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黎+王遠偉



內容摘要:理論和實證分析顯示,高速公路對區域商貿流通影響很大,商貿流通的量深受高速公路制約。現代市場經濟背景下,為使商貿流通不再受地域限制,更應發揮高速公路的作用。高速公路若要真正發揮作用,必須完善其經營管理動態監管機制、安全管理機制、風險調控及預警機制和應急管理體系等,確保商貿流通健康、有序、平穩發展。
關鍵詞:高速公路 商貿流通 實證分析
中圖分類號:F713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商貿流通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打破了傳統的界域限制。各省為了提高區域經濟發展,加快商貿流通,都出臺了大力建設和發展高速公路的規定和關于推進國內貿易流通現代化建設的實施意見,均把高速公路的發展與商貿流通的好壞緊密聯系起來。再次證明“要想富,先修路”這句民語的正確性和對此的高度重視。基于河南省在我國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以及河南省的實際情況具有代表性,本文以其為樣本,收集了大量的資料對有關問題加以分析。據筆者收集的資料,河南全省境內形成了縱橫交錯的高速網,主要有京港澳(G4)、連霍(G30)、濟廣(G35)寧洛(G36)、滬陜(G40)、大廣(G45)、二廣(G55)國家干線和日蘭(G1511)、新晉(G5512)兩條連接線等,覆蓋了河南全省的主要經濟區域帶。與此同時,河南省為響應國家號召,加快經濟發展以實現中原崛起之夢,根據自身獨特優勢,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修建諸多省級高速公路。因此,河南省十八個地級市的高速公路服務區域覆蓋率較高(如表1所示)。據調查了解,到2014年底河南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5859公里,所轄各縣(市)均達到了不超過20分鐘上高速的愿望,鄭州、洛陽、南陽、周口、商丘等5市形成環城高速,形成以省會鄭州市為中心輻射所有省轄市的3小時高速公路圈。截至2015年底,河南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為6305公里,位居全國第三名,與第二名的河北省僅僅相差28公里。高速公路的飛速發展為河南區域現代物流業、農產品流通、基礎性設施流通等商貿流通提供了便利,為當地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本文結合收集的實踐樣本,闡述高速公路為商貿流通所起的作用,探析高速公路如何加快商貿流通進程的路徑。
高速公路設施水平與商貿流通計量分析
眾所周知,當前交通設施水平,尤其是高速公路設施的發展水平與當地商貿流通緊密相連,致使高速公路設施水平與當地經濟發展水平息息相關。為了闡述這一問題,更準確了解河南省交通設施水平的真實情況,本研究從《河南省年鑒》中選取了一些樣本資料,列舉了河南省內交通設施各項指標18項(如表2所示)。由于樣本的數據種類過多,指標之間難免會出現權重不同等問題,各項指標與交通設施水平之間的關系也難以準確的把握,因此,文章采取主成分分析法,對18項指標進行仔細的分析和梳理,重新確認交通設施發展水平的組成成分,探討高速公路與商貿流通的關系。
本文中,所研究的高速公路設施水平與商貿流通計量分析的具體步驟如下:
第一,對各項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由于各項指標在數據數值上存在很大范圍的差異,為減少數據大小差異對分析的影響,將數據按下列公式進行處理:
其中,xi為第類數據的平均值,σi2為第i類數據的方差。
第二,根據相關理論分析成分1至4中,上述18項指標的權重比例(如表3所示)。
第三,根據上述有關數據,得出四個主成分模型。
Z1=0.27x1+0.307x2+0.108x3-0.016x4+0.952x5
+0.949x6+0.981x7+0.98x8+0.839x9+0.782x10
+0.952x11+0.961x12+0.957x13+0.976x14+0.775x15
