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茜++姚瑤
摘要: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獨立學院國貿專業應加大實踐教學力度,探討多樣化實踐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外貿實操能力。從獨立學院國貿專業實踐教學的現有模式出發,對獨立學院國貿專業實踐教學現狀及問題做了簡要分析,并提出了優化國貿專業實踐教學的幾點思路。
關鍵詞:獨立學院;實踐教學;國貿專業;實操能力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25.083
隨著我國外貿行業的迅猛發展,具備外貿綜合技能的復合應用型人才需求不斷增強,然而外貿專業技能屬于隱性知識,不同區域、不同企業有不同要求,高校國貿人才培養若只停留在校內進行專業理論學習,不真正接觸和了解社會,難以真正滿足外貿行業需要。因此,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獨立學院國貿專業應加大實踐教學力度,探討多樣化實踐教學模式,為區域經濟貿易發展輸送應用復合型外貿類專業人才。
1獨立學院國貿專業實踐教學的現狀分析
實踐教學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職業技能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國貿專業作為實踐性較強的應用型專業,涉及到國際商法、談判、營銷、跨境支付結算、跨境運輸與保險、報關與報檢等專業知識與操作技能,理論教學遠遠不夠,需要結合實踐教學,實現與外貿就業市場對接,因此,實踐教學已成為各獨立學院國貿專業教學改革的重點。
通過筆者調研,目前獨立學院國貿專業實踐教學主要有以下幾種模式。
1.1針對外貿類課程設置實踐學時、設計實踐教學環節
國貿專業開設有一系列外貿實務類課程,從基礎的國際貿易實務、外貿函電、報關報檢實務、國際結算,到綜合性的國際貿易單證、進出口操作實訓、國際貿易綜合模擬等,針對不同的課程,各學院設置不同的實踐學時,有針對性的設計實踐教學環節。主要分為課堂實踐環節設計和實驗室模擬兩大類。比如國貿實務課程,許多學校采取課堂產品項目教學法,要求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完成一種出口產品外貿合同條款的設計,以及運輸、保險、支付等基本流程的模擬及單據的繕制,這樣把外貿實際業務中的基本業務環節用“項目”的形式分成若干任務,讓學生帶著任務去學習,將有助于理論向實踐的有效轉化,提高學生的實操能力;綜合性較強的實務類課程,各學院一般會通過外貿模擬練習軟件在實驗室進行外貿仿真演練,學生通過軟件實現對進出口商、工廠、銀行等各個業務當事人的扮演,實現對跨境交易貨物流、資金流和業務流等運作方式的了解。
1.2組織校內專業技能大賽,參加全國性國貿實踐性比賽,以賽促學
通過筆者調研發現,大多數開設有國貿專業的獨立學院都會在不同的學期根據課程進展展開相關外貿類技能比賽,比如基礎性課程開設學期會開展營銷會戰、外貿函電寫作比賽、信用證操作比賽;綜合性課程開設的學期會開展外貿情景模擬大賽、商務談判大賽、Simtrade軟件操作大賽等。通過專業競賽能達到培養學生自主實踐意思的目的,提高實際動手能力。全國性的國貿競賽如POCIB全國大學生外貿從業能力大賽,是目前各大高校最為重視的學生從業能力大賽,涵蓋面廣、仿真性強,組織學生參賽對于促使其自主學習,完善外貿專業知識,了解外貿業務,增加實際操作經驗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有助于增強職業競爭力。
1.3開展專業見習及畢業實習等集中性實踐教學環節
目前,絕大多數獨立學院都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對集中性實踐教學環節進行了學時學分設定,專業見習一般分布在1-7學期,通過組織學生參加企業參觀交流、外貿專題講座、假期企業實踐、社會調研、職業證書考試培訓等形式,實現課堂之外實踐技能的培養。畢業實習集中安排在大三暑假或大四,在為期12周的時間內采用分散與集中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即學生自行尋找實習單位和系里統一安排實習單位相結合的形式。
2獨立學院國貿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
通過筆者調研整理發現,盡管實踐教學已受到獨立學院國貿專業的重視,實踐教學手段不斷更新,但在實施層面卻遇到諸如實踐體系不完善、實踐資源相對匱乏、學生基礎知識較差等問題,這往往會造成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流于形式,實際指導意義不強,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缺乏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
