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英,馬愛艷
(塔里木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新疆阿拉爾843300)
?
兵團團場城鎮建設中的主要問題與對策探討
王英,馬愛艷
(塔里木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新疆阿拉爾843300)
摘要:在梳理兵團城鎮化歷史進程之后,重點探討兵團團場小城鎮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如重樓輕人、重建輕管、拆遷過程中的“政績觀”和融資渠道單一等,并從團場小城鎮建設的目標任務入手,基于以人為本理念,從改善基本公共服務、加強規劃與管理、注重產城融合等方面提出應認識、規劃與管理中傾注“以人為本”的想法;既要考慮城鎮建設共性問題,還要考慮團場特殊問題;營造拴心留人的小環境;積極籌措資金,大力發展優勢產業。
關鍵詞:兵團;團場城鎮;對策
一座城鎮,就是一個現代文明的聚集地、一個維穩戍邊的堡壘。黨中央歷來重視兵團的城鎮化建設,兵團城鎮建設的歷史近40年。1976年,國務院同意設立石河子市。1997年,國務院要求參照石河子市管理方式,在兵團第一師、第三師、第六師,第十師所在的阿拉爾、圖木舒克、五家渠和北屯,設立自治區直轄縣級市。2007年,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推進新疆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中關于壯大兵團經濟實力,要求發揮兵團特殊作用中提到要按照石河子模式,在戰略重要、團場集中連片的墾區新建幾個自治區直轄縣級市。2010年,胡錦濤同志在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講話指出:要把城鎮化、新型工業化、農業現代化作為兵團特殊體制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緊密結合的有效措施,推進墾區城鎮化,這是關系兵團和新疆發展的長遠大計。2013年,張春賢同志在兵團黨委六屆十一次全委會上指出:城鎮化是兵團轉變發展方式的首要任務,要抓住國家促進城鎮化建設發展規劃實施的大好機遇,加速推進兵團城鎮化建設,進一步提高規劃的前瞻性、科學性和指導性,加大城鎮化基礎設施、公共設施、配套設施和便民設施建設力度。發揮好城鎮化的引領帶動作用,使城鎮化成為兵團發展的增長極、現代文明聚集地,維穩戍邊的新壁壘。2014年,李克強同志第二次中央新疆座談會上講話,支持兵團加強特色城鎮化建設,積極穩妥推進師市合一,團鎮合一。使城鎮化成為聚集人口產業,加強民族團結,示范現代化生活的重要載體和平臺。
截止目前,兵團建市達到10個,建制鎮達8個,兵團城鎮化水平已達64%,兵團南北疆墾區城鎮布局日趨合理,基礎設施日益改善,公共服務體系不斷健全,城鎮面貌顯著改觀,城鎮化質量顯著提升。“兵團城市—墾區中心團場城鎮—一般團場城鎮—中心連隊居住區”的發展格局初步形成。城鎮化成為兵團亮點最多、帶動面最廣、職工群眾得實惠最多的一項重大工作。然而,在兵團城鎮化建設熱潮中,也還存在不少的問題。團場做為兵團職工最主要生活區域,與職工利益息息相關,是兵團城鎮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城鎮化進程中存在問題最多的地方。積極穩妥的解決好團場小城鎮建設的問題,不僅有利于改善民生,也有利于兵團更好的發揮“三大作用”。本文以兵團團場小城鎮為研究對象,主要探討小城鎮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試圖提出對策建議。
(一)數據來源