+0.934x16+0.877x17+0.943x18
Z2=0.319x1+0.866x2+0.519x3+0.23x4+
0.062x5+0.073x6+0.026x7+-0.053x8+-0.33x9 +0.546x10-0.276x11-0.256x12+0.193x13-0.177x14+0.328x15+0.279x16-0.435x17-0.311x18
Z3=0.544x1+0.06x2-0.618x3+0.642x4-0.042x5
-0.019x6-0.01x7-0.001x8+0.048x9-0.027x10+ 0.012x11-0.021x12+-0.012x13+0x14+0.023x15-0.057x16+0.03x17-0.011x18
Z4=-0.605x1+0.107x2+0.239x3+0.697x4-0.032x5-0.025x6+0.03x7+0.034x8+0.152x9-
0.154x10+0.022x11+0.032x12-0.071x13+0.043x14
+0.142x15-0.107x16+0.031x17+0.039x18
第四,將四組主成分模型根據其各自的權重相加,即可得到綜合得分模型。
Z=0.22039046x1+0.42468743x2+0.3134539x3
+0.09695403x4+0.6408603x5+0.64204614x6+
0.66117986x7+0.65130413x8+0.1315414x9+0.582254x10
+0.60449818x11+0.11159078x12+0.66040676x13
+0.63352402x14+0.1697464x15+0.65108932x16
+0.53580022x17+0.19359594x18
第五,綜合得分模型中,每個統計量之前的系數即是對交通水平測度的權重(如圖1所示)。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結論:首先,公路設施尤其是高速公路對交通發展水平提升有重要貢獻,其客運和貨運對交通的貢獻率權重高達0.65和0.63,保持領先水平。其次,通過主成分權重可以看出,高速公路新增里程要素的權重格外突出,公路客運和貨運的指標高度依賴高速公路路網設施,正是由于高速公路的高效、便捷、通達,才使得公路運輸總體水平得到飛躍發展。最后,公路在交通運輸中的補償作用,當其他交通設施無法運營時,商貿流通主要是依靠公路交通設施來解決,尤其高速公路設施是商貿流通的主要依賴。因此,河南省作為擁有高速公路里程大數的省份,如何整合高速公路資源,提高高速公路質量,以此加快商貿流通,更好地為商貿流通提供保障是擺在我們面前的現實問題。
優化資源提高商貿流通效率的構思
實踐中,高速公路路網資源具有其獨特的利用效率,尤其在路網發達的地區,路網內部各道路、不同時段、季節都呈現出不同的車流量,從而出現不協調的現象,有些高速路段車流量相對較大,甚至有時接近飽和狀態,有些高速路段相對來說車流較少。另外,由于目前的高速公路收費模式沒有根據時間段體現費率的不同,加上ETC使用量較小,致使在高峰時間段顯得過度飽和。根據調查,由于限制的條件較為寬松,目前貨運車在高速公路上所占比重較大,且司機駕車不遵守交通規則,往往長時間占居超車道,極易造成交通擁堵和路面嚴重破損、重大交通安全事故等。由于歷史原因,河南省公路(包括高速公路)貨物運輸行業呈現出個體經營數量多、規模小、集中度低,行業競爭激烈、經營成本回收慢等特點。根據經濟學原理,通行費是貨運車輛運輸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高速公路費率的變化對人們出行選擇產生了重要影響。本文建議,為加快商貿流通,可以對不同時段的不同車輛實行差異收費標準,以此來引導貨運車輛錯開非高峰時段出行,減少交通流量,緩解高速公路運行壓力,保障高效安全出行,加快商貿流通的速度。
錯峰出行模型的形式設定,可以得出兩種假設。假設一:選擇錯峰出行,改變出行時間。假設二:不選擇錯峰出行,不改變出行時間,仍在高峰時段出行。日常生活中,影響司乘人員選擇的因素很多,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點:司機的性別(XB)、司機的年齡(NL)、司機的駕齡(JL)、行駛車輛所裝貨物種類(HZ)、運輸性質(YX)、車貨總重量(ZZ)、行駛時間(SC)、運營收入(SR)、付費方式(FY)等。若采用二項Logit模型,上述問題可以一般化為:在自變量XB、NL、JL、HZ、YX、ZZ、SC、SR、FY的作用下,因變量Y(即選擇錯峰出行的概率)發生的概率為p,不發生概率為1-p,即有:
