話般的王國。
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的課堂需要情境教育。在生動的情境中,讓抽象的語言文字帶著形象和情感色彩,進入兒童的意識,留下難忘的情緒記憶。在有形、有情、有趣的學習活動中,兒童主動地學習語文,享受著語文。我們也要常懷一顆童心,在教學中想方設法創設情境,讓孩子們在快樂的情境中了解語文,學習語文,愛上語文,讓我們伴著孩子那顆愛飛翔的心一同展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