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貞
摘 要: “現代學徒制”是發達國家職業教育的主要途徑,作為一種新型的人才培養模式,其前提是校企合作,核心是工學結合,這在烏海職業技術學院理實一體化課程中都有體現。如何將現代學徒制的要點和課程體系改革聯系起來,是高職院校要解決的首要問題。要解決這一問題,首先應弄清“現代學徒制”與理實一體化課程的關系。
關鍵詞: 發包方 建設工程 索賠管理
目前,現代學徒制已成為國內職業教育界的熱點話題。其中,什么是現代學徒制,現代學徒制的表征有哪些,我國政府及職業院校應如何推進和踐行現代學徒制,一直是被關注的焦點。針對這些焦點問題,眾多學者從各個視角展開研究,涌現出一大批研究成果。文章對2010至2014年的研究成果進行統計分析,并且重點對2014年國內學者關于現代學徒制的研究成果進行內容梳理,以期對當前的現代學徒制理論研究和實踐開展有所啟示。
一、“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的模式
“現代學徒制”是以校企合作為基礎,以學生(學徒)的培養為核心,以課程為紐帶,以學校、企業的深度參與和教師、師傅的深入指導為支撐的人才培養模式。“現代學徒制”培養的是適合企業崗位需求的,并具備相應理論知識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學徒和學生是學習主體的兩種身份,而企業師傅和學校老師是傳授知識與技能的承擔者,學生既在企業接受培訓,又在學校學習理論知識。所以,“現代學徒制”要以校企合作為基礎,以專業課程為紐帶,緊密聯系企業和學校,實現培養高技能人才的目標。烏海職業技術學院理實一體化課程體系是以就業為導向,以培養學生崗位能力為基本原則開發的課程體系,與當地企業進行校企合作,以“廠中校”為平臺,實現工學結合的課程改革實踐,同時融入技能競賽項目,培養學生的崗位核心技能。因此,在現有的理實一體化課程教學模式基礎上進行改革,使之更適合學徒制教學,并以此作為“現代學徒制”實施的突破口。
二、“現代學徒制”的理實一體化課程實施
專業課程的建設開發要為企業服務,為學生就業服務,為地區發展服務,還要考慮到專業的可持續發展,基于“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開發理實一體化課程側重于適應企業需求的應用技術型人才的培養。實行“現代學徒制”應實現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工作過程的融合,校企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共同組織教學,實現理論和實踐的緊密結合。從企業和學校的角度出發,現代學徒制課程實施應該由以下幾方面組成:
1.人才培養模式構建
深入企業調研,把握行業企業的人才需求,邀請行業企業專家召開研討會,以職業能力培養為重點,通過校企合作共同確定人才培養目標。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分析企業對職業崗位和職業技能的需求現狀,以典型工作任務的形式描述工作內容,將典型工作任務轉化為理實一體化課程學習領域,開發課程體系。
2.“現代學徒制”模式下課程實施要點
實施“2+1”人才培養模式。“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的基本特征是以企業為主,工學交替,也就是說,將工作和學校學習有效聯系起來。它可以采取“2+1”的教學模式:前兩年學生主要在學校學習,每學期安排4~8周時間到廠進行生產實訓、認知實訓和崗位技能實訓,在這期間,理實一體化項目課程實訓環節在廠由企業師傅根據企業崗位要求進行訓練。在學校學習期間,聘請企業專家到學校開展企業文化講座、理論課程教學、企業崗位工作介紹等,使得企業實踐和學校教學連續不脫節。第三學年,學生到廠進行頂崗實習,企業、學生雙向選擇確定實習崗位。學生的角色轉化為企業職工,由實踐操作能力較強的企業師傅指導學生實訓,雙師型教師駐場輔助學生實訓。
采用項目化教學模式。“現代學徒制”模式下課程其實是基于工作過程開發的課程體系,課程內容以工作任務為單位開展教學實踐。因此,“現代學徒制”模式下理實一體化課程必須以項目為單位進行教學。在理實一體化課程的實訓環節尤其突出,實訓的教學場所在企業進行,由企業師傅擔任教學主體,學生作為企業員工承擔學習主體。同時,綜合考慮企業、學校、行業等多方面因素開發項目化配套教材。
注重師傅的選拔。師傅是實施“現代學徒制”的主體,也是理實一體化課程實施的主體,因此,師傅的技能和素質對“現代學徒制”的開展尤其重要。在“現代學徒制”教學環節,要注重對企業師傅的考核,通過開展崗位技能競賽、企業推薦、國家技能考核等方式,遴選技術骨干擔任學徒制師傅,并進行培訓指導,使其能夠完成教學任務。另外,也可以安排專業教師到企業一線掛職,學習企業的生產工藝和方法,將理論知識付諸實踐,培養理論和實踐兼得的雙師型教師,指導學生實踐。“現代學徒制”師資團隊應具備以下基本能力:職業崗位分析能力、課程內容開發和課程體系構建能力、課程教學過程組織管理考核能力。
由此可見,“現代學徒制”模式下課程實施需要充分注重企業和學校的融合,加強企業和學校的溝通,聘請高素質師傅,才能為課程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現代學徒制”的理實一體化課程實施的保障問題
校企合作是“現代學徒制”下理實一體化課程實施的基礎。理實一體化課程內容是校企雙方以企業崗位需求和未來發展需求選取的,以培養學生崗位技能為目標,所以要以校企合作為基礎,開發適應崗位需求的教學內容。理實一體化課程體系要適應學徒工學交替的需求,政府提供資金支持是學徒制實施的基本保障。“現代學徒制”在實施過程中,必然要聘請企業中的優秀骨干人員作為師傅,對學生進行實踐實訓,獲得企業任務、時間場地等各方面的支持。這種支持往往是以企業不能正常運行為代價的,所以為了不影響企業的運行方式及效率,政府應該提供資金,對參與“現代學徒制”的企業提供人力、物力、財力的支持。我國應該借鑒其他國家的經驗,注重兩個方面的資金供給,一方面是參與“現代學徒制”的辦學院校,另一方面是參與“現代學徒制”的企業和技工師傅。政府應該提供一定的資金,推動現代學徒制的實施和運行。
借鑒國外先進的職業教育理念,探索創新中國“現代學徒制”職業教育模式,積累經驗,是產業技術類技能型人才培養值得嘗試的工作。只要我們抓準“現代學徒制”職業教育模式的優勢,并結合我國的具體情況扎實地做好每一步的工作,就能夠積累一定的經驗,得到一定的收獲。
參考文獻:
[1]張達偉,李有聲.中職工作學習一體化教學模式的研究[J].職業,2014(12):66-67.
[2]李建榮,王庭俊,薛亞平.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下的高職教學管理體系研究[J].湖南郵電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15(1):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