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強
摘 要:德育教育同中學教學系統中各個學科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的,體育教學也不例外,但是由于中學體育教學具有主觀能動性的特點,所以這就決定了其在德育教育滲透方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本文以中學體育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內容為基本出發點,結合教學模式和要求、學生特點以及課堂組織的方式,對德育在體育教學中的滲透思路和方法提出了幾點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中學體育 德育滲透 體育教學 方法
一、引言
體育教學作為中學階段教育體系的組成部分,一方面旨在提高學生的身體綜合素質,從而有強健的體魄來支撐文化課的學習,另一方面旨在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和勇敢頑強的拼搏精神。在中學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理念,可以激發學生自主參加體育鍛煉,并在團體項目中培養學生的互助精神、團隊榮譽感和使命感,從而使學生的身體機能和思想素質得到同步提升。
二、中學體育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基本內容
1.愛國主義教育的滲透
中學體育教學中愛國主義教育的滲透可以通過奧運會、亞運會、全運會等賽事,使學生深入了解我國在體育競技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以及我國運動員在參與競賽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不怕苦、不怕累、積極向上、拼搏進取等體育精神。隨著 2016年里約奧運會的開幕,一大批中學體育項目愛好者勢必會重燃體育熱情,抒發愛國情懷。
2.集體主義和團隊協作意識的滲透
中學體育教學中的隊形練習是一種典型的集體主義活動,需要每個學生的積極配合,在隊形整體的變換中,每一個角色所處的位置都是十分重要的,這就是在體育訓練中展現出的集體主義。另外,像籃球運動、足球運動、接力賽跑等團隊化體育項目,不僅需要團隊內成員之間的有效配合,還需要采取一定的戰略戰術,因此,團隊項目更能夠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競爭意識以及戰略思維意識。
3.鍥而不舍精神和心理素質的培養
中學運動會中,長跑運動是一項考驗耐力和體力的運動,參與到長跑項目的學生勢必需要有鍥而不舍、持之以恒、艱苦奮斗的精神。此外,在中學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心理素質的培養也是非常重要的內容,教師要積極地對學生進行心理問題疏導,不斷灌輸勝不驕敗不餒的意識,從而使學生在遇到挫折、失敗后能夠更加勇敢、堅強、樂觀地走下去。
4.中華傳統美德的滲透
熱愛勞動和尊師重道作為中華傳統美德的典范,在中學體育教學過程中,可以將熱愛勞動的美德灌輸到教學內容中。例如,課程開始前布置場地、搬運器材,課程結束后積極收拾器材等都是熱愛勞動的體現;體育課程開始前的師生問候、課程結束后學生向老師表達感謝的問候或肢體語言都是尊師重教的體現。
三、德育在中學體育教學中的滲透思路和方法
1.發揮體育教學優勢,通過藝術美進行德育滲透
中學體育教學具有高度的集體性質,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引導學生樹立集體主義觀,強調集體榮譽,堅持個人服從集體。另外,在體育教學中,要不斷滲透姿態美、藝術美,從而提高學生的個人情操。例如,對于體操項目而言,肢體動作的協調美、形態氣質的藝術美、音律音域的韻味美都融入在了其中,在教學中要實時點播,塑造學生發現美的意識,并具備體會美、展現美的技能。
2.發揮學生個性優勢,因人而異進行德育滲透
由于不同的學生,生長環境、個人愛好、受教育程度以及個人綜合素質都是不同的,對于差異性明顯的學生,要采用不同的教學模式和方法進行差異化教學。對于團隊意識和團隊項目能力強的學生,可以加強團隊協作、競爭意識的培養;對于單一項目突出的學生,如肢體協調,就可以在健美操、體操等領域進行德育教學。
3.加強教學組織方式的轉變,有針對性地進行德育滲透
教學組織方式作為教學要求的重要組成部分,多樣、周密的組織方式可以對德育教學起到積極作用。例如,在教學場地的布置環節上,體育教師可以充當輔助性的角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體育教師不僅可以對教學場地的布置進行具體性的規劃和設定,并對其布局做出合理化解釋,而且還可以鼓勵、表揚學生參與到勞動之中,這樣學生在布置場地的過程中,一方面參與了體力勞動,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另一方面能夠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從而為以后的學習能夠有條不紊地進行奠定基礎。
4.利用體育教學中的應急事件,進行德育滲透
中學體育教學需要全員參與的同時,還要發揮體育教學的能動意識。體育教學的動態性決定了學生在運動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突發狀況,因此,在中學體育教學中應該始終堅持“健康第一”的教學理念。例如,在籃球比賽中,由于肢體運動的幅度較大,個人與個人之間難免會出現一些身體上的碰撞,如果由小化大,造成打架斗毆事件就會得不償失。因此,面對這類突發狀況時,教師要妥善處理,盡可能做到獎懲并用,一方面肯定學生的高度參與和積極拼搏,另一方面要對學生的過激行為進行批評指正,從而將德育教學滲透到應急事件之中。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通過將德育教育滲透到中學體育教學之中,利用中學體育教學鮮明的集體性特征和動態教學形式,可以促進學生在體育鍛煉的過程中,將更多的思想品質、積極向上的能量和不屈不撓的精神內化到生活和學習中,從而促進中學學生德智體美四位一體化的全面發展,實現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的雙向提升,為保證學生體育事業的長期、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高玲.中學生體育運動會的德育功能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 2013(學位年度)
[2]楊惠娜.新課程背景下的中學體育德育評價理論探討[J].時代教育,2015年 12期
[3]單玉富.基于德育價值觀的中學體育活動設計[J].教育觀察(中旬),2014年1期
[4]李曉然.淺析中學體育教學中德育的滲透[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6年5期