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振東
摘 要: 數學教學中必須重視數學閱讀能力培養,培養學生數學閱讀能力具有重要意義,數學閱讀具有較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的特點和教育功能。數學學習不能離開閱讀,這便是數學閱讀之由來。
關鍵詞: 數學閱讀 高中生 能力培養
“數學是一種語言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前蘇聯數學教育家斯托利亞爾言:“數學教學也就是數學語言的教學。”語言學習是離不開閱讀的,所以,數學學習不能離開閱讀,這便是數學閱讀之由來。
一、數學閱讀能力的重要性
1.很多學生學習成績不理想,很大原因就是不會閱讀。筆者在高三教學中發現學生閱讀能力不足影響成績,更挫傷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背離高中課程改革本質。
2.隨著現代科技信息日益滲透到人們的生活中,社會越來越數字化,對數學閱讀能力的要求將越來越高,數學閱讀能力成了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發展的基礎能力。
3.閱讀是人類獲得知識的主要手段和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例如:某些產品的使用書、某股市走勢圖、某產業結構圖等,都與數學學科密切相關。因此,數學閱讀能力培養不容數學教師忽視。
二、數學閱讀能力現狀
當前,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主要通過對周圍事物的觀察、認識,直覺地學習、感知數學,而對數學的理性認識不夠。問題解決注重結論,淡化對解決過程的準確刻畫,不知道要對推斷做出合乎邏輯的說明,學生思維品質發展受到極大限制,學生窮于應付作業,教師忙于完成教學內容,疏忽對數學閱讀的要求。
從閱讀本質來看,閱讀數學是一個特殊的認識過程,絕不是“授”、“受”之間能交割完的事,而要取決于學生思維的展開程度和學生自主求知活動的質量,數學知識必須經過學生的認知加工、思維消化,通過學生自身再創造活動才能被學生接受,并納入其認知結構中。不少學生上課聽得津津有味,下課做得一塌糊涂,就是少了知識的再創造過程,少了主動閱讀建構知識的環節,從而影響了知識技能掌握。因此,教會學生學會閱讀和幫助學生提高閱讀能力是重中之重。
三、提高數學閱讀能力的對策
1.搭建平臺,給學生閱讀的空間。閱讀需要時間,而學生的時間主要分為兩部分:課堂,課外。當前課堂全被老師的講解和學生的練習占用,學生很少有機會閱讀,課外時間則全部被大量試卷、講義、練習所包圍。我校開設了閱讀校本課程課,每周一節課以數學教材和數學課外材料為素材,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營造良好的閱讀大環境。
2.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預習是教學中的重要環節,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途徑。預習過程中學生必須對教材進行全篇閱讀,了解所學內容目標、重點與難點及與舊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找出自己不懂或不足的地方,然后帶著問題聽課。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講解準確的定義、邏輯的演繹和嚴密的推理,使學生從預習定義、定理、公式中有關的數學術語和符號中解脫出來,運用學生已有知識達到對所學知識的正確理解。要求學生對通常的文字語言、數學符號、幾何語言進行相互轉化與自己閱讀得來的信息以之對照、比較,從而掌握所學知識。
3.加強學生審題習慣的培養。審題為探索解題途徑提供了方向,為選擇解法提供了決策依據,而閱讀是審題的第一環節。在課堂教學中,要不失時機地從如下幾個方面鍛煉學生:
①仔細閱讀,了解問題的文字敘述,清楚地理解全部條件和目標,并能準確復述問題、畫出必要的準確圖形或示意圖,應用波利亞的解題論:“題目給我什么,我想要什么,怎么辦?”
②整體考慮問題,通過閱讀,挖掘題設的內涵、審清問題的結構特征,明確問題是“在一定的條件下,探求能實現的目標(結論或結果)”,還是“探索要實現某目標必須滿足的條件”。
③通過制作一些短小精悍的小題供學生練習,促使學生養成短時間內收集、加工信息的習慣,將提高效率作為一種學習自覺需要。值得注意的是:限時讀題、解題,有的學生會出現“少慢差”的現象,即漏讀語句、少信息、省略不寫、跳步等情況,要提醒學生注意避免。
4.調整學生的閱讀心理。不良的閱讀心理造成數學閱讀障礙。數學閱讀是一種從書面數學語言中獲得意義的心理過程,是一種有多種心理因素參與的認知活動,大部分學生認為閱讀是語文或英語的事情,數學學習只要能解題就可以了;拿到數學題后不是先仔細閱讀題目條件,而是依樣畫葫蘆解題;自認為對解決實際問題頭疼,因為題目中的眾多條件難以正確理解;這可能使他們在閱讀過程中產生不良閱讀心理。這些不良閱讀心理必然會給數學閱讀帶來一定阻礙。所以一開始要讓學生明確閱讀的重要性和意義,從思想上接受和重視起來。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通過這些方法培養高中生數學閱讀能力,提高學生數學語言水平、數學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探究能力及“終身學習”能力,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才能讓教與學立于不敗之地。使每個學生都能通過自身努力達到可以達到的水平,真正實現素質教育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