為厘清團場小城鎮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課題組主要通過三種方法獲得相關資料。一是問卷調查,對象為團場職工。按照典型抽樣的原則,共發放問卷700份,其中南疆片區分別在第一師12團、1團,第二師31團,第三師伽師總場,第十四師224團,共發放問卷250份。北疆片區(含哈密地區)主要在第十二師104團,第十三師紅星農場,第六師106團,第八師121團,第四師74團,第五師91團,第七師128團,第九師團結農場,第十師181團,共發放問卷450份。共回收有效問卷620份,有效率為88.6%。二是走訪座談。課題組人員分別與第一師10團、第七師128團、第十三師紅星農場和第四師74團分管領導等座談,主要從管理者角度聽取團場小城鎮建設存在哪些問題。三是查找文獻法。課題組主要通過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官方網站、中國知網等查找與兵團城鎮建設相關文獻,主要了解兵團城鎮化建設的成就、存在的問題等。
(二)問卷數據統計分析
《兵團團場小城鎮建設調查問卷》分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被調查者的家庭基本情況,第二部分主要是被調查者的所在團場基本情況,第三部分主要圍繞團場小城鎮建設中土地征用情況。第四部分小城鎮建設的滿意度和期望情況。
從回收問卷第一部分統計整理來看,被調查者女性占51%,男性占49%。從被訪問者年齡段來看,18歲以下占12%,18-25歲占27.7%,26-35歲占26%,36-50歲占25.3%,50歲以上占9.0%。從被訪問者的職業來看,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含政府機關、教師、軍警、醫生和文藝工作者等)占36%,企業占19%,個體工商戶占13%,學生15%,其他占17%。從他們的文化程度來看,高中以下占27.1%,高中與中專占41.5%,大專與本科占30.1%,碩士以上占1.3%。從家庭勞動力數量看,僅有1個占4.4%,2個占33.5%,3個占32.2%,4個占21.7%,5個及以上占8.2%。從家庭收入主要來源來看,選擇務農占19%,務農兼打工26%。企業上班26%,其他占29%。為什么選擇其他項的比例較高,可能因為收入問題屬于個人隱私,因此,部分人不愿意填寫具體的來源。從居住條件來看,選擇平房43%,樓房57%。
從回收問卷的第二部分統計來看:第一題,您所在團場人口總數2萬以下占42.4%,2-4萬占46.0%,4萬以上11.6%。第二題,您所在團場的土地面積選擇10萬公頃以下27.3%,10-15萬公頃占24.5%,15萬公頃以上占15.6%,選擇不清楚占32.6%。第三題,您所在團場的2014年樓房均價1000-2000元/平方占 25.2%,2000-3000元 /平方占 52.1%,3000-4000元/平方占14.6%,4000元以上/平方占4.1%。第四題,您認為2014年房價合理嗎,選擇合理的只占32.1%,認為不合理占63.4%,還有4.5%的人說不清楚。第五題,您所在團場的收入主要來源72%的受訪者認為主要是來源農業和國家補貼,28%的受訪者表示不清楚。
從回收問卷第三部分來看,您所在團場進行城鎮化建設是否征用了您的土地,回答“是“占44.6%,回答“否”占55.4%。從征用土地的方式看,選擇政府強制占58.5%,與用地單位直接協商占29.7%,其他方式占11.8%。征用土地后地后,政府采取那種方式補償你們的損失,以貨幣補償方式占23.8%,以地換地占19.0%,住房補給占35.2%,以土地換保障占7.9%,選擇其他方式占24%。需要說明的是這是個多項選擇題,也就是說補償的方式不局限于一種。對于征地補償表示滿意占18.7%,基本滿意占30.1%,不滿意占51.2%。這說明目前的補償方式基本是不合理的。
