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萍
摘要:隨著課程改革日趨深入,在新課程理 念下, 轉化思想被廣泛應用到小學數學應用題 教學中,有效提升了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對學生的成長,有著很大的幫助。本文簡要分析了小 學數學應用題解答中的轉化思想, 希望可以提 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意見。
關鍵詞:小學數學; 應用題解答
人們對學生的數學能力加強了重視,因此,數學問題得到了世界各地教育界的廣泛關注,其中美國和日本是重視學生數學教育的典型代表,在數學領域做出了偉大的貢獻。數學應用題的解答需要從心理學,教育寫以及計算機等相關的學科來尋求解答的技巧和方法。另外,現如今一對多的教學模式,使得教師很難關注到學生的基本需求,在實際的教學中無法實現教學的最終目的。但是一對一的個性化教學有很難實現,所以,找到切實可行的解題方法迫在眉睫。
一、強化學生解答應用題的基本訓練
通過對應用題解答的基本訓練進行強化,可以讓學生掌握轉化思想,轉化思路得到了拓展,在對陌生以及繁雜的問題進行解決時,學生運用轉化思想讓其變得簡單,更好地解答。
1、數學語言訓練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需要用數學語言來轉化日常語言,用比較簡單明朗的數量關系語言來轉化那些復雜和隱晦的數量關系語言,這樣才可以有效解答應用題。
2、聯想訓練借助于聯想訓練,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轉化思路的靈活性。首先是結論聯想訓練,聯想的開展,是借助于題目中的結論來實現的。比如,題目中提出的是對用去多少元進行求解,我們就需要聯想到剩下了多少元?題目中講到推遲了多少天,我們就需要聯想到計劃的時期和實際用的時間。其次,條件聯想訓練,也就是將題目中的條件作為聯想依據,讓學生學會逆轉思維,對題目進行分析,將存在的條件與條件之間或者條件與結論之間的數量關系給找出來,這樣轉化目的就可以得到實現。
3、選擇條件訓練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給出一些已知條件,然后對問題進行設計,學生結合教師的問題,結合相應條件,對問題進行解答。如果某些問題無法解答,就需要讓學生聯想,缺少了哪些條件,這樣可以對學生的轉化思維進行拓展,讓學生獨立思考和判斷。
二、由簡到繁,逐步深入,著重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有了學習的興趣,學生就會主動的去學習,主動的去探索。老師首先要從簡單應用題入手,抓好簡單應用題的教學,使學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四則運算的意義,會分析簡單應用題。雖然應用題的內容是千變萬化的,但都是四則運算在實際中的應用。以兩、三步應用題為例,它們同簡單應用題比較,不僅是已知條件增多,而且數量關系也復雜了。因此比解答簡單應用題需要較為復雜的分析和綜合,需要進行間接的推理,就要引導學生把復雜的應用題分解成兩個或幾個簡單應用題來解答。這樣學生就會逐漸的喜歡上數學,喜歡上解答數學應用題。
三、加強聯系生活實際,掌握必要的數量關系
小學數學課標中提出,數學是來自于生活,又是服務于生活的。那么,我們學習的數學應用題也是來自我們的生活。使學生學會解答應用題,掌握必要分析數量關系是解答應用題的一項基本功。即使是簡單應用題也存在著一定的數量關系,絕不能因為應用題簡單而忽視對數量關系的分析。分析清楚題里已知條件和問題之間存在著什么樣的數量關系,才好確定解決問題的方法。有些簡單應用題的數量關系是明顯的,學生容易弄清的。
四、數學教師應當注意靈活運用多種策略培養學生的解題技巧
在數學應用題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應當充分激發學生的自主能動性,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方式培養自身能力。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當采取設問和提問的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與想象,對一些解題方式只講解其解題基礎,而具體的解題步驟則交給學生獨立探討。數學教師在應用題講解過程中要盡量摒棄傳統的教學模式與講解套路,采用生動的語言與靈活的教授方式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課堂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采取由學生講授代替教師講授的方式,鍛煉學生的解題技巧。在應用題講解過程中,教師應當從審題、分解、合理聯想和結果驗算等方面培養學生的應用題解題縝密性,提高解題效率與質量。
五、數學教師在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引進一些接近生活實際的應用題類型
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過于僵化,在數學應用題教授、聯系與講解等方面存在著諸多問題。比如應用題本身單一化的結構形式和規范劃一的解題思路,這種現象的存在往往使學生的思路得不到開拓,影響了學生思維能力與創新能力的提升。因此,數學教師應當廣泛考查數學應用習題的來源,在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引進一些貼近生活實際的應用題類型。這樣既可以增加應用題教學的趣味性,又可以讓學生充分聯系數學與生活,能收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六、結語
小學生,心智思維不夠成熟,對一些復雜的應用題,題意不容易理解,解答起來比較的困難,那么,就需要學會應用轉化思想,轉化條件、轉化結構或者轉化結論等,化繁為簡,將問題的本質給找出來,從而順利地解答。在具體教學過程中,需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轉化思想,要明白這不是短期的任務,需要長期付諸努力,不斷地強調,以便讓學生養成轉化思維,拓展思維能力,更好地解答應用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