根據此模型,經研究統計,得出以下結論:
對出行征收費率的比例不同,人們選擇出行時間也不相同。當將費用提高了5%-10%時,對其出行時間改變影響最大的因素為“路橋費承擔人和出行選擇”,該模型預測正確率為69%;當將費用提高了10%-20%時,對其出行時間改變影響最大的因素為“貨物種類、路橋費承擔人和出行選擇”,該模型預測正確率為72%;當將費用提高了20%-30%時,影響其出行的主要因素為“車貨總質量、貨物種類、路橋費承擔人和出行選擇”,該模型預測正確率為81%;當將費用提高了30%-40%時,影響其出行的主要因素為“車貨總質量、貨物種類、路橋費承擔人和出行選擇”,該模型預測正確率為83%;當將費用提高了40%-50%時,影響其出行的主要因素為“車貨總質量、路橋費承擔人和出行選擇”,該模型預測正確率為83%;當將費用提高50%以上時,對其出行時間改變影響最大的因素為“車貨總質量、路橋費承擔人和出行選擇”,該模型預測正確率為90%。
根據分析得出,當車貨總重量有差別時,隨著車貨總重的增加,回歸系數就逐步增大。從該概率模型可以看出,隨著車貨重量的增加,其改走非高峰時段出行的可能性增大。從該模型中自變量回歸系數的絕對值來看,車貨總質量絕對值是最大的,足以證明相比較而言,車貨總質量對出行者出行時間改變的影響最大。
當所運貨物種類不同時,從各自變量的回歸系數發現,一般運輸貨物的司機較緊急運輸貨物的司機改走非高峰時段的可能性大。
鑒于此,在日常管理中,有關職能部門可以合理整合、調配高速公路資源,使商貿流通更加便捷、順暢、高效。
高速公路為商貿流通服務提供保障的路徑
隨著中原崛起和當地經濟的飛速發展,河南省作為高速公路通車里程數量大的省份,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設為地區經濟和交通運輸的發展提供重要保障。如前所述,實現商貿流通,促進經濟發展,提高經濟和社會效益,高速公路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21世紀是信息化、數據化、電子化的時代,傳統的管理方式需要變革,當然高速公路的建設發展亦然如此。在當今時代,如何將高速公路的作用最大化發揮,使之更好地服務于商貿流通,提高當地經濟發展水平,是亟需解決的現實問題。我們結合實際情況,提出如下建議:
第一,實現可視化監管,把高速公路經營管理掌握在可控范圍。根據要求,若達到“低耗、高效、一體、智能”之目的,必須要達到如下要求:一是建構“快速高效、安全舒適、技術領先”的快速運轉通道,若發揮諸多產業鏈條的輻射、延展、擴散等作用,必須提升運轉速度,加速人員、資金、信息等的快速流動;二是提高服務水平和加強保障能力。當前社會發展的現狀,要求必須發揮高速公路特有的產業政策和規劃引導作用。如果想要高速公路業實現可持續和又好又快發展的宏偉目標,必須更好地服務社會經濟發展,必須提升服務能力和水平。
第二,強化高速路網規劃管理系統建設,滿足對交通量的科學分析和規劃管理的業務需求。鑒于此,提高管理水平、完善動態監管機制是必然要求。全國目前高速公路的建構均處于快速發展期,這必然要求建立一套合適的管理方式和機制,更好地保障商貿流通,達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和提高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目的。河南省高速公路業的建設和發展也是如此,必須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借鑒省內外及國內外的先進成功經驗,創造摸索一套創新理念的機制、制度,與時俱進,適應當今社會的發展。此外,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的觀念、理念等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這就要求高速公路業的發展也必須以先進的發展理念為導向,努力提升員工素養。同時,加強優化技術人才引進和儲備,加大對員工適時培訓力度等。經過調查了解,目前高速公路方面的管理機制、制度建設十分薄弱,亟需健全和強化,以便提升高速公路的運行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根據社會實踐經驗,還必須有一套行之有效的靜態和動態相結合的監管機制,通過內外協調溝通、信息資源反饋共享等方式,多渠道、多方式地進行監督檢查,確保準確及時發現高速公路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予以妥當處置,保障其健康發展。