首先,專業教育理念滯后,實踐教學不適應人才市場的需求。目前,中國外貿已經由貨物貿易為主的模式發展為涉及商品、資金、技術、勞務合作等各方面的全球性經營活動,但大部分獨立學院國貿專業在培養模式上未能做到與時俱進,課程設置未考慮到電商發展、跨境支付等貿易發展新元素,培養質量不能滿足社會需求,造成了畢業生就業競爭力不足,無法滿足外貿企業真正需要。
其次,實踐性教學環節不夠規范,過度依賴教學軟件。國貿實踐性教學環節應做到學校內外相結合、課堂內外相結合及四年循序漸進。而在實際組織實施過程中,實踐性教學環節往往受到忽視,僅作為國貿相關理論教學的延伸,選擇性地讓學生進行一些外貿實踐,且以計算機仿真實驗為主。盡管人才培養方案對各項實踐教學內容:課程實驗、實訓、專業實習以及畢業設計(論文)等實踐環節做出了相應的規定,各部分比較分散,整合不夠,未能使實踐教學形成相對獨立的體系。國貿專業實驗由課內實驗和綜合實訓兩部分構成。當前的課內實驗大多屬于簡單操作型,分散在不同的課程中,層次低、內容簡單,系統性較弱,而理論類外貿課程的課內實驗更是往往被忽略。在綜合實訓過程中,學生受到軟件設置的實驗流程影響,容易機械化地進行電腦操作,往往與復雜多變的外貿真實場景差異較大。這樣,以計算機模擬為主的校內專業實踐活動質量不高,與實習、實訓或畢業設計不能有效貫通,形成有機體,使實踐教學的效果大打折扣。再則,許多獨立學院對參與一些全國或地方性的“國際貿易技能大賽”往往缺乏相應的激勵機制,造成教師指導的積極性和學生參與主動性,課外項目的組織實施缺乏。
最后,實踐教學考核評價體系不夠健全。目前,大部分獨立學院并未建立或真正落實嚴格、規范的實踐教學考核評價辦法。實踐教學具有形式多樣,考核方式靈活的特點,大多數學院以學生遞交的實驗實訓報告作為實踐課程成績及學分獲得的評判基礎。但這種方式無法判定學生能否從實踐教學中真正有所收獲,報告是否存在抄襲。寬松的考核方式往往導致學生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忽視實踐課,難以保證實踐教學效果。對于課外的集中實踐教學環節比如專業實習、畢業論文,往往會由于學生本身實習意識淡薄、考研、找工作等因素,學校為保證就業率對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的考核有所放松,缺乏有效監督約束,導致畢業實習、論文隨意性較大、缺乏規范性和實際效果。
2.2缺乏具有實踐經驗的教師
實踐性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離不開具備較高外貿業務水平和實踐能力的專業教師的指導。然而由于獨立學院建院歷史短暫,師資力量薄弱,外聘兼職教師占據一定比重,院聘教師大多為缺乏外貿工作經驗的應屆碩士博士,授課任務較重。院聘年輕教師往往理論知識過硬,實踐經驗及知識缺乏,實踐課往往也是根據書本進行演練,無法為學生構建一個循序漸進的實踐流程,最終校內課程實訓及專業技能實訓均無法得到有效實施,更不用說企業實際操作實踐的開展。據調研發現,許多學院也都下文鼓勵教師去企業掛職鍛煉,提高實踐技能,但在評職稱的科研壓力、教學任務繁重及激勵保障機制缺乏的情況下,愿意去外貿企業實地學習工作的老師少之又少。在外聘教師方面,外貿一線業務人員盡管實踐經驗豐富,但在排課時間、授課方式、薪酬方面往往難以與學院要求達成一致,能請到授課的外貿人員寥寥無幾。外聘教師大多為同樣缺乏實踐經驗的“大校”老師,往往對獨立學院實踐教學設計不關心,也不愿費心。綜上所述,獨立學院國貿專業實踐教學受到師資力量薄弱因素的制約,實踐效果不佳。
2.3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實踐教學推進難度較大
獨立學院國貿專業招生錄取線較低,很多學生學習底子較差,缺乏對學業、職業的規劃,自主學習意識較差,缺乏對自身英語水平、計算機能力、創新能力和學習能力的提升意識,而這些正是外貿企業對學生專業能力及職業素養的核心要求。同時,國貿專業的國際性特點,大量專業主干課程涉及到英語的聽說讀寫應用,然而,通過對部分獨立學院國貿專業調研發現,英語成績能達到高考及格水平線的學生比重不到四分之一。英語水平的參差不齊,使得往往只有少數英語水平較高,學習意識較強的學生能夠完成相關實踐教學設計的目標,實踐能力獲得質的提升。從整體上來看,受到學生資質限制,獨立學院國貿專業現階段實踐教學效果不明顯,推進難度較大。
2.4校外國貿專業實踐教學基地缺乏
校外實踐教學基地作為專業見習及專業實習的場所,是實踐教學體系中培養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重要平臺。然而,受多方面因素影響,能與獨立學院建立長期穩定合作的國貿專業實踐教學基地很少。從企業角度來說,主要是外貿企業規模大多較小,需要實習生數量較小;或是企業考慮到自身經濟利益和商業安全,不愿讓實習生深入其經營活動等因素。從學生、學院角度來說,獨立學院許多學生的外貿職業素養無法滿足企業崗位要求,見習實習時間又較短,企業也不愿意花時間精力進行培訓;當然,獨立學院的資源及名望相比“大校”來說較有限,無法吸引更多優質實習基地合作。這些因素,使得獨立學院校外實踐活動質量大打折扣,學生不能真正接觸實際業務的操作,無法真正體驗外貿經營的具體過程,大多成為“參觀”性質觀摩見習、“打雜”型實習,實踐實習質量不高。
3獨立學院國貿專業實踐教學優化思路
