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秀慧
(鄭州市市區農村信用合作聯社,鄭州450002)
?
商業銀行信用卡風險管理問題及策略
牛秀慧
(鄭州市市區農村信用合作聯社,鄭州450002)
摘要:目前我國對信用卡業務的風險控制水平仍處于初級階段,從信用卡業務的風險分類入手,著重分析了產生信用卡風險的原因,在此基礎上,對我國商業銀行信用卡風險管理提出了對策。
關鍵詞:商業銀行;信用卡;風險管理
截至2011年底,我國信用卡累積發卡量己經超過2.68億張。然而,在我國信用卡業務取得快速發展的同時,與之相對應的風險控制和風險管理能力還比較弱,缺乏科學統一的風險度量方法和工具,無法準確度量持卡人風險和各卡種的產品風險,還不能夠對信用額度的調整實施有效地科學管理。因此,研究我國商業銀行信用卡風險管理的現狀、影響因素及管理方法,不僅對國內信用卡業務的穩健發展具有理論意義,而且也對國內商業銀行信用卡風險管理工作的具體開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信用卡風險管理的具體目標是獲得贏利指標的最大化。通過識別和有效地管理現有資產組合中的各部分風險的級別,從而有效地獲得目標市場,最終達到盈利的目的。信用卡發生損失前的風險管理目標具體包括:(1)獲取優質客戶策略。(2)對現有客戶的賬戶關系進行評分。信用卡發生損失后的風險管理目標具體包括:(1)控制損失,即讓風險所導致的損失危害程度達到最小。(2)挽回損失,即使損失發生也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盡可能挽回已經造成的損失。
(一)風險管理制度不統一
為促進我國信用卡產業進入健康持久的發展軌道,國內各商業銀行及有關主管部門就信用卡風險管理制定了不同的制度、辦法、規定等。一是國家監管部門出臺了一系列的制度規定。二是國家法律部門出臺了關于商業銀行信用卡管理的法律法規。三是商業銀行發卡機構自身出臺的管理辦法。如:工商銀行2011年出臺的《信用卡業務監督管理規定》等。以上從不同層面來看,雖然我國監管部門、法律部分及各銀行部門都建立了相應層級的風險管理制度及辦法,但是卻各自為政。我國目前缺少一部統一的信用卡風險管理條例來規范信用卡業務的具體操作。
(二)信用體系建設和相關法規不健全
1.從信用卡風險管理模式看,不僅要運用模型定量分析的間接管理同直接管理相結合,而且還要靠調查、審查、審批、授信等直接的管理方式。
2.從信用卡風險管理節點看,我國商業銀行信用卡管理機構不注重信用全面體系的構建,而只是對單個過程進行約束管理。
3.目前我國缺乏一部具有約束力的法律來明確持卡人、發卡機構和特約商戶之間的義務權利關系,在信用卡產業方面的法律環境建設尚不健全。
4.我國信用卡業務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是征信體系不健全。對于任何盈利性機構而言,成本與收益都是評估一項業務的首要出發點。我國的銀行不是慈善機構,因此也會著重考慮相關因素。
(三)我國商業銀行自身風險管理模式不完善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絕大部分信用卡風險管理的模式屬于總分行制,即總行和一級分行負責制訂業務制度和風險管理政策,二級分行的發卡機構根據總行和上級行的決策進行信用卡業務市場發展、資信審查、賬戶管理、風險管理等。我國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設置的高度集中化與實際業務相分離不僅存在低效率、高成本問題,而且會造成營業機構前端發卡標準不明、渠道不暢、后端風險更加難以得到統一控制的局面。
(一)發卡機構風險管理意識不足
一是我國商業銀行信用卡發卡機構缺乏全面風險管理意識。我國大部分商業銀行發卡機構仍然將信用卡風險管理的重點放在信用風險管理環節上,而對操作性風險和市場風險等其他風險重視程度不足。
二是我國商業銀行信用卡發卡機構缺乏差別化管理意識。在風險管理的過程中往往忽視不同地區和不同風險之間存在的差異,這樣不僅不利于風險的管理,而且極容易產生新的風險。
三是信用卡發卡機構對收益與風險的辯證關系認識不足,往往高估收益而輕視風險。此外,同發達國家和地區相比,目前中國銀行的信用卡風險管理技術明顯落后,這也成為導致信用卡風險管理理念落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風險管理技術落后
目前,我國在信用卡風險管理技術上,沒有根據實際要求真正地做到定量與定性管理相結合,絕大多數仍然是使用定性分析來管理信用卡風險。我國信用卡現階段多為磁條卡,較容易被仿制成偽卡或讀出卡片信息進行違法犯罪行為。目前,較低的電子聯網率、過時的電子聯網技術以及網絡化和電子化程度的相對較低都會導致信用卡在使用過程中出現問題。同時,由于缺乏高效的風險作業生產平臺和科學的信用卡賬戶管理平臺,也缺乏信用卡賬戶風險等級評價體系,使信用卡信用額度調整、透支催收的針對性和生產效率降低。
(三)信用卡中心內控機制薄弱
