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課程現有問題以及學生資料來源,得出通過微課設計可以更好啟發學生靈感的結論。從靈感獲取、元素提取、空間運用三方面闡述微課制作的經驗以及舉例分析相互之間的關聯。再說明了四種解決微課教學問題的方法。
《空間設計》課程教學與輔助資料
《空間設計》課程是環境藝術設計的一門核心課程,該課程教學質量有著深遠的意義。而現有的《空間設計》課程教學中有許多問題,就高職院校來說,主要有以下問題:(1)、學生對于空間感知力不強;(2)、學生空間組織能力不強;(3)空間的形式設計能力較弱。其中空間的組織能力和形式設計能力都與設計的主題相關。設計主題通過相關元素的提取,最終形成具有“特色”的空間。這個過程之中需要設計師有敏銳的觀察能力和設計靈感。觀察能力能夠通過系統性教學培養學生養成一種觀察模式,但目前設計靈感的啟迪并沒有一種完整的模式來引導不同類型的學生獲得靈感啟發的方法或獲取靈感。這其中的原因就是學生個體的思維差異較大、思考模式不同,而要進行一對一的啟發,這其中工作量巨大。除此之外學生接受程度以及成果轉化也較難把控。因此在課程教學過程中,“靈感啟發”往往是簡要講述或者是舉例而言,學生們并不能較好的形成自己的思考模式。這個問題也正是《空問設計》課程中著重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
學生查閱資料主要來自于教師課程提供的電子幻燈、圖書館及書店的紙質參考材料、訂閱的設計類報刊及雜志、在線搜索到的電子資料。而這些資料往往因為各種因素的影響與學生所需資料有較大差異,學生也沒有很好的分辨解讀能力,這就使得后期設計的來源有所偏差或者參考資料不能運用,直接導致了學生學習效率低、作業時間長。
綜上所述,《空間設計》課程需要一種可重復使用、資料規模大、傳播方便的教學模式,而微課正符合了這些特征,能夠承擔起“靈感啟發教育”的重任。
微課中的空間靈感啟發
靈感啟發主要分為靈感獲取、元素提取、設計運用三大過程,所以微課的靈感啟發主要分為三種課程。
第一,靈感獲取方法課程。設計靈感的來源來自各個方面,無論是蔬菜瓜果還是街道小巷等,一個物體或者場景都可成為設計靈感來源。但合適的靈感來源才能夠成為設計的源頭,而不是靠設計師一時的沖動。所以在微課中主講教師會在不同課程視頻中展現不同的元素選擇方法。
第二,靈感元素提取課程。元素提取類課程主要是微課主講教師對于靈感元素的不同狀態、形狀等的簡單勾勒,修改簡化并形成空間設計的元素形狀。這類微課中主講教師將教授不同物體、場景的選取以及提取方法。
第三,元素空間運用課程。元素空間運用較前面兩類課程難度更大。在這類課程之中,主講教師需要在課程中講解主要元素的特征,并通過展現手工模型或者電子模型來說明特征在中間中的應用方法。
以上三類課程的內容相互之間可以有一定聯系,在后期課程數量充裕時,可以形成各種教學系列。舉例來說,以一個荷包蛋為元素,第一類課程中講解為什么從主題想到了荷包蛋,并應該選擇怎么樣的荷包蛋,第二類課程中講解荷包蛋蛋黃與蛋白的形狀提取方法,第三類課程中講解如何將荷包蛋形狀元素運用到空間設計中去。這個例子的元素為荷包蛋,所以可以與其它美食元素共同形成美食系列。通過這種系列的劃分,不僅使得學生更易查找,還能夠激發學生的設計熱情,能夠促使他們更好的觀察生活。
微課教育中的問題解決
“靈感啟發”微課教育在《空間設計》課程中能夠起到巨大的推進作用,但在操作過程中會有一系列的問題產生。以下是常見的幾類問題和解決方法。
1.學生無論是在課上觀看微課片段或者課后觀看微課視頻,都會有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產生,這是因為微課視頻與真人講解的互動性與感受不同,學生對著屏幕,往往思考就沒有面對真人老師那么積極。面對這個問題,一方面要提高微課內容的精彩程度,內容應盡可能與學生的生活相關,引起他們的共鳴,另一方面需要不同微課場景設置,讓學生覺得微課有微電影的視覺和聽覺感受。
2.微課內容觀看總時間過長,設計效率降低。學生在設計時通過觀看微課視頻的方式尋找設計靈感,而每集微課都至少有3分鐘。如果按照觀看30集,每集5分鐘計算,該學生至少要花費150分鐘。而換作其他方式查找資料,最終獲得的收獲將大于微課觀看。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不僅在制作微課時要更加精煉,另一方面也需要進行內容概述,即在微課的片頭對重要視頻內容進行剪輯,讓觀眾在最開始的時候就能了解視頻內容,提高觀看效率。
3.課后的微課互動性受限。在課堂上穿插播放微課視頻時,教師能夠進行提問以及與學生的互動性教學,而在課后學生自己進行視頻觀看時,他們的互動性就不如課堂。他們在觀看微課時,往往會產生
系列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如果不記錄下來,到了課堂上,他們已不再記得那些問題,最終觀看微課成為一種形式。這類問題需要教師開通溝通的平臺,能夠在課后實時解決學生的問題,這樣就不會造成問題的積壓,也不會占用課堂時間。
4.課后學生觀看進度不同,課堂教學銜接方式不一。學生課后的學習時間、學習態度、學習方式不同都會直接導致課后觀看進度不同。由此產生問題就是在課堂上不同學生需要學習的內容不同。針對這個問題,教師可以使用以下策略:課后可布置一定基礎量的微課視頻數量,同時也可推薦一些選看的內容,這樣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選擇,另一方面課堂教學時也可以對微課內容進行復習,以便統一進度,強化教育質量。
(作者單位:浙江農業商貿職業學院)
基金項目:本文系浙江農業商貿職業學院2016年度院級教學建設項目(WK201605)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張林文君(1990-),男,浙江農業商貿職業學院藝術設計系環藝專任教師,研究方向:室內設計與景觀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