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蓉
摘 要:隨著課堂教學改革的春風吹遍大江南北,作為信息技術教師,要完成在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貫徹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職責。本文以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教學為切入點,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和思考,總結了一些自己的觀點,有待商榷。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育;德育滲透;潛移默化
信息技術課程為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而設置,它既體現科學精神,又強化人文精神。作為一門獨立的知識性與技能性相結合的基礎工具課程,信息技術在新課程體系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
然而,目前在信息技術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更多關注的是學科內容,很少探討道德問題,而在德育課上,教師所講內容又多遠離信息道德的領域,多數學生的信息技術道德基本上處于“道德任意”的狀態,而不是教育所期求的“道德有序”狀態。因此,如何把符合時代潮流和社會規范的思想觀念、道德準則結合起來,穿插、滲透到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已經成為教育工作者值得深入探討的研究課題。
一、信息技術課程中滲透德育教學的內容
1.時時處處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公民基本道德規范》中明確提出愛國、守法、明理、誠信,一個人只有熱愛自己的祖國,才能立志為祖國效力。所以,每個教育工作者在教學工作中就要時刻不忘關心和支持青少年的理想信念,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和偉大的民族精神,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英雄主義歷史觀和愛國信念。
例如,在一節以“讓我們向抗擊雪災的英雄們致意”為德育主題的信息技術課中,筆者通過“英雄事跡搜尋、卡片制作、卡片送英雄”三個情境,在引導學生復習所學信息技術知識的同時,學習英雄事跡,加深學生對高尚的職業道德和舍生忘死的愛國主義精神的認識。具體地,本節課的信息技術教學目標是學會對信息素材進行有目的的加工。教師在課前安排學習任務,要求學生以小組合作方式通過網絡搜集“抗擊雪災中的英雄事跡”,并要求小組課前商議好贈送電子卡片的方案,目的是引導學生提高信息獲取的能力和培養他們協作學習的能力。課上,教師首先進行關于信息加工的基本知識的講解,然后通過小組協作學習和個別指導的方式,在聽取小組搜集素材和擬定方案的匯報后,根據各小組的不同需求,進行相應的指導,最終通過網絡論壇發帖、發送電子郵件等方式發送卡片。經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在課后反映,他們不僅體會到學習信息技術的樂趣,更是在“事跡報告會”和親身體驗的情境中充滿了對英雄人物的敬仰,提升了對愛國主義精神的認識,而且在共同學習中促進了友誼。
2.貫徹始終滲透信息道德教育。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而信息道德卻把握著學生個體信息素養的方向。信息道德借助信息技術實現,反映了人類在信息社會中道德關系的基本要求,是人類在整個信息交流活動中所應具備的道德品質。
在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滲透信息道德教育就是為使學生養成遵守信息行為規范的習慣,使其信息行為能與社會的文明和進步的總目的相協調。例如,隨著信息技術課程成為我國中學的必修課程之一,各學校紛紛加大了計算機、網絡設施等硬件及軟件資源的投入力度。然而,這些高新科技設施常因其精密性而易損壞,學生也會因其操作不當或者出于好奇心理,而有意或無意地導演“惡搞鍵盤”“亂點鼠標”“拿刪除他人文件取樂”等惡作劇。這些不良信息行為都會使得信息技術學習資源的使用效率大大降低。對待學生的不良信息行為,信息技術教師應當首先盡量保持客觀和中正態度,然后通過說理誘導和榜樣示范等教學方法,實現信息道德教育在“情”“理”之中潛移默化地進行。
二、信息技術課程中滲透德育教學的策略
倡導信息技術課程中滲透德育教學,是科學、技術和社會的理科教育思想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具體體現。然而,信息技術課程畢竟不能替代思想品德教育課程的存在,反之亦然。作為信息技術教師,既要完成本學科的教學任務,又要達成滲透德育教學的目標,就必須實施一定的教學策略。
1.把握學生心理特點與道德認識水平,因材施教。
中小學學生正處在青春發育時期,這一年輕群體的心理處于懵懂而又急切渴求知識的狀態,與此同時,他們又缺少明辨是非的能力。面對“信息海洋”,倘若沒有養成良好的信息行為習慣,他們極容易“迷失”、陷入“網癮”,深受不道德的網絡信息傳播和社會生活中存在的不良信息的欺騙與傷害.
而對于這一年輕群體,由于他們的成長經歷和生活背景的不同,又會存在著個體的性格差異、不同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道德認識水平。因此,信息技術教師必須了解自己的每個學生,把握這一群體里每個個體的心理特點和道德認識水平,“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才能更好地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滲透德育教學的工作,順利進行個體化教育。
2.提高教師修養,寓德育于“情”“理”之中。
信息技術課程中的道德教學主要是通過信息技術教師進行的,教師的政治意識、思想品德、情感等都會通過言傳身教對學生產生導向作用。“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只有具備專業的學科知識、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發掘出素材的思想性,機智靈活地找準信息技術與道德教育的結合點。
因此,作為信息技術教師,要完成在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貫徹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職責就必須做到努力鉆研業務、切實提高自身修養,既要傳授知識、技能,還要關注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要針對學生年齡特點、結合課程特點,挖掘德育素材,整合教育資源,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傳統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等道德教育,最終在此滲透過程中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