目前大多數發卡機構已經建立了信用卡審核與發卡相分離的制度,做到了信用卡風險控制和授信業務相分離。但是從內部風險控制來看,信用卡風險管理還存在著側重于外部風險防范,內控機制相對薄弱的弊端。同時有些銀行無法單獨核算成本收益,與本級機構的其他業務統收統支,乃至淪為某些機構單純用來吸收存款的工具。
(四)我國商業銀行信用卡缺乏透支應對機制
現階段,由于《銀行卡業務管理辦法》在十年前就開始施行,而辦法中所闡述的具體內容和當前的經濟情況已經有所差異,對于信用卡透支后不能夠償還的部分仍以月為單位收取復利等規定,使信用卡的透支風險管理體系不能及時跟上我國利率市場化進程的步伐,從而導致以惡意透支方式進行信用卡詐騙的犯罪率顯著上升。所以更加需要加快建立信用卡透支利率的應對機制,來應對我國透支利率市場化的快速進程。
(一)完善內部風險管理措施
1.強化信用卡風險管理力度。嚴把發卡源頭,建立較為全面的調查、審查、審批業務流程。一方面,按照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和信用卡章程及制度規定,各級、各類商業銀行開辦信用卡業務應當建立、健全信用卡業務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體系,嚴格實行發卡授權管理,發卡識別、發卡評估、發卡監測和控制制度,對信用卡申請人做好調查、審查工作,嚴格按照業務流程與操作程序加強對申請人的審批,嚴格審核申請人的申請表,重點對申請人的資信情況進行審查。另一方面,由于銀聯系統交易平臺的逐步實現,信用卡跨銀行間業務快速發展,這就要求進一步完善相應的互聯互通制度規定,使得技術標準能夠適應發展的要求。
2.構建全面的風險管理模式。信息共享,互惠互利。目前,商業銀行各個發卡銀行之間,發卡行同有關部門之間所產生的信息不對稱主要是由于沒有建立起商業銀行同外部相關者的合作機制所造成的。因此,應該建立以國家為主,私人為輔的個人征信機構系統。同時,應具備一體化的戰略遠見,必要時要加大對惡意透支的聯合懲處,并按照相應法律法規進行民事或刑事追訴。面對不良透支客戶,采取適當的催收方案,及時合理地對不良透支進行催收。首先,處理方案的制定要在正確判斷其是否為惡意透支的基礎上進行。如實地上門催收、電話催收和司法催收等。
3.引入先進的風險管理技術。由于信用卡是沒有擔保的個人消費信用工具,而且其之所以要對社會公眾大量發行是由其自身電子貨幣支付手段的特征所決定。為了更好地控制風險和減少呆、壞賬所造成的損失,商業銀行便要對己經擁有信用卡的客戶和潛在信用卡用戶進行有效的風險評估,并要在不斷完善自身風險管理制度的基礎上引入更加先進的風險管理技術。如引入VAR技術,實施對信用卡風險的動態管理。
(二)完善外部風險管理措施
1.完善法律和監管體系。對于信用卡資產質量的統計和披露是國家所要求的,特別是在比較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下,對于信用卡風險的管理和控制可以通過信息的透明化和公開化來不斷加強。商業銀行不僅要執行外部法律法規、監管制度,還要加強信用卡內控管理,合理安排各部門分工與職責,做好對持卡人的資信審查,做到各項業務和各個環節相互制約,嚴格控制內部運作風險。與此同時,也應該積極建立行業監管體系和同業協會以保障信用卡業務的正常運行。
2.完善社會征信體系。具體來講,只有不斷深化個人征信體系的建設才能夠促使個人征信體系的日益完善。我國應當加大資金投入力度,不斷深化和完善中國人民銀行的個人征信系統的建設,將更多的信用信息納入到征信系統中。此外,各發卡機構也要盡可能地實現信息共享,將本單位的不良持卡人信息公開,實現不良資信客戶的信息共享。信用卡產業的健康發展是以個人征信體系的完善為基礎的。因此為了幫助我國的信用卡產業得到健康穩定的發展,建立完善的個人征信體系就顯得尤為重要。
3.完善用卡環境建設。信用卡的使用環境建設是信用卡業務盈利的保障。對于信用卡的使用環境建設要做到以下兒點:一是要加強第三方網絡支付平臺的監管。重點監管網上購物等信用卡支付結算可能帶來的洗錢、套現風險。二是要強化銀聯系統聯網通用風險監控建設。一旦發現信用及市場風險立即向聯席單位、發卡行、收單行、清算行發出通報進行聯查,做到風險資源共享共擔,增強共同抵御信用卡風險的能力。三是發揮社會政府及企事業單位職能,加強信用卡特約單位的用卡業務知識及相關法律知識培訓、不斷增強風險防范能力。
參考文獻:
[1]楊德忠.淺析信用卡風險的現狀、成因及防控對策[J].金融天地,2011(3).
[2]楊磊.淺析我國商業銀行信用卡風險管理[J].金融財稅,2011(8).
[3]張龍飛.美國信用卡產業監管機制、改革動向及啟示[J].時代金融,2011(8).
[4]王保艷.論我國信用卡信用風險監管的法律完善[J].金融視線,2012(3).
[責任編輯:王鑫]
中圖分類號:F830.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6)07-0123-02
收稿日期:2016-04-01
作者簡介:牛秀慧(1968-),女,河南博愛人,經濟師,研究方向:信貸風險控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