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瓊
【摘 要】 以教師為主導,讓學生小組合作自學課文,通過步步質疑走進文本,師生以旅游的方式快樂地學習這篇課文。這篇童話故事講述了小云雀跟著媽媽飛出了森林,一路上的所見所感,明白了森林的作用,懂得了保護森林的重要性。
【關 鍵 詞】 小學語文;教學案例;自主學習;快樂學習
一、教材簡析
本文是一篇童話故事,講述了小云雀跟著媽媽飛出了森林,一路上看到森林被砍伐后,有的地方變成了沙漠,有的地方河水泛濫成災……心里十分難過。聽了媽媽的話,小云雀懂得了保護森林的重要。
二、課時目標
1. 知識與能力。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學會按事情發展的順序講述課文。
2. 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采用多種閱讀方法培養語感,增強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3. 情感態度價值觀。認識破壞森林所帶來的危害,感受森林對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充分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激發學生創作童話故事的興趣。
三、教學重難點
1. 分角色朗讀課文;2. 認識森林對環境保護的重要作用及破壞森林給人類帶來的危害,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3. 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激發學生創作童話故事的興趣。
以下是蘇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19課《云雀的心愿》教學案例:
師:現在我來考考大家:云雀的心愿是什么?(通過上節課的學習,老師很想知道誰學得最認真?)
生:讓沙漠變成綠洲。
【反思】 語文教學對話始于問題,因此在教學開始,便設計了這樣一個記憶類的問題,不僅激活了學生的思維,也有利于喚起學生對文本的回憶。
師:為什么小云雀會有這樣的心愿呢?現在請同學們小組品讀并自學課文,填寫表格。
【反思】 近年來,教育改革不斷推進,主張要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強調學生的自主性。圍繞“小云雀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心愿”為本節課的主問題,學生懷著探求的興趣走進文本,讓學生與文本對話,品評咀嚼,推進學生對文本的理解。
生:匯報討論結果
【反思】 任何形式的小組合作學習,都需要及時而有效的反饋,通過學生的匯報,對學生討論的結果進行檢測,真正體現小組合作學習的價值之所在。
師:同學們真厲害,已經對課文內容有了深刻的認識,但是老師不知道你們的課文讀得怎么樣?
生:讀得很好。
師:請同學們同桌糾讀課文,為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的同學畫一張笑臉。
師:同學們讀得十分認真,恭喜獲得笑臉的同學,沒有獲得的同學也不要灰心,能告訴老師哪部分最難讀最難理解嗎?我們一起去攻克它。
生:第10自然段。
師:出示文章第10自然段,請同學們默讀,并結合圖示說一說森林是如何蓄水的?
師:這個部分真難理解,老師也不太明白森林蓄水的原理,有沒有哪位同學能當小老師上臺為我們介紹森林蓄水的原理嗎?
師:隨即在黑板畫一棵大樹。
生:結合簡筆畫,為大家講解森林蓄水的原理。
【反思】 采用參照圖示讓學生在讀通文本的基礎上,發揮想象,將文章內容進行分析整合,再以“小老師”的身份與同學解說。這樣的教學過程,不僅訓練了學生的朗讀能力,更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分析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師: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跟隨小云雀去旅游吧!
師:我們的第一站馬上就到了。(幻燈片展示圖片)誰愿意為大家讀一讀第2自然段?
【反思】 通過展示的一幅幅黃沙滾滾的畫面,讓學生更加直觀形象地感知沙漠的惡劣環境,從而加深對森林作用的領悟。
師:其他同學用“﹏”畫出描寫沙漠的詞句。
生:黃沙漫天飛舞。
師:哎呀!黃沙漫天飛舞,我的眼睛可睜不開了,你們呢?
生:我們的眼睛也被黃沙迷得睜不開了。
師:你們此刻是什么心情?
生:生氣、憤怒。
師:你們喜歡這個旅游景點嗎?
生:不喜歡。
師:小云雀的心情如何呢?文中哪一個詞語可以體現出來?
生:生氣、怨恨,可以從文中“真討厭”看出。
師:誰來當云雀媽媽讀一讀第4自然段?
師:云雀媽媽是怎樣的心情?你從哪一個詞語可以看出?
生:難過,從“心疼”可以看出來。
師:森林有什么作用呢?
生:防風固沙。
師:既然我們都不喜歡這里,那我們就趕快離開吧!快看,我們到今天旅行的第二站:大河。(展示圖片)
師:請同學們默讀第5自然段,結合圖片,用“---”畫出描寫洪水的詞句。
生:渾黃、咆哮,像脫韁的野馬。
師:看到河水泛濫的畫面,你們害怕嗎?
生:害怕。
師:請男生為我們朗讀課文第5自然段,思考:小云雀看到這咆哮的河水有什么反應?
師:老師是云雀媽媽,誰愿意當小云雀和老師表演一下,你看到這樣的情景會怎么做?
生:表演“不由得挨近了媽媽”。
【反思】 四年級的學生熱衷于表現自己,通過讓他們在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進行表演,更有利于加深對文本的理解,激發學生對畫面的想象和創造。
師:誰來當溫柔的云雀媽媽,告訴我們河水兇猛的原因?
生:上游的森林被砍光了。
師:同學們還記得森林的作用嗎?讓我們來一起讀讀第10自然段,回顧森林的作用。
生:蓄水防洪。
師:今天的旅行真不愉快,不僅被黃沙迷住了眼睛,還遇到了洪水泛濫。看來,我們還是回森林吧!(出示圖片)回到森林,小云雀的感受是什么?
生:開心。
師:森林的作用是什么?
生:調節氣溫。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覺得森林扮演著什么角色?
生:森林實在太重要了!
【反思】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學生在情緒較為興奮時最易汲取知識,采用與小云雀一起旅行的方式學習課文,大大激發了學生的興趣,由一個個問題入手,讓學生步步剝析問題,領悟森林的作用。
師:從同學們的眼神里老師可以看出同學們學得非常認真,但老師還想聽聽同學們讀得怎么樣?讓我們來分角色朗讀課文,通過朗讀把森林的作用讀出來。
【反思】 新課標指出“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朗讀正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途徑,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感知和領悟。
師:在植樹節來臨之際,你準備怎樣邀請你的小伙伴一起去種樹呢?小組練習說一說。
【反思】 以一個生成性的問題來實現學生的拓展訓練,讓學生對問題進行分析加工、理解和運用。不僅是對課文內容的升華,更是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及表達能力的訓練。
【參考文獻】
[1] 陶行知. 陶行知教育名篇[J]. 教育科學,2013.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S].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