國貿專業的實踐教學對于創新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面對日新月異的外貿發展形勢,外貿產業鏈的升級,跨境交易方式及支付手段的更新,獨立學院國貿專業的實踐教學需要在現有條件下不斷進行優化完善,主要優化思路可歸納為以下幾方面。
3.1建立并完善服務地方經濟的實踐教學體系
首先,更新專業教育理念,實踐教學與市場需求相結合。獨立學院國貿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應突出特色及地方性,突出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重視學生外貿專業技能的培養。這就要求國貿專業課程設置應與社會實際需求相結合,設置和改革相關專業課程群及實踐課程群,加大實踐學時,培養學生的自主實踐能力、應用能力、創新能力。實踐教學內容的設計要考慮到學生職業能力素養的提高,同時也注重學生創業能力培養,既提高學生的創業意識,又要通過實踐教學提高學生的創業能力。
其次,構建以行業能力為導向的實踐性教學體系,并不斷完善該體系。實踐教學體系要以提高學生職業素養、實操能力為目標。在確立與市場接軌的外貿類課程群之后,樹立專業技術課程的核心地位,在理論類與實務類課程中展開不同的實踐教學手段,利用好校內實驗室校外實踐基地,形成課堂、校內實訓與校外實訓的有機統一。設置四年連續性實踐教學環節,并做到循序漸進。大一以專業認知為主,通過參觀、講座等形式讓學生對外貿行業、經貿形勢有所了解;大二大三,根據外貿課程內容進行專業類實踐活動,如紙質單據及電子單據結合的形式,單一流程演練與全景實訓結合的形式,達到全方位提升學生外貿實操技能的目的;大三后期及大四,通過假期實踐、畢業實習,開展提高全面能力的綜合演練。由此,通過課堂、模擬軟件、校外實踐基地,實現國貿專業學生職業素養和實踐能力的全面培養。隨著經濟環境變化,國貿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需要不斷調整變化,實訓內容、實驗軟件、實訓手段都需要做到與時俱進。
最后,構建科學有效的實踐教學考核評價體系。對傳統以遞交實訓報告的考核方式進行改革,對于課程的模擬實訓,要重視實訓過程表現進行評價,對于校外實踐教學環節,可結合企業導師的評價進行考核,專業見習成果可以通過實踐成果展示、職業資格證書考取、創業成果等多種形式來進行綜合性考核。
3.2建設合格雙師型實踐教師隊伍
高素質師資隊伍是國貿實踐教學成敗的關鍵條件。合格的雙師型實踐教師隊伍培養可從兩方面下手:一采取“走出去”模式。學校完善保障及激勵機制,為教師搭建提升實踐能力的平臺,安排國貿專業教師到外貿企業等相關單位進行掛職鍛煉,通過實地工作來提升專業實踐能力;二是采取“請進來”模式。定期從外貿行業中聘請一線人士到校指導實踐教學、開設校企合作課程;同時邀請外貿外運、海關、銀行等相關單位專家進行學術交流及講座,了解外貿最新動態。此外,學校應加強對教師的技能培訓,鼓勵教師參加職業資格認證等相關考試,實現理論與實操能力并重,構建合格雙師型實踐教師隊伍。
3.3設置不同專業方向,提升學生職業能力
在實踐教學中,教師應有計劃設置一系列實踐環節及方案提升國貿專業學生計算機及英語應用能力、交際溝通能力,創新能力、自主學習及實踐能力。在國貿大方向下設置不同專業小方向,進行區別性實踐教學,做到因材施教。對于英語水平差的學生,可以引導選擇英語要求不高的專業方向,如報關、報檢、跟單、貨代等,在實踐教學中側重本部分訓練;對于英語應用能力較強的學生,可在談判及外貿業務模擬中可設置雙語實踐教學,鼓勵其考取商務英語類證書,向外銷、國際商務方向靠攏。
3.4加強國貿專業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的開發與維護
實踐教學基地是專業見習及專業實習能否順利展開的重要保障,加強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是完善集中性實踐教學環節的重要內容。一方面,學校要落實相關激勵機制,動員一切力量與外貿企業、外貿相關單位建立合作關系。按地方產業的特色做好實習基地的規劃,通過校企合作平臺或已畢業學生的資源進行實習基地的開發。另一方面,要加強與現有實踐基地的合作,共同探討制訂出具體實訓、實習方案,使學生零距離接觸業務流程,真正了解并熟悉各項進出口業務的流程,讓學校的實踐教學與實際業務接軌,與企業人才需求接軌。同時,可聘請實習基地經驗豐富的外貿、外企人員參與國際貿易實踐性教學培訓工作,協助指導教師完成學生的專業實習、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的指導工作。
參考文獻
[1]胡煒.地方高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踐環節教學的困難與對策[J].現代商貿工業,2016,(2).
[2]朱燕芳.民辦高校國貿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對外經貿,2015,(7).
[3]劉應元.淺談國貿專業實踐教學環節的優化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5,(12).
[4]李國英,楊盛友.獨立學院國貿專業教學現狀及對策分析[J].廣西大學學報(哲社版),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