問卷第四部分是重點,共五個問題。第一題,您對所在團場小城鎮建設整體是否滿意,回答滿意占59.6%,認為不滿意占40.4%。第二題,認為小城鎮化建設首先應注重解決問題是什么,20.1%選擇居民住房問題,40.8%選擇生活便利問題,17.9%認為道路交通問題,還有21.2%的認為說不清楚。第三題,您心中理想城鎮最重要的建設目標是什么,排在前三位選項是教育、社會保障、醫療等公共服務的完備,市民應享有平等的機會和社會安定和諧,占比分別為占48.1%、45.6%和36.3%。第四題,您認為目前您所在團場提高公共服務質量主要受到哪些因素的限制,認為基礎設施落后占48.8%,認為政府職能沒有轉變占44.3%。認為政府財力不夠占30.8%。第五題,您所在團場小城鎮最突出存在的問題是認為沒有以人為本、規劃不合理和缺乏產業支撐、分別占47.7%,35.9%和25.6%。
(一)規劃不到位,缺乏統籌
在團場小城鎮快速建設的過程中,缺乏科學規劃。主要表現為:第一,存在較為嚴重的建了拆,拆了建,反復折騰的現象,61%的受訪者認為這種現象存在所在團場;第二,有規劃,但不按規劃執行。44%的受訪者認為,部分團場領導說話和開發商沒有認真履行規劃內容,樓房質量沒保證、基礎設施也沒有按合同完成等。第三,只有樓、沒有產業,只有鋼筋水泥、沒有青草綠樹。第四,連隊住房空置率很高,浪費嚴重。自從搬遷到團場住樓房之后,連隊生產點的房子基本廢棄。
上述現象的本質就是沒有“以人為本”。市場經濟強調需求決定供給,有什么需求,再決定如何供給,但是在職工由連隊搬遷到團部的過程中,我們很少考慮職工這一需求,即在哪里生活會更快樂幸福?因為城鎮不一定讓每個人更快樂。兵團人一直是奉獻大于索取,其居住的自然條件本身就相對惡劣。在團場小城鎮建設中,不少領導認為城鎮化就是蓋樓房,團場職工住進樓房就是城鎮化。基于這種認識,大部分團場確實增加了整齊劃一的高樓,同時通過各種手段,使職工也住進了樓房。事實上對此舉表示不滿意占了5成。從受訪者回答來看,主要覺得覺得不方便,少了以前連隊的樂趣,而且生活與工作成本提高了。
(二)基礎設施無法滿足居民需求,管理滯后
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當前兵團團場小城鎮建設中,只看到樓房,看不到其他配套設施。在調研中,居民反映最強烈的幾個問題是:小區環境臟亂差、購物休閑不方便、停水停電時常有、農機設備無處存。這些問題的實質是城市的管理滯后。究其原因:第一,兵團缺人才,尤其是城鎮管理服務人才,兵團的人才儲備呈現農業科技管理人才過多,其他產業嚴重不足的畸形結構。第二,團場缺理念,傳統的軍事體制使得不少團場領導長官意識濃厚,很難尊重市場需求、尊重他人需求。第三,客觀條件導致招商引資難、引智難等問題,沒有產業支撐,沒有資金支持,即使有心也無力。
(三)資金不足,渠道單一
自中央新疆工作會議和兵團不斷推進“三化”建設以來,基本上形成國家給項目,團場因其財力匱乏,委托私人企業投資的建設模式。中央政府和兵團都加大了對各團場的資金投入,但由于團場基礎設施建設歷史欠賬較多,這些資金投入顯然不足。另外,城鎮基礎設施屬于準公共物品,投資特點是投資數額大、投資效益具有顯著的外溢性,再加之,團場本身缺乏區位優勢,吸引社會資本難度較大,所以,城鎮化建設資金主要依靠中央資金和團場自籌。而團場資金自籌能力明顯偏低,經濟基礎普遍較差,無法滿足城鎮化建設的資金需求。一方面,我們必須全力推進城鎮化進程,另一方面,又缺少足以支撐建設的資金,因此,在城鎮化建設中,不少團場借助于私人房地產開發商的投資。資本的逐利性決定了團場小城鎮建設只有樓房,基礎設施比較薄弱。
(四)違規拆遷、追求政績
隨著小城鎮建設的推進,需要的土地越來越多,因此各團場存在拆遷,不同級別的團場干部都有相應的拆遷任務。在拆遷工程中存在不少違規的現象。在與部分團場領導座談過程中,他們認為,一些連隊職工素質對,不知好歹;一些職工漫天要價,沒有在兵團扎根的意識,想撈著前就走人。固然,可能會存在這樣一些現象,但同時也存在干部過分追求政績的問題,不少團場把干部拆遷任務與年終績效考核等結合起來,凡是沒有完成任務的既拿不到績效獎金,也不能評優提級,因此,不少干部采用了許多非合理的手段來完成城鎮建設的拆遷任務,造成了嚴重的后果,對于職工正常的訴求不能滿足,也影響到城鎮建設給居民帶來的認可度。
(一)認識、規劃與管理中傾注“以人為本”的想法
城鎮化必須體現人的城鎮化,因此,無論在團
