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和
摘要:明中后期繁榮的文學活動和頻繁的思想革新給藝術帶來的巨大影響。山水畫的創作理念發生變化的同時,更多的是自身體系的嬗變或是社會環境的左右?文中以考據的視角來分析明代中后期山水畫對傳統的理解體會,并且區分“傳統”的時空跨度。
關鍵詞:明代;山水畫;繼承
中圖分類號:J209.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8-000-01
明代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十分特殊。這一時期一方面是統治的極端腐朽、沒落,特務政治、黨錮嚴酷,民族矛盾、階級壓迫,暴露了封建社會最后階段的黑暗。但同時商品經濟的活躍,人文思潮的崛起又預示著新的社會形態即將開始。正是這種劇烈的情感與思想的尖銳沖突的火花點燃了精神的烈焰。藝術的火光,猶如在封建社會腐壞、朽爛的枯木敗葉中冒出的生氣勃勃的新綠一樣,正是這些微小的嫩芽帶著內在強大的生命力,注定成為近現代藝術的前驅。丹納曾說過:“自然界有它的氣候,它的變化決定這種那種植物的出現;精神方面也有它的氣候,它的變化決定這種那種藝術的出現。”[1]
明代山水畫的發達與強盛,正在于封建社會的衰落。明清時期那些無法否認其偉大的巨匠及其藝術,注定了在這黑暗的社會環境中,在這腐朽而肥沃的土壤中誕生。事實上,真正把“我”響亮鮮明地提出來便是明中期以后美術現象。
明末,唐志契把“我”之性情用來闡述山水理論,認為“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水性即我性,水情即我情”。[2]明中晚時期的山水畫家的這種自我意識落實到繪畫創作上,就表現為以主觀融合客觀,以情感再創意象這種主觀表現意味特別濃厚的創作方法上。
而列寧說,資本主義的萌芽意味著“個人感”的提高。時代的進步與人的獨立解放是分不開的。正是在這種意義上,我們說,自我意識的出現,標志著歷史的發展、藝術的進步,標志著近代人文、人本主義的崛起。而人文思潮、人本主義作為資本主義早期文化特征,已成為分崩離析的中國封建文化開始步入近代文化的無可辯駁的標志。也正是在此種意義上,以情感表現為本質特征的浪漫主義思潮,其情感表現深入與拓展,始于明代中晚期,成于清,在自我表現的思潮中得到新的升華,是“天人合一”觀念在更高階段的發展。被封建社會壓抑了兩千余年的人的自主性、創造性最終在自我表現的精神中獲得自由與完滿,人開始向真正意義的‘人復歸。
就繪畫史而論,從原初狀態的繪畫進入發達時期后,畫像磚、石興而衰,則有佛教壁畫興,壁畫衰則有政教倫理功能的人物畫(卷軸畫)興,人物衰而有山水花鳥的崛起。就山水花鳥論,細密工致、色彩艷麗的風格興而衰,則有水墨淡彩的寫意風起;就寫意而論,較為工整的小寫意衰而有闊筆淋漓的水墨大寫意起;就大寫意而論,純粹水墨之作興而衰,又有彩墨并避乃至 潑硃潑彩出現。就表現內涵而言,由圖騰崇拜而至鬼神祖宗崇拜,繼而是教化人倫,玄言禪意,從濃重的道釋情感過渡到自我表現,又加入人文思潮的民主意味和經世致用的入世觀念;就形式表現而論,由神秘的符號象征到忠于現實的真實刻劃,進而是強調內在精神的不似的追求,最后過渡到筆墨自身的情緒表現;以風格論,由秦磚漢石的古拙渾樸、至院體風格的精致謹細,至文人山水的恬淡天真,再到明清時尚的雄、丑、怪、奇……彩陶藝術、青銅藝術有它作為人類童年期的難以企及的美。敦煌壁畫亦有其撼人心魄的永恒的魄力,而那在人文思潮的熏陶下已帶有近代意味各種特征的明代文人繪畫,不是具有同樣的難以比擬的性質和特點嗎?[3]
談到明代山水畫藝術的繁榮的緣由,自然應該包括明代博大精深,前無古人的畫史、畫論研究。明代政治黑暗但學術極其輝煌燦爛,以文學為例,題材和體裁均達到了一個高峰,戲劇和音樂均有獨特建樹,
當明清藝術被說成一塌糊涂的時候,當近幾十年來人們的思維習慣往往被濃縮成幾條干癟的形而上學的原則而同時又喜歡從這些條條出發去強奸史實的時候,隨著明清繪畫衰落論之起,明清畫論也同時遭到了否定,被說成是千篇一律地重復古人而無自已的價值。[4]然而,明清畫論卻不論在質或量上都遠遠地超過此前任何一個時代。其實,一個非常簡單的事實就十分說明問題:即盡管明清美術理論成就之總體被人們否定,但我們現在凡涉及古代美術理論成就之論文、專著(宏觀的、綜合的)所引之論,十之七、八又為明清所有,且時常地被認為是中國古代美術理論之精粹稱代表。就是選編的種種畫論選,明清部分也無可爭議地占有絕對優勢。這絕不是因歷史遠近所決定的,更為重要的是時代所賦予的文藝影響和思想辨析。
從史、論研究之宏富和精深上,從現存史料來看,[5]明代也該獨占鰲頭。最著名者如明末董其昌與清初石濤。董其昌對文人畫的有力提倡與理論總結,對山水演變規律探討的南北宗論,對明末及有清一代創作影響之大,可以說超過了以往任何理論。這些理論既是文人畫勢力異常強大的反映,又反過來為文人畫一統畫壇天下局面的形成推波助瀾。僅從其流行三百余年至今仍屬熱門論題這一點來看,對這一理論就絕不能等閑視之。
同時,明代文人畫壇所涌現的那一大批卓越的畫家,是對此期輝煌的藝術成就的又一極好的證明。明中后時期許多卓越畫家的成就是不能否認也難以否認的。例如明四家、徐渭、董其昌、陳洪綬等大師級人物以及為數更多,光耀千秋的卓越畫家群的存在這個客觀事實,
我們不難看出,明代中后期所涌現出來的山水畫家,無論其在朝在野,生活天壤之別,在對傳統的理解和把握以及變化方面要有很大的進步和前瞻,對此現象的探究是富有趣味的。
參考文獻:
[1]丹納著,傅雷譯.藝術哲學[M]. 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7,5月版.
[2][明]唐志契,繪事微言[M].人民美術出版社,1984.
[3] 林木.明清文人畫新潮[M].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1991.
[4]同上
[5] 潘運告.明代畫論(中國書畫論叢書)[M].湖南美術出版社,20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