第三,建立公眾信息服務平臺和風險調控及預警機制,達到高速公路管理部門對路網運行管理的基本要求。這樣做完全可以實現路況信息的實時報送、發布,切實做到對路政巡查車的科學指揮調度,以便提高速度和效率。如前所述,河南省抓住了發展機遇,加快了高速公路的建設步伐,資金也不斷投入其中。隨著當前金融、市場、技術等風險的入侵,以及經濟下行壓力的出現,高速公路業也存在著潛在的風險和矛盾,要做好防范措施,如不及時予以防控,將出現無法估量的損失。鑒于此,建議相關職能部門對此問題必須高度重視,對此深入調查研究,制定評估、預警和調控的措施。除此之外,還要聯合其他部門運用宏觀管理手段進行政策規制和引導,并綜合運用法律、財政、稅收、政策等手段,做到心中有數,防范于未然,以便保障其可持續、健康發展,促進商貿更好地流通。
第四,強化應急管理和安全管理體系建設,提升快速、高效處置應急突發事件能力。日常生活中,交通安全對保障道路運輸管理至關重要,同時也是保障商貿順利流通的關鍵因素。橫向相比較,目前我國的經濟發展、物流運轉、居民生活水平等都處于飛速發展期,人們對商貿流通的時間要求越來越高,根據調研發現,目前高速公路的流量逐年增大,其安全隱患不容小覷。據統計,當前高速公路交通事故頻發,加上處置應急突發事件能力不強、處置不當等因素,造成商貿流通滯慢。因此,本文建議:一是完善高速公路網交通應急管理機制,制定操作性較強的應急預案和措施,并適時發揮其應有的效能。在重大自然災害或者緊急事件高發的背景下,相關職能部門必須完善應急管理、處置制度,在重大時刻及時準確、安全高效地發揮其運送物品、疏散疏導等作用。此外,還要提高對復雜事件的應變和處置能力,讓高速公路發揮其樞紐與生命線等作用,確保高速公路暢通,促進商貿流通。二是完善安全管理機制。與其他交通設施相比,高速公路本身具有高效性、封閉性等等特征,同時也具有避免外界干擾和提高道路容量的作用。任何事都有兩面性,倘若高速公路上發生突發事件,一般都會造成擁堵、疏散困難、應急車道被占等問題,極易導致再次發生事故。因此,目前務必抓好交通安全宣傳工作和全面普及交通安全知識工作,完善交通事故信息和數據庫系統,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機制和體系。
綜上所述,為了確保商貿流通業健康、有序、平穩地發展,必須做好高速公路的建設及經營管理工作,發揮其應有的獨特作用。
結論
通過本文研究,得出如下結論:一是高速公路和商貿流通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重視和支持,尤其是當地政府的高度重視。同時,高速公路的飛速發展為商貿流通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為當地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二是商貿流通反作用于高速公路建設,只有商貿流通的水平上去了,才可能有更多的資金或者資本建設高速公路,建設高速公路才有動力和積極性。三是建設好高速公路,發揮好高速公路對商貿流通的促進作用,必須建立健全和完善相關機制和配套制度,確保商貿流通正常運轉,為當地經濟建設服務,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張黎,雙培亮,王遠偉.高速公路與商貿流通產業發展的關系考察[J].商業經濟研究,2015(5)
2.張渝,鄭相義,鄭松波,白周峰.十省通衢地,路路盼流金[N].大河報,2010-8-12
3.劉徐方.我國城鄉商貿流通體系一體化實證研究[J].商業時代,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