場小城鎮建設的思想認識方面,還是在規劃和管理當中,必須把握住這個根本。作為領導干部,要高度重視團場職工的切身利益,要把小城鎮建設當做一件大事來抓,在具體規劃過程中,要在廣泛征求職工意見的同時,聽取專家的意見。在樓房設計、基礎設施配備、公共服務等要以方便、便捷為原則,既要考慮舒適度,又要考慮環保節能等因素。小城鎮建設必須能吸引人,還要能留得住人。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屯城戍邊。
(二)既要考慮城鎮建設共性問題,還要考慮團場特殊問題
團場小城鎮建設,既具有一般小城鎮建設的共性問題,如基礎設施建設落后、公共服務滯后等問題,還存在團場的特殊性問題,職工進城身份沒有發生變化,收入來源基本也沒有變,大部分仍然在連隊生產工作。這樣帶來的直接問題是:第一,晚上住在城里,白天工作在地里,來回奔波很累;第二,生活的地方發生變化,生活的收入來源卻沒有變;第三,感覺不是越來越方便,而是生活成本越來越高。試想,當收入沒變,成本增加,意味著人的生活質量在下降,顯然這與城市讓人生活更美好是背道而馳。因此,必須解決如何方便快捷到連隊種地的問題、農機具存放問題、連隊空置房利用問題,城鎮樓房水電暖等問題。
(三)營造拴心留人的小環境
兵團的使命是屯墾戍邊,我們沒有辦法解決兵團團場的大環境,這種大環境注定了團場職工必須講究奉獻,但是在市場經濟的今天,我們不能僅僅是講奉獻,我們必須提倡有付出,就有回報;充分尊重勞動,尊重勞動創造價值的理念。如何讓團場子弟扎根團場,如何吸引更多內地人加入兵團隊伍,是我們必須要思考的問題。團場小城鎮建設在一定程度上為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了可能性,但要切實解決則需要改善小城鎮的環境,美好的自然環境固然重要,營造和諧的人文環境是當前的主要任務。因此在小城鎮規劃建設中,在凸顯弘揚兵團文化的同時,要充分考慮居民的利益需求和個性特點,建設一個美好和諧的小環境。
(四)積極籌措資金,大力發展優勢產業
要建設一個美好的城鎮需要相應的資金支撐。實現情況是大部分團場自身沒有財稅權利,小城鎮建設資金主要來源中央轉移支付。顯然是無法滿足現實的資金需求,這種矛盾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團場城鎮化建設中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因此,如何需求社會資金來支持城市建設,如何吸引產業到城市落戶,是擺在團場領導面前的現實問題。要充分考慮到一座城市哪些是公共產品、哪些是準公共產品、哪些是私人產品。依據不同的產品決定不同的投資人,盡量讓社會資金納入到準公共產品的領域范圍,具有私人產品屬性的政府一定要退出。同時要積極爭取中央資金支持,認真探討ppp融資模式,大力發展優勢產業,以產業供養城市管理與維護費用。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作文獻選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
[2]胡湘豫.基于發展極理論視角下的兵團城鎮化建設[J].兵團黨校學報,2012(2):44-46.
[3]顧光海.新疆兵團“師市合一”城鎮化發展道路探析[J].新疆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4).
[責任編輯:蘭欣卉]
中圖分類號:F29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6)07-0063-02
收稿日期:2016-04-11
基金項目:國家級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成果(201410757018)
作者簡介:王英(1996-),女,新疆石河子人,本科學生,研究方向:財務會計與財務管理;馬愛艷(通訊作者)(1978-),女,副教授,研究方向:財務會計與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